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世说新语
定价:26.00元
售价:16.6元,便宜9.4元,折扣63
作者: 刘义庆,刘长江 注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0864806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世说新语》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精彩、具代表性、*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全部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目录
出版说明
德行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雅量第五
识鉴第六
品藻第七
规箴第八
捷悟第九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文化学者 郦波
翻开这本集子,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其语言的精炼与韵味。它的文字,简练得如同白描,却处处暗藏玄机,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场景,一个人物的全部神韵。这种叙事风格,对于习惯了现代繁复句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新鲜的洗礼。我尤其欣赏那些富有哲理意味的“语录”,它们往往是对话的精华,经过时间的淘洗,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咀嚼其中的深意。这种对言简意赅的极致追求,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表达上的高度自律与艺术追求。每次合上书页,那些精彩的片段总会在脑海中回旋,仿佛被施了某种魔咒,不自觉地就会模仿那种语气的抑扬顿挫,试图捕捉到古人言谈时的那种节奏感。这种对语言美学的熏陶,是现代快餐文化中难以寻觅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部汇编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文学欣赏层面,它更是研究魏晋风度的活化石。那些被记录下来的风俗、典故和习尚,为我们重建那个时代的文化图景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细节支撑。比如对服饰、饮食、起居的零星提及,都比教科书上的描述来得生动具体。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注释部分,它们像是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文本中晦涩难懂之处,使得即便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叙事的节奏,领略到文本的精妙。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文学爱好者案头必备,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也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充满烟火气的参考资料。它用一种近乎娱乐化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严肃的文化传承工作。
评分对于希望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朋友来说,这部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后窗。它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刻板,却比任何史书都更真实地展现了精英阶层的内心活动和社交形态。书中对人物关系的描摹,无论是师生、朋友还是君臣之间的互动,都充满了微妙的心理博弈和人情练达。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人性的弱点与光芒,在那些古人的身上展现得毫无保留,无非是换了副装扮和更讲究的措辞罢了。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力,跨越了时空,使得我们这些后人依然能从中找到共鸣。这种“古今同理”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这实在是一大收获。
评分坦白说,初读此书,我曾被其中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总觉得人物的行为举止过于超脱常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明白,这并非单纯的野史记录,而是一种对“非常态”的审美接纳。它提供了一个审视主流价值观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些人是如何通过超越世俗的言行来表达对僵化礼教的反抗和对个体自由的珍视。那些关于“名士风度”的描绘,表面上是放浪形骸,实则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种“真”与“假”、“俗”与“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它教会我们,评价一个时代或一个人,需要跳出单一的道德框架,用更具包容性的眼光去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追求。
评分这部作品,初读之下,便觉一股清冽之风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士人风流、言谈尽显风骨的魏晋南北朝。它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沉重,却在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和轶事中,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勾勒得淋漓尽致。读到那些名士的机锋与傲骨,总忍不住在心里暗自揣摩,若生在彼时,我能否也说出那般既有学问又带着几分率性的妙语?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比如那些清谈的放诞不羁,对照着乱世中的坚守与无奈,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生出无限的感慨。那些对“竹林七贤”的零星记载,虽然片段化,却比长篇传记更显鲜活,让人触摸到了他们那份不为俗世所动的真性情。整本书读下来,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虽然不曾参与其间,却能真切感受到那份飘逸潇洒,让人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与向往。这绝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切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