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世界我知道:匈牙利

满28包邮 世界我知道:匈牙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伟慧 著
图书标签:
  • 匈牙利
  • 地理
  • 文化
  • 旅行
  • 世界知识
  • 包邮
  • 少儿
  • 科普
  • 人文
  • 欧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8106455
商品编码:299421901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我知道:匈牙利

定价:16.80元

作者:张伟慧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2281064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一个个美丽的国家在大自然浩瀚无际的舞台上演绎着无数个生动的故事,孕育了数以千计的包含人类智慧和劳动结晶的成果,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面貌。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们选取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国家和地区,集结成丛书《世界我知道》,奉献给大家。
  追随着书中精美的图片与优美的文字,你求知的目光将会一次一次地与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艺术、风俗、社会生活相遇——在“法兰西的艺术宝库”塞纳河畔徜徉,在古朴完整的“和平之邦”伯尔尼老城流连,观赏苏格兰男人的裙子,结交西班牙的斗牛勇士;品味日本的花道与茶道,拜访的特洛伊木马,品尝美味的韩国烧烤;欢跃于“活的地质教科书”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里,学习阿根廷的探戈舞,加入到巴西火爆刺激的节日狂欢节中;邂逅“埃及文明永恒的象征”金字塔,感受极富想象力的非洲木雕艺术:到淳朴的毛利人家中做客,体会世界上*的珊瑚礁群大堡群的壮观。

