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集类:松陵集 9787514919059 [唐] 皮日休 等-WHBH

四库全书总集类:松陵集 9787514919059 [唐] 皮日休 等-WHB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皮日休 等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唐代文献
  • 皮日休
  • 诗歌
  • 古籍
  • 类书
  • 松陵集
  • 文化典籍
  • 历史文献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9059
商品编码:299887978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总集类:松陵集

定价:106.00元

作者: 皮日休 等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059

字数:

页码:4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唐皮日休、陆龟蒙等倡和之诗。、考卷端日休之《序》,则编而乘集者、龟蒙,题集名者日休也。序称共诗六百八十五首,今考集中日休、巍蒙各:得往体诗九十三首,今体诗一百丸孛爱、首,杂体诗三十八首,又联句及阀答十、有八首。其存者惟此一集,录丽存之,尚可想见一时文雅之盛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松陵集》:文苑掇英,风华永盛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星河中,《松陵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唐代文人雅士的智慧光芒。它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本书精选唐代吴郡(今苏州)地区众多杰出文人的诗文作品,涵盖了从宫廷到田园,从山水到咏史,从抒情到论辩的广泛题材,生动地展现了盛唐时期江南地区蓬勃发展的文化景象和文人心灵的跌宕起伏。 一、 溯源流长,吴郡文脉的辉煌传承 《松陵集》的得名,源于其作品主要出自唐代吴郡地区。吴郡,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自古以来便是江南的文脉所在。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也成为文人雅士竞相聚集之地。在唐代,吴郡更是成为文人创作的沃土,涌现出大量风格各异、成就斐然的诗人、作家。《松陵集》的编纂,正是对这一辉煌文脉的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它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篇章汇聚一堂,使得吴郡文人的集体智慧得以集中呈现,为后世提供了窥探唐代江南文学风貌的绝佳窗口。 二、 群星璀璨,名家云集共铸华章 《松陵集》的编纂者,以其高超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遴选了唐代多位重量级文人的杰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皮日休。皮日休,字袭美,号陆бавля,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是晚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以其“谈禅说理,辩才无碍,文辞雄健,体格宏远”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批判时弊,风格独特,影响深远。他的诗歌,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寄情山水,或针砭时事,无不体现出其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文采。《松陵集》中收录的皮日休作品,正是其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诗文,深入了解这位晚唐文豪的内心世界和创作风格。 除了皮日休,书中还收录了其他众多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们或许在文学史上的名声不如皮日休响亮,但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例如,一些在地方志、文集零散流传的作品,通过《松陵集》的汇集,得以重见天日,使得我们对唐代吴郡的文学版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作家,或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的田园风光,或以其深沉的情感抒发人生抱负,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记录时代的变迁,共同构成了《松陵集》丰富多彩的文学图景。 三、 内容博大,题材广泛尽显时代风貌 《松陵集》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山水田园,诗意江南: 繁茂的江南水乡,自古便是文人寄情之所。书中收录了大量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诗篇,无论是浩渺的烟波,还是秀美的丘陵,无论是潺潺的溪流,还是葱郁的竹林,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意境悠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们对隐逸生活和宁静心灵的向往。例如,对苏州名胜古迹的描绘,如虎丘、灵岩山、寒山寺等,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成为了后世研究这些古迹的重要史料。 咏史怀古,感慨时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但也伴随着动荡和变革。书中的一些作品,通过咏叹历史上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作者们或借古讽今,或表达忠君报国的理想,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这些作品展现了唐代文人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酬赠唱和,文人交往: 文人之间的交往,是文学繁荣的重要动力。《松陵集》收录了大量的酬赠诗、唱和诗,真实地记录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艺术切磋。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当时文坛的活跃氛围和诗歌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赠序尺牍,文风多样: 除了诗歌,书中还包含了一些赠序、尺牍等散文作品。这些散文,或写景状物,或抒发情谊,或论述道理,风格或古朴,或清新,或华丽,展现了唐代散文的多元化特点。这些作品为我们了解唐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四、 艺术价值,传承不朽的文学典范 《松陵集》中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 诗歌艺术: 诗歌方面,无论是皮日休雄健豪迈的笔力,还是其他作者的细腻婉约,都展现了唐诗的巅峰水准。诗句精炼,意象丰富,音韵和谐,富有感染力。无论是叙事、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散文艺术: 散文部分,也展现了唐代散文的精湛技艺。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都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说理深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风格多样,各具千秋: 《松陵集》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书中既有皮日休那种批判现实、风格峻峭的作品,也有描绘山水田园、意境优美的篇章,更有抒发个人情感、真挚动人的抒情之作。这种风格的多样性,反映了唐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和文人个性的张扬。 五、 史料价值,窥见唐代社会之一斑 《松陵集》不仅是一部文学集,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 社会风貌的记录: 书中的许多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文人生活等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对唐代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习俗有更直观的了解。 历史事件的旁证: 部分作品可能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虽然不一定直接记录,但通过诗文中的细节,可以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变迁提供旁证。 文化交流的见证: 吴郡作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文人。书中的一些作品,也可能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六、 传承意义,中华文脉的赓续与发扬 《松陵集》的编纂与出版,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传承: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珍贵的文献都可能面临散佚的风险。《松陵集》的整理与汇集,有效地保护了这些珍贵的唐代文学遗产,使其得以流传后世。 研究与借鉴: 对于文学研究者、历史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而言,《松陵集》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书中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代文学的成就,借鉴其艺术手法,汲取其思想精华。 文化自信的构建: 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松陵集》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的体现与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松陵集》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与审美。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盛唐时期江南文人的风采;它是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古人的声音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阅读《松陵集》,就是在品味历史的醇厚,就是在感受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传承不朽的中华文脉。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非专业研究者来说,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自然景物描写中渗透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比如描写山川河流时,他们总能将个体的渺小与宇宙的永恒并置,读来让人心胸开阔,对眼前的烦恼也看得淡了许多。这本书的排版,我必须点个赞,字号适中,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在精装古籍中是很难得的体验。而且,注释虽然不算详尽到事无巨细,但关键的、影响理解的典故都有清晰的标注,这使得阅读体验流畅而不至于中断。我甚至会把某些特别有感触的句子抄录下来,贴在书桌前,每每看到,都能从中汲取一点点古代士大夫的清气。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用料,绝对是收藏级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墨香和纸张的微酸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我最欣赏的,还是其中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雅致”。它不像某些流传下来的作品那样,充满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反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诗意——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能从细微之处发现美感。比如写到竹林中的清风,写到月下独酌的孤寂,那种意境营造得极其到位,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声,闻到酒香。对我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用来“读完”的,不如说是用来“品味”的。我常常会随机翻开某一页,看上几句,然后就陷入对那种古人生活哲学的沉思之中。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节奏,让现代人紧绷的神经得以片刻的放松和精神的滋养。

