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
定价:29.00元
作者:叶朗,朱良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60093017
字数: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作为备考教材,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海报: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目录
序言
前言
智慧与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天:生命创造之源
仁:从爱父母到爱天地万物
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二、自然无为的哲学
反者道之动
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状态
三、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周易》讲变的道理
《周易》的象
四、《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慎战”的警告
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五、禅宗的妙悟学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美从何处寻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六、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天坛中的神
蓝天白云中的天坛
敬畏自然
祈求百姓安康
人与天的交融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生”的哲学
万物之生意可观
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创造与交流
八、诗意的符号:汉字
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有感情的符号
优雅的形体
九、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与航海术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十、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时尚品丝绸
开路者张骞
向“西方”开放
龟兹石窟
十一、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防病于未然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穴位和经络
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艺术领域的开放
宗教领域的开放
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化的热情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先进的航海文明
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共享太平的愿望
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和平的愿望
在隔离中融合
长城的“精神”
长城的美
十五、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一条看不见的龙脉
紫禁城的色彩
树立皇帝的
艺术与美感
十六、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以乐治国
以琴慰藉心灵
十七、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神秘的礼器:大盂鼎
飞旋的精神:莲鹤方壶
速度的魅力:马踏飞燕
蜀国的祭器:三星堆青铜器
十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现
秦陵地下宫殿
驱使天下的帝王气势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十九、佛像:永叵的微笑
莫高窟中观音菩萨的美
麦积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龙门的光明之神
青州佛像的会心微笑
二十、飞舞的线条:书法
舞的节奏
书法如兵法
潇洒的《兰亭集序》
沉着凝重的颜体
二一、水墨画的韵味
无色的世界
形似的造型原则
宋元山水境界
明清以来水墨新创造
二二、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李白诗的飘逸之美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
二三、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三国演义》:三国历史的全景画
《水浒传》: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西游记》: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二四、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自然天成之美
纯净如青花
含蓄内敛的境界
造型和画意
二五、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石头的意味
空间的美感
二六、京剧:“角儿”的艺术
京剧脸谱的绚烂之美
唱、念、做、打
“虚拟”之妙
“看戏看角儿”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二七、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景泰蓝:闪着宝石光彩的工艺品
年画:渲染过年的热闹气氛
剪纸:剪刀剪出的世界
刺绣:十指下的春风
皮影戏:灯和影的艺术
民俗与风情
二八、《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汴河两岸的风情长卷
北宋的城市文明
普通人的本真的美
二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老北京的饮食风味
胡同和货声
喧闹的天桥
老北京的庙会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三十、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开放的城市
追求时尚
石库门与弄堂风情
三一、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典雅的唐装
旗袍的惊艳
自然本色的蜡染
绚烂的戏剧服饰
三二、中国的美食
中国饮食的地方风味
每个菜名都有一段故事
进餐时的温情气氛
厨师的高超技艺
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
喝茶的妙用
品茶的门道
茶与民俗
三四、酒中有深味
酒以成礼
酒融进人的灵魂
抚慰人生
醉来把笔猛如虎
酒与民俗
三五、深巷中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消散的丽江古城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宁静的水乡西塘
三六、功夫与蹴鞠
天下功夫出少林
圆转流动的太极拳
功夫由心起
蹴鞠屡过飞鸟上
三七、围棋:智慧的游戏
烂柯山的棋局
落子的智慧
和平的游戏
用手来交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今天发现的商代到西周的甲骨文,大概有4500多个汉字,东汉年间成书的《说文解字》所收汉字就增加到9353个,到了清代的《康熙字典》,又增加到4万多个汉字,而今天的汉字数量则更多。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汉字创造的方法中,有一类是象形字,那是纯粹的象形符号;有一类是会意字,这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来表达意思(如“信”);还有一类是指事字,就是通过在象形基础上强调某一点来表达意思(如“刃”);至于占汉字八成以上的形声字,由声符和形符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示声符的符号也不脱象形的基础。
这一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包含着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中国当代一位诗人说:“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受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这些有形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
西方有些诗人在接触汉字时,立即引起诗意的联想。这绝不是偶然的。美国意象派诗人弗莱彻对汉字很入迷,他在汉字“莫”(暮)的启发下,作诗道:“现在低的松枝,已横画在/太阳的圆面上。”而另一位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更以推崇汉字而,汉字的象形符号荡漾起他的诗情。他将汉字作为生命符号来对待,如他在字典中看到汉字“旦”,在旁边写道:“多么精彩的象形符号——诗之魂。”这些意象派诗人不是把汉字当作表达概念的符号,他们认识到一个事实:汉字的形体本身也包含感情。
庞德等人的联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就拿庞德所举的“旦”来说,上面是太阳象形符号,下面是地平线,一轮朝阳从远方的地平线升起,我们可以感受到造字者造这个字时的欣喜之情。中国上海的名校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古书《尚书大传》所记的一句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所取的意思是: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而学子们也应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旦”这个字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
序言
序言
前言
智慧与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天:生命创造之源
仁:从爱父母到爱天地万物
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二、自然无为的哲学
反者道之动
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状态
三、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周易》讲变的道理
《周易》的象
四、《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慎战”的警告
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五、禅宗的妙悟学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美从何处寻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六、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天坛中的神
蓝天白云中的天坛
敬畏自然
祈求百姓安康
人与天的交融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生”的哲学
万物之生意可观
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创造与交流
八、诗意的符号:汉字
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有感情的符号
优雅的形体
九、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与航海术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十、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时尚品丝绸
