基本信息
书名:南齐书(全三册)
定价:78.00元
作者:(梁)萧子显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71-12-01
ISBN:97871010031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9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着《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着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藉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目录
卷一 本纪 高帝上
卷二 本纪第二 高帝下
卷三 本纪第三 武帝
卷四 本纪第四 郁林王
卷五 本纪第五 海陵王
卷六 本纪第六 明帝
卷七 本纪第七 东昏侯
卷八 本纪第八 和帝
卷九 志 礼上
卷十 志第二 礼下
卷十一 志第三 乐
卷十二 志第四 天文上
卷十三 志第五 天文下
卷十四 志第六 州郡上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卷十七 志第九 舆服
卷十八 志第十 祥瑞
卷十九 志第十一 五行
卷二十 列传 皇后
卷二十一 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
卷二十二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
卷二十三 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 徐嗣) 王俭
卷二十四 列传第五 柳世隆 张瑰
卷二十五 列传第六 垣崇祖 张敬儿
卷二十六 列传第七
卷二十七 列传第八 刘怀珍 李安民 王玄载(弟玄邈)
卷二十八 列传第九 崔祖思 刘善明 苏侃 垣荣祖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 吕安国(全景文) 周山图 周盘龙王广之
卷三十 列传第十一 薛渊 戴僧静 桓康(尹略)焦度 曹虎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二 江谧 荀伯玉
卷三十二 列传第十三 王琨 张岱 褚炫 何戢 王延之阮韬
卷三十三 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 张绪
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 刘休 沈冲 庾杲之 王谌
卷三十五 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
卷三十六 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 刘祥
卷三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到捴 刘悛 虞悰 胡谐之
卷三十八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 萧赤斧(子颖胄)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刘瓛(弟巉) 陆澄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潮,所以也顺带翻阅了《南齐书》中的“文学传”部分。与其他正史的“文苑传”相比,南齐这一块的记录虽然篇幅不算特别宏大,但其中提到的几位重要文人及其作品的简介,为我们理解永明体等诗歌流派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作者在描述这些文人的生平时,并没有完全侧重于他们的政治抱负,而是相当细致地描绘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和与当时士族阶层的互动关系,这让我对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比如,某位文人因直言进谏而受到冷遇,最终转投文学创作,这种人生的分野在书中被描述得非常自然,不带丝毫强行拔高的意味。这套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在阅读宏大叙事的同时,不会错过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南齐书(全三册)》我可是期待了很久才入手,毕竟是正史的经典,读起来总感觉分量不同。我首先要说的是,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挺让人舒服的。纸张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类型,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三册的篇幅也显得很扎实,每一本的厚度都恰到好处。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关于南齐建立初期几位重要人物的传记部分,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克制,不像有些野史那样喜欢渲染戏剧冲突,而是严格按照史书记载的脉络,冷静地勾勒出那个时代政治风云的变幻。尤其是对萧道成如何从刘宋宗室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描写,那种权谋的细腻和历史的必然性,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当然,作为一部断代史,它必然会涉及大量的人名和官职变动,对于初次接触南朝史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耐心梳理一下家族谱系,但这恰恰也是啃历史原著的乐趣所在——每读懂一个复杂的政治关系,都像是破解了一个历史的谜团。总体来说,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能让人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士族政治的复杂与无奈。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满28包邮”这个略显市井的宣传语有点不以为意,但拿到书后,发现内容质量完全对得起它历史的厚重感。我最欣赏《南齐书》的一点,就是它对南齐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客观记录。比如关于赋税制度和兵制的一些调整,虽然文字描述相对简略,但其背后反映出的统治者试图巩固政权、平衡士族与寒门之间矛盾的努力是清晰可见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其他朝代的史料来交叉印证,这套书的清晰度非常高,注释也相对到位,使得我们在理解这些历史细节时,障碍较小。我特别注意了关于“齐武帝”时期的部分,那段时期可以说是南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书里对武帝晚年的决策失误和对宗室的过度猜忌描写得入木三分,没有过多的褒贬,只是客观陈述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这种冷静的笔法,才是史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可以深入挖掘的文本基础。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南齐书》的装帧和纸质都属于上乘,对于追求阅读质感的读者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特别是它作为南朝正史的权威版本,其史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地方志的引用和对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记录,这些内容往往是其他通史著作中一带而过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南齐与北魏之间几次重要战役的描述,非常注重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的细节,这对于军事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读完后合上书本,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六朝金粉的叹息。这套书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完的小说,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兴衰之理,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严肃历史读物。
评分我这本书用来做案头参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大的感受是它的资料密度非常高。我不是历史专业人士,但业余时间很喜欢钻研古代的典章制度,这套《南齐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记载了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礼仪、乐律、职官设置,这些内容对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至关重要。翻到职官志时,我对比了前朝刘宋的设置,能清晰看到南齐在继承和变革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遇到不理解的术语或典故,会立刻查阅后面的注释或附录,这套书的索引做得比较清晰,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不过,话说回来,阅读这类传统史书,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初读时可能会被大量的古代官职名称绕晕。但一旦你沉下心来,理清了这些脉络,你会发现作者构建的那个南齐世界是多么的立体而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