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
定价:20.30元
作者: 司马迁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7590224
字数:
页码:4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史记》图文配合,二百余幅精美古代版画,图文并茂,为您讲述《史记》故事。选字注音,将难字、生僻字读音一一标注,使读者诵读经典顺畅无碍。译文赏析,紧扣时代脉搏,用现代语言、今人视角和标准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内容提要
《史记》是一个刑余的史吏倾注毕生的精力,记录了华夏文明三千年的流程。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孔子世家
韩非列传
商君列传
张仪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司马迁及史记
作者介绍
文摘
五帝本纪
译文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在襁褓中就会言语,幼小时就很伶俐懂礼,稍大即纯朴敏慧,成年后睿智而练达。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便操练士卒,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便全都前来俯首称臣。蚩尤为残暴,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要欺凌诸侯,诸侯便归顺轩辕,轩辕整治军队,研究气候,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四方的土地,训练出像熊罴貔貅躯虎一样凶猛的军队,率领他们同炎帝在阪泉的野外交战。经过三次交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蚩尤作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便征集各地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野外交战,活捉了蚩尤,并把他杀死。各地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若有不顺从的,黄帝便去征讨,直至平服后才离去。黄帝开山通路,不曾有过安闲的时候。
黄帝向东到达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边到达空桐,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耳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符契,在涿鹿山下宽广平坦的地方建设城邑。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处,用兵营围绕来防卫。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监察各方诸国。各方诸国和顺,在祭祀鬼神山川的封禅大典中,参加黄帝主持盛典的非常多。黄帝获得了宝鼎,推算日辰历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的法则,阴阳的变化,养生送死的制度,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广泛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的状况,勤思考,勤实践,多倾听,多观察,节用水火材物。因为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为黄帝。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黄帝住在轩辕之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子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据有天下:其中一个叫玄嚣,就是青阳,青阳居住在江水;其中第二个叫昌意,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生了高阳。高阳有高尚的道德。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文静深沉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种植各种作物以尽地力,按时行事,顺应自然,尊奉鬼神,制定礼仪,调理五行之气,教化民众,洁净虔诚地进行祭祀。往北到达幽陵,往南到达交阯,往西到达流沙,往东到达蟠木,无论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无论是大山大河还是小山小河之神,凡是日月所能照临的地方,没有不服从他归附他的。帝颛顼生的儿子名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帝位,这就是帝喾。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娇极,娇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叫黄帝。自玄嚣到娇极都没有得到帝位,到高辛才即帝位。高辛对于颛顼来说是同族兄弟之子。
……
序言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孔子世家
韩非列传
商君列传
张仪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司马迁及史记
我原本以为这种带有“满28包邮”字样的书籍,内容上可能会有所妥协,无非是追求速度和成本而牺牲了学术严谨性。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本书的译注部分,简直是下了血本的。我随手翻开“项羽本纪”,对于鸿门宴那段关键情节的解读,它不仅引用了主流的史学家观点,还穿插了几种不同朝代对同一事件的侧面记载和评论,甚至连一些冷门笔记中的记载都做了摘录和比对。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叙事视角。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名地名的考证,注释得非常详尽,旁边还附带了简略的地图示意(虽然是黑白印刷,但很有助于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敏感或争议性极大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采用了“存而不论”的客观态度,只是清晰地呈现不同史家的观点,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自觉性。这种严谨而不失趣味性的注释体系,让阅读《史记》的门槛大大降低,即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在专家的引导下,领略到司马迁笔下的波澜壮阔,而不是被一堆陌生的古词和典故绊住脚步。
评分这套书的卷册划分和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它不仅仅是按传统篇章划分,还增加了一个详细的“人名地名索引”和“事件时间轴附录”。比如,我正在研究秦朝的变法,只需要翻到索引,就能快速定位到关于商鞅变法的所有相关段落,而不必从头翻到尾。这种现代化的检索工具被巧妙地融入到这本古典巨著中,极大地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此外,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关键典故,比如“卧薪尝胆”、“图穷匕见”等,在首次出现时,都有非常简洁的白话解释穿插在注释中,这对于我这样时不时需要回顾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避免了查阅其他工具书的麻烦。这种细微之处的关怀,充分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传播历史的责任感,让人感觉这套书是真正“活”起来的工具书,而非高高在上的古籍陈列品。
评分说实话,阅读《史记》是一项挑战,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古代叙事节奏的适应能力。我习惯了现代小说的快节奏和明确的因果链条,但司马迁的笔法,那种史家特有的冷静叙述,夹杂着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赞叹,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发现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可能是宋体或仿宋体)对于长篇阅读非常友好,字号适中,墨色浓淡适宜,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本书的装帧虽然古典,但其内涵的“包邮”属性,似乎也暗示了一种面向大众的推广意图。它成功地在“学术深度”和“大众普及”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特别喜欢它在人物传记结尾部分所做的“太史公曰”,那种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的总结和感慨,是后世任何评论都无法比拟的。读到“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那种被历史洪流裹挟,却又对人性光辉有所体会的复杂情感,真是令人动容。它不仅仅是记载过去,更像是在与两千年前的智者对话。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史记》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仿古的宣纸质感,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仿佛能让人立刻穿越回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选材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扉页上那幅烫金的司马迁画像,线条刚劲有力,眼神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不屈的文人气节。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虽然是影印或仿古版本,但字迹清晰可辨,没有传统古籍那种让人费神辨认的模糊感,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阅读但又怕伤眼睛的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上,注释和正文的区分做得恰到好处,没有出现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拥挤感,留白的处理非常得当,既保留了古籍的美感,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我花了好一阵子研究它的版本信息,看样子是集合了多个权威版本的优点进行校订,这对于研究者和深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即便是普通读者,光是欣赏这装帧本身,也算是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陈列在书房里的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带来一种仪式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鸿篇巨制心生敬畏。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套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浮现在脑海。它让我开始思考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个体的命运是如何被时代洪流塑形的。书中的叙事节奏变化多端,时而如疾风骤雨般描述战争场面,时而又如涓涓细流般刻画宫廷秘闻,这种文笔的张力极具感染力。购买之前,我对“满28包邮”的价格定位略有疑虑,担心这是否意味着装订粗糙,但我收到的成品,其线装与胶装的结合方式,既保证了平摊的便利性,又具有足够的耐用度,侧边书口处理得干净利落,没有出现纸屑飞散的现象。能以这样的品质,获得这套中华文明的瑰宝,着实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文化投资,它已经超越了“商品”的范畴,成为我案头必备的案头书,随时可以翻开,随时都能获得新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