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乡土屏南(精)
定价:360.00元
作者:刘杰,周芬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010703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1.43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脉中段,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县所在地古峰镇,距宁德市105公里,离省会福州市173公里。全县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7条主要溪流和180多条支流。
清雍正十三年(1735),屏南从古田分出设县,县治所在地双溪位于翠屏山之南,雍正皇帝赐县名为“屏南”。分别与古田、蕉城、周宁、政和、建瓯接壤。
境内重峦叠嶂,溪流纵横,景观奇特。有*风景名胜区——举世无双的浅水广场白水洋、人间仙境鸳鸯溪,生态完好的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成片*林和戏曲活化石四平戏、古廊桥、古民居、古寺庙等自然文化遗产。
2006年以来,屏南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福桥、广利桥等9个项目被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平戏、平讲戏、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双溪铁枝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甘国宝故事传说等9个项目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漈下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村和双溪镇被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镇);屏南县还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序言
章 屏南历史地理环境
节 历史地理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第二节 自然景观
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
第二章 古镇与古村
节 双溪古镇
第二节 古村落
涤下村
涤头村
棠口村
长桥村
岭下村
寿山村
柏源村
北乾村
龙潭村
巴地村
第三章 民居与宗祠
节 民居概述
第二节 典型民居
双溪盖屏户
双溪宋宅
双溪周宅
北乾佛仔厝
古厦花厅
岭下太府堂
棠口日月厅
棠口周大权宅
涤下甘宅
小梨洋甘国宝故居
第三节 宗祠
双溪陆氏宗祠
双溪薛氏宗祠
古厦陈氏宗祠
涤下甘氏宗祠
甘棠张氏宗祠
康里郑氏宗祠
棠口周氏宗祠
寿山苏氏宗祠
第四章 宗教建筑
节 寺院庙宇
永兴寺
鹫峰寺
天宝寺
寺
宝庆寺
宝兴寺
宝林寺
……
第五章 牌坊、亭、塔与古墓
第六章 县学、书院与文庙
第七章 桥梁与传统造桥技艺
第八章 古道、路亭、关隘与城寨门
第九章 戏台与戏曲
第十章 民间手工艺与民间武术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刘杰,1970年生于重庆。199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进入广州佘畯南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98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200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1995年起,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在外发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乡土屏南(精)》的封面设计真是朴实得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色彩搭配,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乡间小路。我一直对地方志和乡土文化类的书籍抱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地域最真实、最不加修饰的记忆和底色。从书名来看,“屏南”这个地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山水灵秀之气,而“乡土”二字则承诺了内容会深入到泥土和人心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屏南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那些被现代化进程逐渐模糊的传统手艺和生活哲学。比如,那些世代相传的建筑技艺,如何在悬崖峭壁间筑起坚实的家园;那些在田间地头流传下来的谚语歌谣,如何指导着农民的耕作与节气;再比如,不同节庆日里,当地人特有的祭祀仪式和庆祝方式,其中蕴含的信仰和集体情感。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能够用充满温度的笔触去描摹人物的群像,那些勤劳善良、坚韧乐观的屏南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变迁,才是乡土文化的灵魂所在。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出版物,很多都带着一种浮躁的“速成”气息,要么过度商业化,要么内容空泛,真正沉下心来做文化挖掘的越来越少。因此,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带着“沉重感”的作品,比如《满28包邮 乡土屏南(精)》这种带着“精”字的后缀,暗示了其内容可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提炼,而非粗制滥造的集合。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对屏南在历史长河中的地理与人文交汇点进行深入探讨。屏南地处山区,这种地理环境必然塑造了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式。我想了解,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宗族势力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外来文化又是如何渗透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更有趣的是,我期待看到关于当地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的记述。这些故事往往是民间集体潜意识的投射,是当地人理解世界、应对未知恐惧的方式。如果作者能将这些口述历史与考古发现或历史文献相结合,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叙事框架,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性都会大大提升。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类探寻“隐秘角落”的书籍,那些不常出现在主流叙事中,却又对地域文化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小众主题,往往最能激发我的好奇心。因此,当看到这本《满28包邮 乡土屏南(精)》时,我立刻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冲动。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深入到那些偏远的山村,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文化细节。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章节,比如屏南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它们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最终成品的诞生,每一步都蕴含着复杂的知识体系。我希望能读到关于这种工艺如何面对当代市场冲击的艰难抉择,是固守传统,还是巧妙融合现代审美?此外,对于当地的饮食文化,我也有着极高的期待。不是那种大餐馆里的精致菜肴,而是真正属于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那种用山泉水烹煮的米饭,用当地特有香料慢炖的老火汤,或者是在特定时节制作的糕点,它们背后连接的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和对土地的感恩之情。这本书如果能捕捉到这些微小而真实的片段,那它便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每次读到优秀的乡土文学,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深处的“乡土原点”,即便身处繁华都市,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从未消减。从书名来看,《满28包邮 乡土屏南(精)》似乎提供了一个回望和重塑“根”的机会。我尤其关心其中关于生态环境与人居和谐共生的部分。在现代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的大背景下,那些在山区长期实践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珍贵。屏南的山林是如何被保护下来的?当地人如何看待并利用山中的药材、竹木资源,既能满足生活所需,又不至于竭泽而渔?我期待书中能有对“风水学说”在乡间选址、建房、葬俗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细致的描绘,这不仅关乎迷信,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如果能配上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或手绘图,将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古老的石桥、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石板路呈现出来,那阅读体验将是无与伦比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阅读地方志,对我来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足够多“硬核”的细节,而不是空泛的赞美。我对屏南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一个核心产业的兴衰史特别感兴趣,比如,如果屏南在历史上曾是某个重要商路上的节点,那么那些过客留下的印记是什么?他们的贸易路线是如何影响本地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如果这本书能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经济脉络,从农耕到手工业,再到可能的近现代转型,那将极大地丰富我对这个地区的理解。此外,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如教育方式、邻里互助的机制,我也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在交通不便的过去,一个村落是如何维持其社会凝聚力的?是通过定期的集市、庙会,还是通过严谨的族规?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美化”的倾向,勇敢地揭示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侧面,比如贫困、疾病、或是宗族间的矛盾,因为只有看到了完整的图景,这份“乡土”的记录才算得上是真正负责任和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