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家味道:奶奶的菜-想念老家的味道
定价:39.80元
作者:梁阳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47482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菜谱实用性高。每道菜品除了精美的图片外,还有详细的步骤讲解图。
★书中菜品均为老味道家常菜,容易操作,适合所有人试做。
★作者为新浪博主,为人仔细严谨,内容丰富。
★本书主打“奶奶的菜”和“老家味道”,必然会引起一股想念家乡的风潮。
★书中量身绘制的精美插画,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提要
《奶奶的菜-想念的老家味道》是新浪美食博主梁阳(yukifood)推出的本美食书。本书主打令人想念的“老家味道”,以一种亲切、真挚、怀念的口吻,将自己对奶奶菜的喜爱娓娓道来。书中由家常菜、宴客菜、私房菜、家常养生菜、特色菜和自制酱料六部分组成,每道菜都附有详尽的步骤图和独门制作诀窍,做法简单、贴近生活的菜肴,使本书的实用性极高,书中辅以为本书量身绘制的精美插画和文字,更使整本书充满了家乡的怀旧风。
目录
家常菜——记忆里那些熟悉的味道
发豆芽/豆芽尖
切西红柿不流汁
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拌白糖
鱼香茄子
炸茄盒
松仁玉米
鱼香煎荷包蛋
蒸鸡蛋羹
年糕红烧排骨
栗子烧鸡翅
京酱肉丝
冬瓜丸子汤
腊味娃娃菜
虎皮尖椒
煎焖子
炸酱面
西葫芦虾馅饺子
鸡汤鲜肉小馄饨
宴客菜——把饭店带回家
剜土豆
锤南瓜
秘制酱牛肉
木须肉
四喜丸子
圆葱爆炒腰花
鱼香肉丝
酸菜汆白肉
熘肥肠
宫保鸡丁
腰果虾仁
韩式凉拌菜
麻婆豆腐
干煸豆角
地三鲜
酸辣土豆丝
水晶皮冻
蓝莓山药糕
私房菜——奶奶私房菜
拍黄瓜
炸菠菜
猪肉炖粉条
五花肉炖黄花鱼
肉末豆角
铁板孜然羊肉
米香熏鸡腿
小鸡炖蘑菇
老干妈酥辣鱼段
风干虾
豆渣炸素丸子
豆芽炒韭菜
尖椒干豆腐
熏豆皮拌黄瓜
蜜汁红薯
酱肉大包子
茄丁手擀面
辣椒蛋炒饭
养生菜——跟奶奶学养生
面粉洗碗
清洗蔬菜
木耳清炒莲藕
炒三丁
猪皮咸菜炒黄豆芽
白萝卜炖牛肉
炖肉贴棒子面饼
虎皮豆腐
鲜肉月饼
粗粮花朵馒头
奶黄包
紫菜蛋花汤
老锅崩栗子
五彩凉拌大拉皮
凉拌苦菊
老醋花生
西芹凉拌腐竹
果仁菠菜
地方特色菜——海的味道
酥焖带鱼
清蒸鳕鱼
三文鱼红薯焖饭
辣白菜牡蛎火锅
姜丝炒蟹
小螃蟹熬倭瓜
油焖虾
香酥虾
茄汁大虾
白灼虾
皮皮虾酱
扇贝西芹炒百合
虾仁鸡蛋炒青椒
虾仁冬瓜球
海米烧油菜
虾皮香菜拌香葱
冰虾萝卜丝汤
小酱料——忘不掉的小酱料
饺子蘸料
麻酱小料
香油蒜蓉料
熏料
三合油
干碟和油碟
辣椒油
花椒油
老虎酱
花生虾酱
蜜汁
炸酱
鱼香汁
宫保汁
糖醋汁
茄汁
腐乳汁
卤水汁
作者介绍
梁阳,朝气活力的80后,国际地域技术开发科学领域,海归博士。曾在国际贸易领域打拼,现为自由美食撰稿人,《美食堂》杂志合作作者。喜欢用相机诠释食物秀色可餐的状态,热衷于游走在拥有异域美食的世界各地,享受用美的心灵寻味食物的乐趣。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现在市场上关于怀旧主题的书籍太多了,很容易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将“想念”这种抽象的情绪,具象化成了一道道有滋有味的菜肴。它没有刻意去拔高“乡愁”的立意,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一碗热腾腾的米饭、一碟咸菜中去诠释这种思念。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回家”。我甚至忍不住在读完某个章节后,立即动手尝试还原其中的一道点心,虽然味道可能远不及奶奶的手艺,但那种尝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与过去的对话。这本书带来的治愈感,是任何快餐式的阅读体验都无法比拟的,它让人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温度和时间的厚度。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和地方风味很感兴趣的人,这本书恰恰击中了我的G点。它不仅仅记录了食谱,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民间美食史。作者在介绍每道菜的由来时,总是会穿插讲述一些关于老家风俗、邻里关系甚至是当年生活条件的点滴。这使得那些简单的家常菜,一下子变得厚重起来,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人情味。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回想我自己家乡那些似乎已经被遗忘的烹饪方式和餐桌礼仪。它提醒我们,食物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嵌入在我们的文化脉络之中。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简单的菜谱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志,勾起了我对“根”的深层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质朴,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手写的标题,一下子就将我带回了童年时代。我小时候常常跟着奶奶在厨房里转悠,闻着各种香料混合的味道,看着她熟练地处理食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翻开一本老旧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那些已经模糊却又异常温暖的回忆。我特别喜欢里面提到的一些家常菜肴,比如她独门秘制的红烧肉,还有那个用柴火慢炖的排骨汤,光是看着文字描述,我就仿佛能闻到那股诱人的香气。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细腻,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描绘了奶奶在厨房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让人感觉仿佛就坐在她身边,听她讲那些关于食物和家的故事。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是现在很多食谱或美食随笔里很难找到的。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菜,更重要的是,它在传递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珍视和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惊叹,它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流畅感。作者的笔触在描写具体的烹饪过程和回忆片段之间切换得非常自然,毫不突兀。比如,在描述制作一道特定菜肴时,他会突然插入一段关于某个节假日和奶奶一起做这道菜的场景,那种切换带来的情绪波动非常精准,让人在享受文字带来的味觉想象时,又能被情感的潮水轻轻拍打。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他不仅仅写了食材的用量,还写了奶奶揉面时的力度,炒菜时锅铲与锅底碰撞发出的声响,甚至连厨房里那股特有的,混合着油烟和蒸汽的味道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厨房之中,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的朴素和温暖所打动。
评分从纯粹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非常考究,透着一股老派的文人气息。虽然主题是食物和回忆,但作者的文学素养在字里行间显露无疑。他很少使用那种刻意煽情的语句,而是通过精准的意象和富有张力的对比来营造氛围。比如,他用“粗粝的阳光”来形容老家厨房里的光线,用“沉默的坚守”来形容奶奶日复一日的劳作,这些词汇的组合既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在品尝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是平淡的,但后劲十足,回味悠长。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生活美学,往往就蕴藏在这些最不加修饰的日常之中,等待有心人去发掘和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