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说新语全译(上 下)
定价:65.00元
作者:柳士镇注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221082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书中辑录了东汉至东晋300多年间社会上各种轶闻趣事,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36门(类)。
本书以明代袁褧嘉趣堂本为依据,参以日本尊经阁影宋本、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对原文作了必要的校订。为方便读者阅读,又将原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体字、通行字。注释主要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对人名、地名、职官名以及特殊疑难词语或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作了解释,具有简明、准确、通俗等特色,是一本构思悠长、雅俗共赏的文学读本。
目录
前言
德行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翻阅了其中几页,发现译者在处理那些脍炙人口的轶事和人物评价时,展现了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他们的翻译并非简单的字面直译,而是深入理解了魏晋士人那种特有的“风度”与“清谈”的精髓,力求在现代汉语中复现出古人言谈举止间那种微妙的韵味。比如对于那些充满机锋的对话,译者没有让它们变得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既保持了原文的雅致,又符合当代人阅读习惯的语言进行转述,读起来朗朗上口,丝毫没有翻译腔的生硬感。这种平衡的艺术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著的历史厚重感,又兼顾了当代读者的接受度,使得原本可能因为语言隔阂而产生距离感的文本,变得亲切而鲜活起来。我尤其关注了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典故的注释,注释详实且点到为止,绝不拖泥带水,非常精准地帮助读者理解了语境。
评分从内容组织和整体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展现出了一种对经典应有的敬畏与现代出版的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姿态。它没有因为追求“全”而显得臃肿,也没有因为追求“新”而丢失了古典的韵味。每一则“语”和“事”的排列,都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考量,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和主题的自然过渡。阅读它,就像是与一位博学多识、谈吐风趣的魏晋名士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他们对生命、艺术、政治的独特见解。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窗口,让你得以窥见那个“贵族式”的悲剧美学是如何形成的,令人在会心一笑之余,更添一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雅致的留白,瞬间就将人带入了一种古典的氛围中。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烫金的字体在不同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摩挲。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考究,虽然是全译本,但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耐得住反复翻阅。装帧的工艺似乎也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上下两册的侧边切口平整光滑,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应有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熠熠生辉。这样的外在包装,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非常高的基调,让人对内部的文字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里面的译文和注释也能像它的外表一样精美、考究。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这类汇编性著作的“版本考据”和“引注系统”。这套书的编辑团队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我注意到它似乎整合了多种流传版本中的精髓,并且在关键性的争议点上给出了清晰的说明。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好奇某一句话究竟出自哪个版本,或者某个典故的原始出处,而这套书的脚注或尾注往往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线索,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学术价值和深度。它不仅仅是让你读故事,更是在引导你思考这个故事是如何流传至今,以及历代学者是如何看待它的。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原本就充满趣味性的竹林七贤的故事,增添了一层坚实的史学底蕴,让人感到踏实。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本。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眼睛在长篇累牍的文字中进行跳转时,丝毫不会感到疲劳。字体选择上,似乎是采用了宋体或与其高度相似的字体,笔画清晰、疏密得当,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极大地降低了视觉疲劳度。更值得称赞的是,译文与注释的区分处理得非常巧妙,通常是译文主体采用较大的字号,而注释和校勘的文字则略微缩小,并通过不同的字体粗细或颜色(如果适用的话,此处是基于黑白文本的想象)进行了有效分离,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主要文本和辅助信息,阅读流畅度极高。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注释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福音,真正做到了“知其意而无碍其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