目录


用开阔的视野打量世界
你先要知道的
走入匈牙利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
 气候
 匈牙利语
千年立国史
 起源与定居
 百年繁荣
 土耳其统治的150年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1848年三月革命与奥匈帝国
 重获独立
灿烂的文化
 音乐之乡的旁边
 爱书的国度
 遍及全国的博物馆
 自由的象征——裴多菲
 钢琴——李斯特
 美丽的公主——茜茜
 匈牙利的犹太人
 水球王国——匈牙利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多姿的民俗
 服装
 东方特色的姓氏称谓
 特产
 饮食
 咖啡香飘匈牙利
 多瑙河上的温泉之国
 葡萄酒之旅
 匈牙利四宝
 习俗
 爱情风俗
 节日
城市之旅
 多瑙河明珠——布达佩斯
 具有浓厚艺术气氛的城市——圣安德烈
 博物馆之都——佩奇
 星期六之地——桑博特海伊
 纪念之地——莫哈奇
 匈牙利的艺术珍宝——埃格尔
 太阳城——塞格德
 东部重地——德布勒森
 铁路枢纽——米什科尔茨
 四水之城——杰尔
 古老的城市——塞克什白堡
 碧克山
发展中的匈牙利
 行政区划
 外交
 教育
 经济
 交通
 新闻出版
鸣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匈牙利:多瑙河明珠的千年回响》 一、 穿越时光的邀约:匈牙利的古老脉络 匈牙利,这个坐落于喀尔巴阡盆地心脏地带的国家,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欧洲大陆的东部熠熠生辉。她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交织着游牧民族的豪情、王国的辉煌、帝国的纷争,以及人民不屈的精神。要真正理解匈牙利,就必须跟随她的足迹,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 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马扎尔人,这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在阿尔帕德的率领下,翻越喀尔巴阡山脉,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他们带来了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1000年,伊什特万一世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开启了匈牙利的基督教时代,并将国家融入了欧洲基督教文明的大家庭。这个时刻,标志着匈牙利从部落联盟走向统一国家的重大转折。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匈牙利王国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在安茹王朝和匈雅提家族的统治下,国家强盛,版图辽阔。伟大的马加什国王(1458-1490)更是将匈牙利推向了文化和军事的巅峰。他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推行改革,促进了文艺复兴在匈牙利的传播。那时的布达(今布达佩斯的一部分)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艺术家。 然而,盛世之下暗流涌动。1526年,摩哈赤战役的惨败,匈牙利王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国家陷入了长达150年的分裂和统治。这段时期,匈牙利人民在异族统治下艰难求生,却从未放弃对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渴望。反抗奥斯曼的斗争此起彼伏,为后来的民族觉醒埋下了火种。 17世纪末,哈布斯堡王朝驱逐了奥斯曼土耳其,匈牙利重归统一,但成为了哈布斯堡帝国的一部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治,但民族矛盾依然存在。1848年,匈牙利人民在裴多菲·山陀尔等民族英雄的鼓舞下,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革命。尽管革命最终被俄国军队镇压,但它极大地激发了匈牙利民族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1867年,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匈牙利与奥地利达成了“奥匈妥协”,建立了二元帝国。匈牙利获得了高度自治,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新的发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后《特里亚农条约》的严酷规定,导致匈牙利丧失了三分之二的领土和大量人口,对国家的元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20世纪,匈牙利经历了二战的浩劫,短暂的民主时期后又被苏联控制,成为东方集团的一员。1956年,匈牙利人民发起了反抗苏联统治的“十月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们的勇气和对自由的追求,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冷战结束后,匈牙利于1989年实现了民主转型,并于2004年加入了欧洲联盟。如今的匈牙利,正在积极融入欧洲大家庭,同时也在努力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二、 灵魂之声的传承:匈牙利的语言、文学与艺术 匈牙利的灵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灿烂的文学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之中。 1. 独特的语言:马扎尔语的东方之韵 与欧洲大多数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同,匈牙利语(Magyar)属于乌拉尔语系,与芬兰语、爱沙尼亚语有着遥远的亲缘关系。这种独特性使得匈牙利语在欧洲语言之林中显得与众不同。她的语调跌宕起伏,辅音密集,充满了韵律感。马扎尔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承载着匈牙利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她没有性别之分,也没有时态的繁复变化,但却通过丰富的后缀来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含义。学习匈牙利语,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匈牙利民族内心世界的窗口,去感受那种独特而深邃的东方之韵。 2. 文学的薪火相传:从史诗到现代巨匠 匈牙利文学,是一部用情感和智慧书写的壮丽画卷。早期,史诗和传说充斥着民族的起源和英雄的传说。16世纪的巴拉萨·巴林特,被誉为匈牙利抒情诗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17世纪末至18世纪,启蒙思想在匈牙利传播,涌现了如卡扎茨·费伦茨等文学家,他们致力于匈牙利语的规范和文学的发展。 19世纪,是匈牙利文学的“黄金时代”。裴多菲·山陀尔,这位“匈牙利浪漫主义的火焰”,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民族之歌》,至今仍是匈牙利人民心中永恒的旋律。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革命者,用生命践行了他的理想。 同时期的另一位巨匠是阿兰约什·约翰什,他被誉为“匈牙利诗人中的诗人”,他的史诗巨作《霍尔德的传说》和《家族之歌》展现了匈牙利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 进入20世纪,匈牙利文学迎来了新的高峰。肖肖·莫里茨以其儿童文学作品闻名,如《马吉尔历险记》,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科苏特·拉约什是19世纪匈牙利民族运动的领导人,他的演讲和著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匈牙利人。 20世纪的匈牙利文学,涌现了科洛兹·佩特菲、卡拉什·马洛尔等一批杰出的作家。他们的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描绘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例如,卡拉什·马洛尔的《沉默的证人》就深刻地揭示了历史阴影下的个体困境。 如今,匈牙利文学仍在不断发展,新一代作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用更加多元的视角来审视他们的国家和世界。 3. 艺术的璀璨光芒:从民间工艺到现代设计 匈牙利的艺术,是其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古老的民间工艺到现代的艺术设计,无不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民间工艺: 匈牙利的民间艺术,是几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中,马特约(Matyó)刺绣是最具代表性的。这种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刺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特约刺绣的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如鲜花、水果和鸟类,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机。 