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套装上下册)
:68.00元
作者:金圣叹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7297239
字数:
页码:6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套装上下册)》以民国23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刘复藏明崇祯贯华堂刻《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底本,以1975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叶瑶池重刻《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清坊刻王望如评论《贯华堂第五才子书》为参校。个别正文,据明容与堂刻《水浒传》校改。为适合当今读者阅读习惯,《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套装上下册)》配以绣像插图,图文并茂,以增添审美愉悦。
目录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上)》
序一
序二
序三
宋史纲
宋史目
读第五才子书法
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人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人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二十六回 母药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 廉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下)》
……
作者介绍
文摘
吾尝言:不登泰山,不知天下之高;登泰山不登日观,不知泰山之高也。不观黄河,不知天下之深;观黄河不观龙门,不知黄河之深也。不见圣人,不知天下之至;见圣人不见仲尼,不知圣人之至也。乃今于此书也亦然: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读《水浒》不读设祭,不知《水浒》之奇也。呜呼!耐庵之才,其又岂可以斗石计之乎哉!
序言
这套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金圣叹那种近乎偏执的“截断”和“点睛”手法。他对于《水浒传》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重塑,这种“斧凿痕迹”的公开化,恰恰是其批评艺术的最高体现。我曾疑惑,这种人为的删改是否会破坏原著的完整性,但读下去后才发现,他保留下来的,恰恰是那些最能体现人性复杂和故事张力的核心部分。他犹如一位精准的外科医生,剔除了可能分散注意力的枝蔓,将叙事的力量集中于梁山好汉们命运的悲剧性高潮。特别是他对“义气”这个主题的反复叩问,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替天行道”背后的无奈与妥协。这种评论,与其说是对文字的解读,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它强迫读者走出单纯的“故事爱好者”的角色,进入到对文本深层结构和文化意蕴的思辨之中。这种高强度的精神互动,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但也带来了极大的智力满足感。
评分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金圣叹本人思想的载体,更是研究晚明清初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份珍贵文献。读他的文字,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在面对传统伦理与新兴世俗趣味之间的复杂心态。他的语言风格,时而幽默诙谐,时而辛辣尖刻,这种鲜活的生命力,让原本略显沉闷的古典评论变得生动有趣。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没有金圣叹的这一番精妙梳理和推崇,后世对《水浒传》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大打折扣。这套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展示了“批评”是如何赋予一部文学作品第二次生命力的。对于那些对文学史和批评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研究“接受美学”早期实践的绝佳案例。它让我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批评家,其功绩绝不亚于伟大的作家,他们共同塑造了文学的经典面貌。
评分这本《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对古典文学抱着敬畏又好奇态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初读时,我主要被那种扑面而来的、金圣叹先生那种带着点老顽童脾气又极具洞察力的评论文字所吸引。他不像一般的注释者那样循规蹈矩地解释故事情节,而是像一个老道的说书人,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这话得这么品,那个人物这般看”。尤其精彩的是他对宋江这个核心人物的解读,那种复杂性,那种在“忠义”与“权谋”之间挣扎的层次感,被他剖析得淋漓尽致。我以前看《水浒传》,总觉得故事线索太长,人物太多,容易迷失,但有了金圣叹的妙笔点拨,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主干线索,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和伏笔,都在他的评点下熠熠生辉。读完某个章节,再去看他的评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高手过招,你以为自己看懂了,他却能告诉你更深一层的妙处。这种阅读体验,远超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本身,更像是一场与一位古代文坛巨匠的深度对谈,让人对《水浒传》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简单的英雄传奇,而是一部关于人性、权力与宿命的深刻寓言。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典白话小说的认知。过去我对《水浒传》的印象,多半来自影视改编,总觉得那是一部热血冲头、快意恩仇的绿林好汉故事。然而,金圣叹的评论像一盆冷水,将那种浮躁的热情冲淡,代之以一种更沉静、更具批判性的视角。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不合情理之处,却又在指出之后,用他独到的见解去圆融这些瑕疵,将其纳入更宏大的悲剧框架之中。这种“既要又要”的评论态度,非常迷人。它教会我,欣赏经典,不仅仅是赞美它的光芒,更要理解它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局限与挣扎。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章回小说艺术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并非标准答案,而是一套绝佳的思考工具,它启发你去质疑、去辨析,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系。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一个“故事”,升级成了一门值得反复钻研的“学问”。
评分装帧设计上的用心程度,是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这两册书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典雅的书卷气,完全符合它所承载的经典内容的地位。我特别喜欢那种封面设计,那种既古典又不过分陈腐的排版风格,让人在现代书架上摆放时也觉得赏心悦目。至于内文的编排,更是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正文与评注的穿插布局处理得非常巧妙,不会造成阅读上的混乱,反而形成了一种相互印证、相得益彰的阅读节奏。很多时候,我甚至会先读金圣叹的批注,再去回味原著的段落,这种“逆向工程”式的阅读法,反而让我更容易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也更能理解金圣叹为何如此钟爱某些桥段或人物。从细节上看,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追求阅读品质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