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鹏编著的《西北边塞汉简编年(精)》据简 文所载月朔、历史人物与事件、人名、职官、地理沿 革、政治制度等内容,考证简牍的确切年代或大致时 期进行逐一编年,并综述学界研究汉简的新成果。西 北汉简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 为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等 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凡例
引用书目简称表
概述
一 西北边塞汉简
二 西北边塞汉简的时代
三 汉简编年
第一章 西北边塞汉简编年(上)
第一节 西汉时期
一 汉武帝
二 汉昭帝
三 汉宣帝
四 汉元帝
五 汉成帝
六 汉哀帝
七 汉平帝
八 孺子婴
第二节 新莽、隗嚣、*始、刘盆子时期
一 新莽
二 隗嚣
三 *始
四 刘盆子
第三节 东汉时期
一 汉光武帝
二 汉明帝
三 汉章帝
四 汉和帝
五 汉安帝
六 汉顺帝
七 汉桓帝
第四节 简文纪年属追记的情况
一 西汉时期
二 新莽、*始时期
三 东汉时期
第五节 历曰编年
第二章 西北边塞汉简编年(下)
第一节 西汉时期
一 汉武帝时期
二 汉昭帝时期
三 汉宣帝时期
四 汉元帝时期
五 汉成帝时期
六 汉哀帝时期
七 汉平帝时期
八孺子婴时期
第二节 新莽、*始及东汉光武帝时期
一 新莽时期
二 *始时期
三 东汉光武帝时期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精装本,它的纸张手感、油墨的均匀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诚意。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实体书,特别是这种承载着重要文献的学术著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喜欢把它放在书桌上,时不时地就能翻开看上几页。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和珍视的艺术品。当然,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扎实,它为我后续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极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支持,那些详尽的注释和参考书目,也为我指明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常觉得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总是缺少了“人味儿”。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我们拉回到了具体的、鲜活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这些西北边塞的汉简,我们看到了边疆军吏的日常行政、物资调配、军情传递,甚至是个人生活的点滴。这种微观视角的切入,让我对汉代边防体系的运作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条目,而是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历史画卷。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特别是那些关于戍卒日常生活的记载,常常让我沉浸其中,想象着他们身处大漠孤烟中的情景。
评分这本《西北边塞汉简编年(精)》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汉代边塞历史和书法艺术都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份意外的宝藏。我一开始只是想找一些关于汉简文献的资料,没想到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出土的简牍信息,而是通过精心的考证和梳理,将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边塞简牍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编年梳理。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当年戍卒在烽火台下书写信札时的笔触。书中对一些关键事件的年代考证尤其令人信服,那些看似枯燥的年代数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研究者的心血。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类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但《西北边塞汉简编年(精)》的编排方式却非常巧妙。它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插图和图版的质量极高,那些珍贵的简牍拓片清晰度和还原度都非常到位,这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简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审慎,他们并没有急于下一个定论,而是列举了各种可能性和依据,让读者也能参与到历史的“破案”过程中。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在处理模糊地带时的那种学术担当。汉简的整理和断代工作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很多简文残缺不全,年代的判断也往往存在争议。《西北边塞汉简编年(精)》并没有回避这些难题,而是非常坦诚地展示了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并给出了最合理的推测和论证链条。这正是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它教会我,历史研究不应追求绝对的确定,而应追求尽可能完善的论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汉代史的研究方法都有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提升,确实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