陶瓷艺术: 匈牙利的陶瓷,尤其以赫伦(Herend)瓷器最为著名。赫伦瓷器以其精致的工艺、华丽的釉彩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于世,是欧洲皇家和贵族的御用瓷器。从1826年创立至今,赫伦瓷器始终坚持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音乐: 匈牙利音乐,深受其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古老的民间歌曲和牧歌,到充满激情的吉普赛音乐,再到世界闻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匈牙利音乐的旋律总是带着一丝忧伤,又充满了生命力。 李斯特·费伦茨,这位匈牙利音乐巨匠,他的钢琴作品和交响诗,将匈牙利的民族元素融入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宏大叙事中,为世界音乐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匈牙利狂想曲》更是将匈牙利的民间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巴托克·贝拉,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致力于搜集和研究匈牙利以及周边地区的民间音乐,并将其创新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开创了民族音乐学的新纪元。他的作品,如《科苏特交响诗》和《蓝胡子的城堡》,充满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感。 建筑艺术: 匈牙利的建筑,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以及新艺术等多种风格。多瑙河畔的国会大厦,以其宏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成为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链子桥,连接着布达和佩斯,是匈牙利独立精神的象征。而古老的城堡和教堂,则诉说着匈牙利悠久的历史。 绘画与雕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匈牙利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如穆查·阿尔丰斯,他以其独特的新艺术风格插画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涌现了如卡迪·卡罗伊等在现实主义和印象派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画家。 三、 文化的根脉与现代的脉动:匈牙利的社会风俗与现代生活 了解一个国家,最终要落脚于它的人民,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会风俗,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1. 独特的民族精神:坚韧、热情与归属感 匈牙利人民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著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分裂和压迫,但从未屈服,始终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独立意识。这种坚韧,体现在他们的音乐、他们的文学,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同时,匈牙利人民也以热情好客闻名。他们珍视家庭和友情,乐于与客人分享他们的食物、美酒和故事。在节日庆典中,你会看到他们载歌载舞,尽情释放自己的活力。 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是匈牙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自己的语言、历史和文化感到自豪,并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这种归属感,在面对外部挑战时,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 2.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生活中的点滴 饮食文化: 匈牙利美食,以其浓郁的风味和丰富的食材而闻名。匈牙利炖牛肉(Goulash)是其代表性菜肴,由牛肉、洋葱、辣椒粉和蔬菜慢炖而成,香气四溢。匈牙利炸肉排(Schnitzel)、鱼汤(Halászlé)以及各种用辣椒粉调味的菜肴,都充满了独特的匈牙利风味。匈牙利人还热爱葡萄酒,尤其是产自托卡伊(Tokaj)地区的甜白葡萄酒,被誉为“葡萄酒之王”。 节日庆典: 匈牙利的节日,是他们文化活力的集中体现。国庆节(8月20日)是为了纪念圣·伊什特万一世加冕,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和烟火表演。复活节和圣诞节也充满了浓厚的宗教和家庭氛围。而布达佩斯歌剧节、Sziget音乐节等,则展示了匈牙利在现代文化领域的活力。 温泉文化: 匈牙利是“温泉之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布达佩斯,你能找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公共浴场,如塞切尼温泉浴场(Széchenyi Baths)和盖勒特温泉浴场(Gellért Baths),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温泉带来的惬意。 职业与教育: 如今的匈牙利,教育体系与欧洲其他国家接轨,也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经济领域,汽车工业、电子产业和旅游业是其重要的支柱。 家庭观念: 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匈牙利人依然非常重视家庭。家庭聚会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珍视与亲人共度的时光。 社会习俗: 在社交场合,匈牙利人通常比较尊重长辈,见面时会相互问候。送礼物是表达谢意和好意的方式。在就餐时,通常会等待主人示意后再开始。 四、 结语:多瑙河畔的未来 匈牙利,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活力的国度,她的故事仍在继续。从古老的马扎尔人踏上这片土地,到如今在欧洲一体化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和文化魅力。理解匈牙利,不仅仅是了解她的历史和地理,更是去感受她的人民,她的艺术,以及她那在多瑙河畔永不停歇的心跳。这本书,将带你走进这个充满故事的国家,去发现她不为人知的魅力,去聆听她穿越千年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某个特定区域的民族性格是相对固定的,但在阅读完关于“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弹性”的章节后,我的看法彻底被颠覆了。作者极其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在多重文化交汇点上的人们,其身份认同的流动性和多重性。他深入探讨了在历史上的多次势力更迭中,个体如何通过语言、宗教信仰甚至职业选择来“策略性地”调整自己的身份标签,以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对“软性抵抗”和“身份变色龙”现象的分析,远远超越了传统民族志的简单标签化描述。他引用了大量的个人访谈和口述历史材料,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有力地支撑了其理论框架,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并非只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智慧。这本书迫使我去思考,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加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对自身身份的定义,是否也潜藏着类似的弹性与适应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出乎我的意料,它非常“接地气”,尽管主题是严肃的宏大历史和地理,但作者的文笔中带着一种罕见的幽默感和人文关怀。我是在一个通勤的早晨开始阅读的,本来还有点担心内容枯燥,结果被他讲述某个地方性节日仪式的段落逗得差点笑出声来。他描述当地人如何将古老的异教习俗与后来的宗教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那种近乎于“民间智慧”的生存策略,被作者用一种既尊重又带点俏皮的笔调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叙事策略成功地打破了学术著作的隔阂感,让读者感觉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和一个渊博但风趣的朋友聊天。特别是关于地方美食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讨论,简直是神来之笔,他把香料的使用、烹饪手法的演变,都和历史上的人口流动、贸易路线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又满足了我对文化人类学的探求欲。这本书在“有趣”和“深刻”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

