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帝内经(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定价:28.00元
作者:姚春鹏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011156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原本只是想凑够包邮门槛,没想到它成了我近期阅读清单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本。它的“升级”之处,绝不仅仅是封面上的那几个字那么简单。最大的惊喜在于其附带的“导读”和“篇章脉络梳理”部分。在进入具体的经文之前,出版者用清晰的逻辑图和简短的导读文字,先把整本书的体系结构给我们勾勒出来,这对于理解《内经》这种体系庞大、内容驳杂的古代经典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但很多读者搞不清它们之间的侧重和联系。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用一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将这两大部分的内容做了交叉印证和主题提炼,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内经》是如何从宏观的宇宙论自然观,一步步过渡到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具体的诊疗方法的。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好几个版本的《黄帝内经》,很多版本要么是纯粹的古文直译,读起来像在啃石头,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度“白话化”,为了追求易懂而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和精确性。然而,这套“升级版”在平衡点上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支点。它巧妙地将原文的庄重感保留了下来,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凝练,但又通过清晰的版式设计和恰到好处的注释,让那些古奥的词汇不再是阅读的障碍。举个例子,它对“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解释,不再是简单地拆解字面意思,而是结合了中医的整体观,详细阐述了身心和谐对健康的重要性,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让我对“治未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它在排版上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专注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对于想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朋友来说,这本教材的框架搭建得非常扎实,值得反复咀嚼和体会。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书桌而生的艺术品。我是一个对书籍外观有一定偏好的人,很多古籍版本要么过于古板,像一本发黄的旧字典,要么就是过度花哨,失去了经典应有的沉稳气质。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低饱和度的米白色调,配以简洁的金色书法字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审美的清爽。打开书页,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细腻,那种微微哑光的处理,让眼睛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服,完全没有一般印刷品那种刺眼的“白”。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关键概念的标注上做得非常用心。比如一些人体的经络穴位名称,除了原文的标注外,还用小号字体标注了最主流的解释,使得我们在对照参考其他资料时,能有一个快速的定位。这套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人每次翻开它,都觉得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郑重对话。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黄帝内经(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的包装拿到手的时候,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非常厚实的感觉,这本身就为阅读过程增添了一种仪式感。我本来以为“升级版”可能只是换了个封面或者重新排版,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在对原文的解读和注释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术语,编者似乎参考了多方大家的观点,并以现代的语言逻辑进行了梳理,这对于像我这样初次接触《黄帝内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巨大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它在某些篇章后附带的“现代医学对照思考”部分,虽然这部分内容不属于原著本身,但它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视角,让人在理解古代养生智慧的同时,也能反思现代医学的局限与前瞻性。装帧的设计也很有品味,纸张的选用和油墨的质量都属于上乘,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轻易损坏的担忧,看得出出版方对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重视程度。虽然价格很实惠,但带来的阅读体验绝对是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医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
评分我通常对那些打着“XX经典升级版”旗号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只是出版社为了提高售价而进行的文字游戏。但这次对这本《黄帝内经》的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升级”体现在一种深层次的学术梳理和体系重构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原文进行了校注,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对古代医学思想发展脉络的分析。比如,书中对“五运六气”学说的介绍,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只停留在理论描述的介绍,而是试图将这一复杂的体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天文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解读,这使得原本玄之又玄的理论变得有了“立足之地”。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关于“四时养生”的那几章,这里的注释非常详尽,它会对比不同朝代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具体理解差异,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学说的动态发展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保存”古籍的层面,而是真正做到了“阐释”和“激活”古籍的生命力,是一本真正有诚意的学术普及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