开路者张骞
向“西方”开放
龟兹石窟
十一、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防病于未然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穴位和经络
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艺术领域的开放
宗教领域的开放
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化的热情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先进的航海文明
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共享太平的愿望
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和平的愿望
在隔离中融合
长城的“精神”
长城的美
十五、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一条看不见的龙脉
紫禁城的色彩
树立皇帝的
艺术与美感
十六、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以乐治国
以琴慰藉心灵
十七、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神秘的礼器:大盂鼎
飞旋的精神:莲鹤方壶
速度的魅力:马踏飞燕
蜀国的祭器:三星堆青铜器
十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现
秦陵地下宫殿
驱使天下的帝王气势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十九、佛像:永叵的微笑
莫高窟中观音菩萨的美
麦积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龙门的光明之神
青州佛像的会心微笑
二十、飞舞的线条:书法
舞的节奏
书法如兵法
潇洒的《兰亭集序》
沉着凝重的颜体
二一、水墨画的韵味
无色的世界
形似的造型原则
宋元山水境界
明清以来水墨新创造
二二、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李白诗的飘逸之美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
二三、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三国演义》:三国历史的全景画
《水浒传》: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西游记》: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二四、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自然天成之美
纯净如青花
含蓄内敛的境界
造型和画意
二五、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石头的意味
空间的美感
二六、京剧:“角儿”的艺术
京剧脸谱的绚烂之美
唱、念、做、打
“虚拟”之妙
“看戏看角儿”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二七、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景泰蓝:闪着宝石光彩的工艺品
年画:渲染过年的热闹气氛
剪纸:剪刀剪出的世界
刺绣:十指下的春风
皮影戏:灯和影的艺术
民俗与风情
二八、《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汴河两岸的风情长卷
北宋的城市文明
普通人的本真的美
二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老北京的饮食风味
胡同和货声
喧闹的天桥
老北京的庙会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三十、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开放的城市
追求时尚
石库门与弄堂风情
三一、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典雅的唐装
旗袍的惊艳
自然本色的蜡染
绚烂的戏剧服饰
三二、中国的美食
中国饮食的地方风味
每个菜名都有一段故事
进餐时的温情气氛
厨师的高超技艺
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
喝茶的妙用
品茶的门道
茶与民俗
三四、酒中有深味
酒以成礼
酒融进人的灵魂
抚慰人生
醉来把笔猛如虎
酒与民俗
三五、深巷中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消散的丽江古城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宁静的水乡西塘
三六、功夫与蹴鞠
天下功夫出少林
圆转流动的太极拳
功夫由心起
蹴鞠屡过飞鸟上
三七、围棋:智慧的游戏
烂柯山的棋局
落子的智慧
和平的游戏
用手来交谈
参考文献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在于它传递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能否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和共鸣。《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它是“读本”,但读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在“应付”任务。书中的内容,从历史的演变到思想的传承,从艺术的瑰宝到民俗的魅力,都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黑白插图的运用,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对话。有时,一幅插图能够比千言万语更能直观地传达文化的神韵;有时,文字又能够为插图赋予更深厚的内涵。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的章节,那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情和仪式感的年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化,发现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迹,更是活在我们当下的精神力量,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豪和敬意。
评分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个“中国文化读本”究竟能读出什么新意来。拿到手后,第一感觉就是印刷质量不错,纸张也挺厚实。翻开一看,果然是黑白插图,一开始还有点小失望,毕竟现在市面上的书大多都色彩斑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风格反而有种独特的美感。插图的设计师显然是花了心思的,虽然没有色彩的辅助,但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浓淡,都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尤其是在描绘古代建筑、服饰、器物的时候,那种细致入微的刻画,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我是一个对细节比较在意的人,所以这种精美的黑白插图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这本书在内容上也做到了“博而精”,涵盖了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而且讲解得深入浅出,一点也不枯燥。我特别是被书中关于“四大发明”的部分所打动,文字阐述清晰,插图更是形象地展示了这些伟大发明的原理和发展过程,让我对祖先的智慧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文化,更是在“品”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闲逛书店时偶然看到的,当时被它简洁的书名和黑白插图吸引了。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中国文化读本》却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艰涩的术语,即便是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为了追求“包邮”而牺牲内容质量,而是用一种非常匠心独运的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书中的黑白插图,虽然没有鲜艳的色彩,但却充满了艺术感和历史感,每一幅图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比如儒家、道家的思想,这本书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故事来解释这些深奥的道理,让我豁然开朗。读完之后,我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我去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而又有趣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好书。终于,这本《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进入了我的视野。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像一些教材那样死板地罗列知识,而是将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它会穿插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思想。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我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整体性和连贯性。书中的黑白插图也是一大亮点,它们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文字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诗词歌赋的章节,那些优美的诗句搭配着古朴的画面,仿佛能听到千年以前的吟唱。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在生活点滴之中,是那么的生动和鲜活。
评分这本《中国文化读本》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本来以为它可能就是那种比较枯燥的教科书类型,没想到打开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了。黑白插图虽然不是彩色的,但那种素雅的风格反而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窗,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节日的部分,读到春节的习俗,看着那些年画一样的插图,我仿佛都能闻到鞭炮的硝烟味和年夜饭的香气。还有元宵节的灯会,文字描述得栩栩如生,插图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那种热闹喜庆的景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画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很感兴趣,这本书里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故事,以及那些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民间传说,都讲得非常精彩,配上那些充满古韵的插画,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感觉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正是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