评分

我最近开始对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演变特别感兴趣,这本书里有一章节专门剖析了某个东欧国家首都建筑风格的“断裂与融合”,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作者从巴洛克风格的辉煌遗存,到社会主义时期粗犷的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回归,用建筑语言精准地解读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他没有停留在描述宏伟的建筑外观,而是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社会思潮,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时期会出现特定的设计偏好。比如,他分析了某种公共空间设计如何有意无意地服务于集权叙事,以及这种设计理念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被市民文化所“消解”或“重塑”。我特别欣赏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图像和建筑草图作为佐证,使得抽象的理论分析变得具象化、可触摸。对于任何一个对城市记忆和空间政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一部分简直是宝藏级别的材料,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周围的城市环境,思考每一个街道和每一栋建筑背后所承载的无声的历史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略带复古感的色调,配上精准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立刻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和人文关怀。我翻阅了其中关于中欧历史变迁的那一部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娓娓道来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烟火气。特别是对奥匈帝国解体后,各国民族认同如何重塑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事件罗列堆砌,而是深入挖掘了文化、语言和宗教在塑造国家性格中的微妙作用。比如,他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民族史诗在构建现代国家认同体系时的催化剂作用,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和旁征博引,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养。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结构严谨但又充满诗意的思想漫游,对理解中欧腹地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旅游指南,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时代回响的深度力作。

评分

这本书在资料的广度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绝非只局限于官方史料或主流叙事。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论证某些特定的文化现象时,竟然引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地方志甚至早期的旅行游记中的片段。这种跨媒介、跨文体的引用策略,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例如,在描述某个山地民族的经济结构时,他没有直接引用贸易报告,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段描述他们如何利用特定季节的狩猎成果进行物物交换的民间歌谣,歌谣本身就成了解读经济生态的活化石。这种“以小见大”、“以文证史”的手法,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干燥的经济史和地理环境的描写,瞬间变得生动而富有张力。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注释详尽而精准,让我可以很方便地追踪到原始材料的出处,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信息源的尊重。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去原产地实地考察一番的冲动,这正是优秀学术作品所能激发的最大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