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满28包邮 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客 著
图书标签:
  • 山海经
  • 白话文
  • 彩图
  • 珍藏版
  • 古籍
  • 神话
  • 奇闻异事
  • 包邮
  • 满28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2894
商品编码:299370406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定价:68.00元

作者:徐客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4352894

字数:300000

页码:6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100万册的典藏图书。各电商网站排名首位,经典再版!★奇幻之祖,玄幻经典:4830种异兽,2665种奇木,132个国度,堪称魔幻作品之鼻祖!★图宝级插图全新着色:320幅珍贵的古版插画,选自10部版本,全新彩绘着色!★考据,专家论证:特别添加张步天教授考据地图,指明古地址的现代方位。

内容提要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佳作,堪称中国奇幻、魔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
本书搜集了今人所能搜集到的几乎所有《山海经》图文版本,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集奇幻与瑰丽之大成的想象之作。深刻反映了上古时代种种神话传说,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对那些爱好历史、地理,喜欢研究神秘古怪事物的读者来说,实为*。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客
自由撰稿人,曾从事图书出版及游戏开发等工作。自小喜爱我国经典奇幻著作《山海经》一书,至今已有20余年。搜罗各种研究考证的书籍,阅尽各代《山海经》典籍及现代研究著作,搜集各个版本的《山海经》插图,终著成《山海经》 (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一书。

文摘


序言



《山海经》:一部穿越时空的博物志与神话史诗 《山海经》,这部饱含神秘色彩与古老智慧的奇书,犹如一部来自远古洪荒的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志,更是一部神话传说、动植物图鉴、矿产资源、以及早期人类社会活动的集成。穿越数千年时光的尘埃,《山海经》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探求者去揭示它隐藏的秘密,去感受那份属于华夏文明的原始搏动。 山川壮丽,异域风情:早期中国的地理全景 《山海经》最显著的篇章,莫过于对古代中国地理环境的细致描绘。它以“山经”和“海经”为脉络,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山川河流图卷。书中所记载的山峦,并非我们今天地图上熟悉的轮廓,而是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例如,西部的昆仑山,被描绘成连接天地的神山,是西王母的居所,其上生长着令人垂涎的瑶池,以及不死之树。东部的碣石山,则被认为是中国东海之滨的一处重要地理坐标,承载着秦始皇东巡的传说。 作者以一种朴素而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源头与流向,以及山中所蕴藏的物产。这些地理信息,虽然在科学上可能与现代认知存在差异,但却反映了早期中国人对自身所处世界的认识与探索。那些蜿蜒的河流,奔腾入海,滋养着一方方土地;那些高耸的山峦,云雾缭绕,成为了神灵栖息的圣地。书中所描绘的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地理现象的堆砌,更是古人神话观念、宇宙图式的载体。 除了熟悉的大陆风貌,《山海经》还将笔触伸向了更加遥远的边陲与海外。那些漂浮在汪洋之中的奇特岛屿,那些被山川阻隔的蛮荒之地,都成为了《山海经》笔下的异域风情。它们或许是传说中的神国,或许是人迹罕至的险境,但都被作者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加以记录。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描绘,展现了早期中国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 奇珍异兽,光怪陆离:洪荒世界的生命图谱 《山海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其中栩栩如生的奇珍异兽。它们或凶猛狰狞,或温顺可爱,或拥有神奇的能力,构成了洪荒时代独有的生命图谱。这些生物,很多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例如,传说中的九尾狐,集美貌与魅惑于一身,既能诱惑人,也能带来祥瑞;而饕餮,则以其贪婪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神话中重要的怪兽形象。 书中记载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长着人面蛇身的神祇,如烛龙,是掌管昼夜的神;有能够呼风唤雨的神兽,如应龙,是古代神话中重要的龙种;有行走于山林间的凶兽,如白虎、朱厌,它们通常与灾祸或凶兆相关。即使是看似寻常的动物,在《山海经》的笔下,也常常被赋予了独特的属性,例如,书中记载了一种叫做“獓????”的动物,形似山羊,但长着人脸,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旱灾。 这些奇珍异兽,不仅仅是作者想象的产物,它们往往与古人的生活、信仰、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紧密相连。《山海经》中的许多生物,都与当时的祭祀、占卜、以及医药活动有关。例如,一些神兽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它们的出现能够带来好运;而另一些则被认为是凶兆,人们会通过祭祀等方式来驱除厄运。同时,书中所记载的许多生物,也成为了古代神话故事的灵感来源,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神话传说,人间百态:早期中国的精神世界 《山海经》并非一部纯粹的“博物志”,它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神话传说的史诗。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创世、造人、以及古老英雄的神话故事。例如,女娲补天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抗自然灾难的顽强意志;后羿射日的神话,则歌颂了人类拯救苍生的英勇行为。这些神话,不仅解释了世界万物的起源,也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的崇拜。 除了宏大的神话叙事,《山海经》也描绘了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百态。书中记载了不同部落的习俗、祭祀活动、以及社会结构。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些部落以动物为图腾,崇拜特定的神灵,并通过举行盛大的仪式来祈求丰收和安宁。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早期中国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山海经》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神灵、巫师、以及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展现了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面对命运时的喜怒哀乐。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古人道德观念、价值观的体现。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于善恶、忠奸、以及生死轮回的理解。 文化的源头,思想的宝库:影响深远的价值 《山海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保存了多少远古的传说和知识,更在于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它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摇篮”,许多后世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都从中汲取了养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中的许多神魔形象和情节,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其影子。 同时,《山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所描绘的奇幻世界,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生物、壮丽的山河、以及跌宕起伏的神话故事,构成了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也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山海经》所蕴含的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反映了早期中国人对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关系的初步探索。书中所体现的朴素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思想的萌芽,以及对天人关系的理解,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让我们看到,在遥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试图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在敬畏自然中寻求生存之道。 《山海经》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与开放性。 它所记载的内容,很多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引发着学者们不断的考证与解读。它所描绘的世界,既有现实的映射,也有超脱现实的想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无论是对历史的探究,对文化的溯源,还是对想象力的激发,《山海经》都将继续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也是一部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持续关注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普及读物”。它提供了一种现代人重新接触和理解上古神话体系的有效路径。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同时,所做的“现代化重构”。比如,在一些重要的神话段落后,会穿插一些现代学者对该段落的学术性解读摘要,这些“碎片化”的学术信息,既不会打断流畅的阅读体验,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知识增量,避免了读者陷入纯粹的“神话幻想”而忽略了其潜在的历史、地理或民族学价值。总而言之,这是一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作品,它对得起“珍藏版”这个名号,无论是自用研读,还是作为礼物赠送给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都显得既有品位又富有内涵,绝对是近年来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精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剔,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住了。封面选用的材质摸上去很有档次,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让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印刷色彩的饱和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那些古朴的插图,也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拉得也比较舒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的处理,或者一些关键章节的留白设计,都体现出编辑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随手放在书架上,也自成一道风景线。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感到物有所值,也更愿意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内容。