评分

这本诗集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一场盛宴,我花了好几个周末才算细细品味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装帧设计,古典韵味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让人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内容上,那些描绘江南烟雨、古城兴衰的篇章,笔触细腻入微,简直是把当时的景象活生生地搬到了我的眼前。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咏物诗,作者观察入微,能从一片落叶、一池春水里洞察出人生的哲理,那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比直白的抒情更耐人寻味。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建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雅的时代。尽管有些篇章的典故需要借助注释才能完全理解,但这恰恰增加了阅读的深度,每一次“豁然开朗”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材料,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其真正妙处的经典之作。

评分

坦率地说,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部精美的“文化样本”,而非纯粹的文学消遣品。它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群体的审美取向和社交圈层。翻阅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当时的社会风俗、官场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诗中描绘的宴饮、送别、贬谪,都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社会图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广度,收录了相当数量的篇目,使得读者得以一窥当时文坛的全貌。但相对的,这也带来一个问题——深度上的不均衡。有些篇章读起来像是应景之作,缺乏个人独特的印记,稍显平庸。因此,我建议有心人最好能配合一些背景资料一同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权谋与情谊,让这些凝固的文字真正“活”起来。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抱有的期待值其实非常高,毕竟“总集类”这个名头就非同小可。然而,读完之后,感受是相当复杂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似乎更侧重于按照时间或者地域来编排,导致有些时候情绪的连贯性会稍微中断。有些篇章读起来感觉像是文人间的酬唱之作,辞藻华丽固然是事实,但偶尔会觉得有些矫揉造作,缺乏一股浑然天成的生命力。当然,瑕不掩瑜,其中关于羁旅愁思和隐逸生活的那些篇章,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还是非常打动我的。特别是几篇与友人别离的赠诗,读来令人唏嘘,那份真挚的情感,即便隔着千年,依然能穿透纸背,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部时代风貌的精美剪影集,而非某个单一诗人思想的深度剖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