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正面管教 |
| 作 者: | 简·尼尔森 |
| 定价: | 38.00 |
| ISBN号: | 9787550268517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7-1 |
| 印刷日期: | 2016-7-1 |
| 编辑推荐 |
| 1、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 2、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3、自1981年本书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4、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在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 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 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各种性格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管教问题? 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愤,改变自己的人生 |
| 内容介绍 |
|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 自1981年本书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修订之后,每10年修订一次,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2006年出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
| 作者介绍 |
| 简·尼尔森(Jane Nelsen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的热烈欢迎。 |
| 目录 |
| 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第1章正面的方法 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第3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 第8章班会 第9章家庭会议 第10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第11章综合应用 第1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附录1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 附录2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给家长的信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很多年的书,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们会整整齐齐地坐好,规规矩矩地听老师的话?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不敢和父母顶嘴?也许你不记得有这样的事,但你的爷爷奶奶却可能会记得。 现在的许多父母和老师倍感沮丧,因为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他们自已在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可能的解释有很多,比如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妈妈全职工作等等。可这些因素在当今社会中是如此普遍,假如它们真的能够解释孩子给我们造成的挑战的话,那我们简直就该绝望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许多单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养育技巧,他们在孩子的管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有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这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希望。因为一旦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社会变化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就能够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弥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可以消除很多人认为的因为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以及妈妈全职工作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 个重大社会变化是,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成年人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了。还记得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吗?因为那是当时的文化所要求的。在那“过去的好时光”,很少有人会质疑“爸爸说了算”的观念。 但是,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德雷克斯指出:“当父失去了对母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过去的好时光”中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真就那么好。 那时,顺从的样板随处可见。爸爸顺从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上司,以免丢掉饭碗。少数族群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屈居于顺从的角色。而,所有的少数族群都在积极地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和尊严。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孩子们只是在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四个25分硬币和一张一元纸币完全不一样,但却等值。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的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母和父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们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必须要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 当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纵别人、反叛和逃避上时,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呢?在我和史蒂芬·格伦博士合著的一本书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这些感知力和技能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的好时光”的孩子们有机会培养人生技能,却没有多少机会去运用。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附带好处,那就是当父母和老师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时,孩子们的大多数行为问题也被消除了。因为,孩子的大多数不良行为正是源于上述“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 表1.1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严厉 (过度控制) 有规矩但没有自由 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娇纵 (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没有规矩 无限制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面管教 (有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对那些为管教孩子而烦恼的父母和老师们来说,首先应该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再像我们以前那样听话了。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以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的孩子却不再起作用。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以前这是由环境提供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见表1.1)。 选择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 |
...............
翻开《正面管教》这本书,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亲子关系的大门。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提供速成的“育儿秘籍”,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引领读者去探索教育的本质。我之前总是陷入一个怪圈:孩子不听话就生气,生气了就惩罚,惩罚了孩子反而更叛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并非故意对抗,而是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溺爱”和“惩罚”两种极端育儿方式的弊端,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在的自律。书中提到的“家庭会议”的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家庭会议,孩子能够参与到家庭规则的制定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被重视的,从而更愿意遵守规则。我尝试在家组织了几次家庭会议,虽然起初有些笨拙,但效果超乎想象。孩子们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倾听家长的意见,不再是单方面的指令接收者。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优点,以及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再仅仅关注他们的不足,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平和与耐心。
评分《正面管教》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我内心陈旧观念的钥匙。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就是要“严格”,就是要“听话”,否则就会“吃亏”。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严格”不是压制,而是设立清晰、友善的界限;真正的“听话”不是盲从,而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合作。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困境,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认同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的理念。它不是通过外在的奖赏或惩罚来驱动孩子,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长远而深刻的教育,它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书中提到的“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家庭的决策中,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从而更积极地承担家庭责任。我也从书中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不再是单方面的命令,而是倾听、理解,然后给出建设性的建议。这种沟通方式,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孩子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它不仅仅是教导,更是陪伴和成长。
评分《正面管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导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和关系重塑的指南。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为我揭示了亲子教育中那些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我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要“管”,就是要“教”,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管教”,是“引导”,是“赋能”。它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而不是依赖外在的奖惩机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尊重”的论述,这不仅仅是礼貌用语,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对他们想法的倾听,以及对他们选择的信任。当我开始真正做到尊重我的孩子时,我发现他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在慢慢消失,取而<bos> him more confident and willing to express himself. It’s like removing a barrier and allowing his true self to emerge. The book also provide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addressing common parenting challenges, such as tantrums, defiance, and sibling rivalry. Instead of resorting to shouting or punishment, I learned to use techniques like active listening, setting firm and kind limits, and encouraging problem-solving. These methods require a shift in mindset, moving from a reactive approach to a proactive and empathetic one. It’s a continuous learning process, and I’m still making mistakes, but the direction is clear. The book has given me the tools and the courage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parenting with more grace and effectiveness.
评分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育儿书,在接触它之前,我尝试过市面上不少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或是强调奖励机制,或是侧重于惩罚的必要性,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然而,《正面管教》的出现,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并非宣扬“放任自流”,也不是鼓吹“绝对服从”,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富有智慧的方法论,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学会如何以尊重和鼓励的态度来引导他们。书中提出的“不惩罚、不娇纵”的理念,一开始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质疑,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大多围绕着这两点。但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惩罚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危害,以及娇纵的惰性根源,让人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鼓励”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扬,而是深入到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认可,对他们优点和潜力的发掘。这种鼓励,不是为了让孩子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是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肯定,从而建立起内在的自信和价值感。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却适得其反。现在,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小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孩子犯错时,不再急于批评,而是先倾听,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寻找替代方案。这种改变,虽然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我感受到了孩子与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他也变得更加愿意沟通和合作。
评分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育儿还可以这样!”。它颠覆了我许多传统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的育儿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和影响,总是在焦虑和迷茫中徘徊。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底层逻辑。作者提倡的“不惩罚、不娇纵”的原则,一开始让我觉得难以置信,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理解了其中的深意。惩罚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羞耻,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而娇纵则会剥夺他们学习独立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尊重和积极的引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错误是学习的机会”的观点。当孩子犯错时,我不再是急于指责,而是引导他们思考错误的原因,并从中学习如何避免再犯。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我的育儿压力,也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和有韧性。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的工具,比如“暂停时间”的使用,不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冷静下来,重新调整情绪。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管教,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