评分

与其他版本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彩图”的运用,那绝不是随便插几张图来凑数的敷衍之作。这些插图的风格非常统一,它们似乎有意地去模仿了汉代或魏晋时期壁画和帛画的笔触与色调,营造出一种古老而斑驳的视觉质感。对于那些光靠文字描述就极其难以想象的生物,比如“九尾狐”或是“开明兽”,配上这种风格化的图景,立刻就有了具象化的参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趣味性。我发现,看图和读文是相互促进的,有时先看了图,再回读文字描述,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之,文字的精妙之处,也能让你更细致地品味图画中的细节。这种图文的高度契合,使得这本书在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趣味性上,远超那些只有文字的版本,尤其适合喜欢视觉化学习的读者群体。

评分

我一直觉得,阅读古代典籍最怕的就是“硬啃”,尤其是像《山海经》这样结构相对松散、主题跳跃性大的作品。然而,这本书在导读和辅助材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的入门门槛。开篇的导读部分,没有空泛的套话,而是直接切入核心问题——如何看待和理解这部作品的“真实性”与“神话性”之间的张力。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让读者在进入正文前,就已经对这部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书后附带的索引和地名对照表,简直是寻宝图一般的存在。我尝试着去对照现代地理学的一些推测,那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的感觉非常奇妙,也激发了我对古代地理学的浓厚兴趣。这套编排,充分体现了对读者学习路径的尊重和引导,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场主动的探索。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翻译简直是神来之笔,完全打破了我对“古文翻译”的刻板印象。很多流传已久的版本,要么是过于直译,读起来佶屈聱牙,要么是过度“白话”,失去了原著那种特有的韵味和神秘感。而这本的译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在保留了《山海经》那种原始、甚至有些野蛮的叙事风格的同时,又巧妙地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读到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兽和奇特的地理描述时,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仿佛能随着文字的指引,身临其境地踏入那个充满未知的上古世界。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祭祀、巫术或者特定物产的描述,译者还附上了详尽的注释,使得理解的层次更加丰富,让人在阅读故事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作为早期地理博物志的价值所在。这种兼顾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的处理,实在值得称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