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套裝上下冊)
:68.00元
作者:金聖嘆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7297239
字數:
頁碼:6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96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套裝上下冊)》以民國23年上海中華書局影印劉復藏明崇禎貫華堂刻《第五纔.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為底本,以1975年北京中華書局影印葉瑤池重刻《第五纔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清坊刻王望如評論《貫華堂第五纔子書》為參校。個彆正文,據明容與堂刻《水滸傳》校改。為適閤當今讀者閱讀習慣,《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套裝上下冊)》配以綉像插圖,圖文並茂,以增添審美愉悅。
目錄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上)》
序一
序二
序三
宋史綱
宋史目
讀第五纔子書法
貫華堂所藏古本《水滸傳》前自有序一篇今錄之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迴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傢村
第二迴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三迴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颱山
第四迴 小霸王醉人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五迴 九紋龍剪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第六迴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人白虎堂
第七迴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八迴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九迴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迴 硃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迴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
第十二迴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鬥武
第十三迴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四迴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五迴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六迴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珠寺
第十七迴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迴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十九迴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迴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一迴 閻婆大鬧鄆城縣 硃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二迴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第二十三迴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四迴 王婆計啜西門慶 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五迴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第二十六迴 母藥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七迴 武鬆威震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八迴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鬆醉打蔣門神
第二十九迴 施恩三入牢 武鬆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迴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一迴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二迴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三迴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四迴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迴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迴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七迴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鏇風鬥浪裏白條
第三十八迴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三十九迴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迴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一迴 還道村受三捲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迴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鏇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三迴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迴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五迴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傢店
第四十六迴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傢莊
第四十七迴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傢莊
第四十八迴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迴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傢莊
第五十迴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一迴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迴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
第五十三迴 入雲龍鬥法破高 廉黑鏇風下井救柴進
第五十四迴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五迴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寜上山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下)》
……
作者介紹
文摘
吾嘗言:不登泰山,不知天下之高;登泰山不登日觀,不知泰山之高也。不觀黃河,不知天下之深;觀黃河不觀龍門,不知黃河之深也。不見聖人,不知天下之至;見聖人不見仲尼,不知聖人之至也。乃今於此書也亦然: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讀《水滸》不讀設祭,不知《水滸》之奇也。嗚呼!耐庵之纔,其又豈可以鬥石計之乎哉!
序言
這本《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對於那些像我一樣,對古典文學抱著敬畏又好奇態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份寶藏。初讀時,我主要被那種撲麵而來的、金聖嘆先生那種帶著點老頑童脾氣又極具洞察力的評論文字所吸引。他不像一般的注釋者那樣循規蹈矩地解釋故事情節,而是像一個老道的說書人,在你耳邊低語,告訴你“這話得這麼品,那個人物這般看”。尤其精彩的是他對宋江這個核心人物的解讀,那種復雜性,那種在“忠義”與“權謀”之間掙紮的層次感,被他剖析得淋灕盡緻。我以前看《水滸傳》,總覺得故事綫索太長,人物太多,容易迷失,但有瞭金聖嘆的妙筆點撥,仿佛一下子找到瞭主乾綫索,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細節和伏筆,都在他的評點下熠熠生輝。讀完某個章節,再去看他的評語,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高手過招,你以為自己看懂瞭,他卻能告訴你更深一層的妙處。這種閱讀體驗,遠超乎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本身,更像是一場與一位古代文壇巨匠的深度對談,讓人對《水滸傳》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是簡單的英雄傳奇,而是一部關於人性、權力與宿命的深刻寓言。
評分這套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金聖嘆那種近乎偏執的“截斷”和“點睛”手法。他對於《水滸傳》的結構進行瞭大膽的重塑,這種“斧鑿痕跡”的公開化,恰恰是其批評藝術的最高體現。我曾疑惑,這種人為的刪改是否會破壞原著的完整性,但讀下去後纔發現,他保留下來的,恰恰是那些最能體現人性復雜和故事張力的核心部分。他猶如一位精準的外科醫生,剔除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枝蔓,將敘事的力量集中於梁山好漢們命運的悲劇性高潮。特彆是他對“義氣”這個主題的反復叩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替天行道”背後的無奈與妥協。這種評論,與其說是對文字的解讀,不如說是對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下個體命運的深刻反思。它強迫讀者走齣單純的“故事愛好者”的角色,進入到對文本深層結構和文化意蘊的思辨之中。這種高強度的精神互動,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性,但也帶來瞭極大的智力滿足感。
評分裝幀設計上的用心程度,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另一個深刻印象。這兩冊書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透著一股典雅的書捲氣,完全符閤它所承載的經典內容的地位。我特彆喜歡那種封麵設計,那種既古典又不過分陳腐的排版風格,讓人在現代書架上擺放時也覺得賞心悅目。至於內文的編排,更是體現瞭對讀者體驗的尊重。正文與評注的穿插布局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會造成閱讀上的混亂,反而形成瞭一種相互印證、相得益彰的閱讀節奏。很多時候,我甚至會先讀金聖嘆的批注,再去迴味原著的段落,這種“逆嚮工程”式的閱讀法,反而讓我更容易抓住作者想要錶達的重點,也更能理解金聖嘆為何如此鍾愛某些橋段或人物。從細節上看,排版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對於追求閱讀品質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從一個普通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古典白話小說的認知。過去我對《水滸傳》的印象,多半來自影視改編,總覺得那是一部熱血衝頭、快意恩仇的綠林好漢故事。然而,金聖嘆的評論像一盆冷水,將那種浮躁的熱情衝淡,代之以一種更沉靜、更具批判性的視角。他毫不留情地指齣其中不閤情理之處,卻又在指齣之後,用他獨到的見解去圓融這些瑕疵,將其納入更宏大的悲劇框架之中。這種“既要又要”的評論態度,非常迷人。它教會我,欣賞經典,不僅僅是贊美它的光芒,更要理解它在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局限與掙紮。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章迴小說藝術的讀者而言,這套書提供的並非標準答案,而是一套絕佳的思考工具,它啓發你去質疑、去辨析,去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係。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一個“故事”,升級成瞭一門值得反復鑽研的“學問”。
評分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這套書在文化傳承上的意義。它不僅僅是金聖嘆本人思想的載體,更是研究晚明清初文人精神風貌的一份珍貴文獻。讀他的文字,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在麵對傳統倫理與新興世俗趣味之間的復雜心態。他的語言風格,時而幽默詼諧,時而辛辣尖刻,這種鮮活的生命力,讓原本略顯沉悶的古典評論變得生動有趣。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當年沒有金聖嘆的這一番精妙梳理和推崇,後世對《水滸傳》的接受程度可能會大打摺扣。這套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樣本,展示瞭“批評”是如何賦予一部文學作品第二次生命力的。對於那些對文學史和批評理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研究“接受美學”早期實踐的絕佳案例。它讓我體會到,一個偉大的批評傢,其功績絕不亞於偉大的作傢,他們共同塑造瞭文學的經典麵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