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嵇康集校注(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76.00元
作者:(三国魏)嵇康,戴明扬 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010982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戴明扬撰著的《嵇康集校注》,详校《嵇康集》众本,厘定文字,择录旧注,征引典故,广辑嵇康事迹及其人其作之评论,对研究嵇康生平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几十年来一直被奉为《嵇康集》注释中的经典之作。
  由于戴明扬1953年病逝,本书发行时乃据其遗稿刊印。中华书局此次按现在通行的古籍整理规范,对本书详加修订,覆校底本,核对征引文献,正讹补缺,订正句读,划分段落,并对全书施以全式标点。同时将戴氏在校记中勘正之字,体现在正文中,用方圆括号以示区别,使《嵇康集》本文明白条畅,以便读者讽诵、研读。
  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是魏晋玄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嵇康集》诗歌峻切,论说文新颖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戴明扬是黄侃弟子,本书为注释《嵇康集》的经典之作。中华书局修订再版。
  叶嘉莹:戴明扬的《嵇康集校注》整理得这么好,收集的资料很全,而且对其中所收集的资料还附有自己的考证,还对《广陵散》这支曲子做了详细考证。有些人著书立说,在某一特定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是具有特殊的寓意的。
目录
例言
嵇康集校注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
 秀才答四首附
 幽憤詩一首
 述志詩二首
 游仙詩一首
 六言十首
 重作四言詩七首 一作「秋胡行」
 思親詩一首
 郭遐周贈三首附
 郭遐叔贈五首附
 答二郭三首
 與阮德如一首
 阮德如答二首附
 酒會詩七首
 雜詩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二
 琴賦一首并序
 與山巨源絶交書一首
 與吕長悌絶交書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三
 卜疑一首
 稽荀録一首 亡
 養生論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四
 黄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一首附
 答難養生論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五
 聲無哀樂論
嵇康集校注卷第六
 釋私論一首
 管蔡論一首
 明膽論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七
 張叔遼自然好學論一首附
 難自然好學論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八
 宅無吉凶攝生論一首附
 難宅無吉凶攝生論一首
嵇康集校注卷第九
 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一首附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嵇康集校注卷第十
 太師箴
 家誡
 附録
 佚文
 目録
 著録考
 序跋
 黄省曾嵇中散集序
 陳德文嵇中散集序
 張溥嵇中散集題辭
 吴寬叢書堂鈔本跋
 陸心源皕宋樓鈔本跋
 周樹人校本嵇康集序
 周樹人校本嵇康集跋
 葉渭清嵇康集校記序
 蘇軾跋嵇叔夜養生論後
 事迹
 誄評
 聖賢高士傳贊
 春秋左氏傳音
 吕安集
 髑髏賦
 與嵇生書
 廣陵散考
 一 嵇康所作之曲
 二嵇康所習之曲
 三嵇康之受廣陵散
 四韓皋之廣陵散解
 五韓皋之謬誤
 六晉後廣陵散之流傳
 七廣陵散譜
 八臞仙譜之時代
 九廣陵散之寓意
 十慢商調之取義
參校書目
作者介绍
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戴明扬(1902—1953),黄侃弟子。字荔生,四川隆昌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任教于河北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这套书的“校注”二字会显得过于学院派、太过枯燥,毕竟原文的魅力本身就足够强大,生怕过多的旁注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套校注本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极高的可读性。它巧妙地将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哲学概念融入到不引人注目的脚注或尾注中,需要时可以查阅,不影响通读时的情感代入。我特别欣赏它在篇章结构上的处理,很多篇目的编排,似乎也参考了后世对嵇康思想发展的梳理,使得阅读体验从零散的片段串联成了一部完整的精神史诗。读到《与山巨源绝交书》时,那些充满血性的、对生命本真的执着呼喊,在清晰的校注对照下,更显得掷地有声,那份刚烈与孤独感仿佛穿透了千年的时光,直击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保存,更像是一部关于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度剖析报告,对于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永恒张力,提供了极佳的文本基础。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巨大的便利。过去想深入了解嵇康,往往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和晦涩的注疏间来回查找,效率低下且容易迷失方向。而这套校注本,就像是把图书馆里最核心、最关键的参考资料,用最清晰的方式整合到了这本书里。它不仅仅是嵇康的文字集合,更是一本浓缩了历代研究成果的工具书。校注者对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对于理解文本的流变和可能的误传至关重要。比如,对某些诗歌的韵脚和用典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古音学的外行也能大致体会到原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种将基础研究与文本呈现完美融合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接触和欣赏先秦魏晋文学巅峰作品的门槛,让“高冷”的学术成果真正走进了普通读者的书房,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评分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更多源于对生活美学的追求,那些魏晋风度里的洒脱与旷达,总能在我疲惫的都市生活中带来片刻的喘息。这套《嵇康集校注》的装帧和排版,首先就给人一种沉静而高雅的感觉。纸张的质感、字体大小的适中,都体现了出版社对经典应有的尊重。翻开这上下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秩序的美感。校注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或传闻的段落时,展现出的审慎态度非常值得称道。他们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清晰地列出不同的考证意见,让读者自己去权衡,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态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例如,对于某些篇章的真伪考证,注释部分提供了详尽的证据链,这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既是知识的普及,也是治学方法的潜移默化。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风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思想和时代脉络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这份沉静的力量,远比单纯的狂放更具感染力。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魏晋风骨心驰神往的古文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瑰宝!我原本对那个时代的名士风流总有些朦胧的印象,读了一些零散的篇章,总觉得意犹未尽,像是隔着一层纱看月亮。拿到这本校注本,首先就被它扎实的学术功底震撼到了。戴明扬先生的校注工作,绝非简单的文字勘误,而是融入了对嵇康生平、思想脉络乃至当时整个玄学思潮的深刻理解。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词辨析,背后往往牵扯出对原文意义的全新阐释,让人豁然开朗。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面对一篇篇古文,而是有了一位博学又耐心的向导,为我拨开了历史的迷雾。书中的注释详尽而精准,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还常常引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进行旁证,极大地拓宽了理解的维度。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考察,让人对嵇康这位“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狂士,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那种在字里行间与古人神交的畅快淋漓,是其他普通注本无法比拟的体验,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精装典藏。
评分我收藏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古代文集,但能让我愿意反复翻阅,并且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的,实在不多。这本《嵇康集校注》无疑名列其中。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文本的精确还原上,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魏晋士人精神世界的立体透镜。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那些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段落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克制而又充满敬意的笔调。它没有过度渲染嵇康的悲剧性,而是专注于展现其思想内核的深刻与矛盾。对于那些关于他如何看待生命、死亡、友谊乃至政治参与的思考,校注者的解读保持了必要的距离感和客观性,使得这些跨越时空的议题,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当代处境的深思。这是一套需要时间去慢慢品味的“慢阅读”书籍,每一次合上书卷,都会留下一股清新的、带着竹林气息的思考余韵,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与事,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与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