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餐工艺与实训
定价:39.80元
作者:陆理民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32480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行业需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全书共分十个模块,分别介绍了西餐基础知识、烹调基本原理、汤与少司制作工艺、蔬菜与淀粉制作工艺、畜肉制作工艺、禽肉制作工艺、水产品制作工艺、蛋与早餐食品制作工艺、冷菜制作工艺、餐前开胃品制作工艺等内容。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任务,每项任务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材采用了学王]目标、模块描述、任务分解、导入案例、主体内容、拓屐知识、模块小结、思考与训练的结构模式,突出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本书还具有“理实…体化”和顺应“双证制”要求的特点,以西餐实用的烹饪技法为主,注重基本功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
目录
前言
模块一 西餐入门
任务一 人职与入门
任务二 步人现代厨房
任务三 刀具与刀工
思考与训练
模块二 烹调基本原理
任务一 食物成分及加热对食物成分的影响
任务二 热传递与火候
任务三 常用烹调方法
思考与训练
模块三 汤与少司制作工艺
任务一 基础汤制作
任务二 少司制作与应用
任务三 汤的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四 蔬菜与淀粉类菜品制作工艺
任务一 蔬菜制作
任务二 土豆制作
任务三 谷物类与面食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五 畜肉制作工艺
任务一 烹调前的准备
任务二 畜肉的烹调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六 禽肉制作工艺
任务一 烹调前的准备
任务二 禽肉的烹调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七 水产品制作工艺
任务一 烹调前的准备
任务二 水产品的烹调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八 蛋与早餐食品制作工艺
任务一 烹调前的准备
任务二 蛋与早餐食品的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九 冷菜制作工艺
任务一 色拉制作
任务二 三 明治制作
任务三 冷肉制品制作
思考与训练
模块十 开胃品制作工艺
任务一 冷开胃品制作
任务二 热开胃品制作
思考与训练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技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厨房体验。作者在描述操作手法时,所用的语言非常具有画面感和动感,仿佛能听到黄油在热锅中滋滋作响的声音,或是切肉刀落砧板时那清脆的声响。例如,在描述煎牛排的“美拉德反应”时,作者用了“让肉的表面形成一层焦糖色的铠甲,锁住内在的汁液,而非简单的‘煎熟’”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枯燥的化学反应赋予了生动的生命力。我尝试着严格按照书里对火候的描述——“中高火,至黄油泡沫稍歇,但未变棕”——去操作,结果煎出的牛排,那层金黄的脆壳和内部完美的粉色三文治效果,是我过去从未达到的。这种充满人文关怀和感官引导的文字风格,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烹饪热情和探索欲,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挽起袖子,立刻进到厨房里去实践一番,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现代餐饮趋势的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和克制。它没有盲目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潮流,而是将传统工艺作为坚实的地基,然后审慎地引入了分子料理中一些可操作的技术点,比如使用海藻酸钠制作的“鱼子酱”点缀在传统浓汤上,或者用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来优化肉类的熟成和质地。它并非生硬地嫁接,而是清晰地指出了何时引入新技术能真正提升菜品的风味和观感,而不是仅仅为了炫技。例如,它对比了传统烤制鸭胸和低温慢煮后再煎皮的两种方法在脂肪析出和肉质嫩度上的差异,并给出了精确的温度和时间参数。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它尊重了百年经典的精髓,同时也为我们这些渴望进步的从业者提供了一张通往未来餐饮趋势的导航图。它让人明白,真正的创新,永远建立在对基础最深刻的理解之上,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哗众取宠。
评分作为一个在厨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通常对市面上的“工艺”类书籍抱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很多内容要么过于基础,要么就是堆砌一些网红菜谱,缺乏真正能让你功力精进的硬核知识。然而,这本书在对传统法式烹饪基础理论的阐述上,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止步于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化学和物理原理。比如,关于高汤熬制中的澄清过程,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三点水和蛋清法,还详细对比了不同酸度对蛋白质凝固效率的影响,甚至提到了不同火力下胶原蛋白水解速度的差异曲线图。这种将理论严谨性与实操有效性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曾在一道经典浓汤的处理上卡壳许久,尝试了书中的几种微调方案后,终于找到了那个能让口感达到丝绸般顺滑的临界点。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厨师,更是一位深谙教育之道的学者,能够将晦涩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厨房里立即可用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得极其流畅和科学,完全遵循了烹饪学习的自然进阶路径,让人在阅读时能有一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掌控感。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宴会菜,而是从最基础的“法式酱汁母体”开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从最基础的白汁(Béchamel)到西班牙酱(Espagnole),再到荷兰酱(Hollandaise),每一个基础酱汁的讲解都配有详尽的失败案例分析和补救措施。我记得在学习 Velouté 时,我总是遇到挂芡不均匀的问题,翻阅到对应的“常见错误与排查”部分,作者精准地指出了可能是面糊搅拌不充分导致淀粉糊化不均,并提供了改进方案,效果立竿见影。这种极具前瞻性的问题预判能力,让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而且,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食材保存和前期准备的“幕后”知识,比如如何正确地给牛排排酸、不同禽类在冷藏和冷冻状态下的风味变化,这些看似边缘的知识点,恰恰是区分专业人士和普通烹饪爱好者的关键所在,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全面掌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复古感的米色纸张,触感很温润,不像现在很多教材动辄亮面覆膜,拿在手里就有种沉甸甸的知识感。我特别留意了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正文字体清晰易读,而那些关键的操作步骤和术语,用了稍粗一些的衬线体来突出,这在阅读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图文的配比拿捏得恰到好处。很多复杂的刀工或酱汁的乳化过程,光看文字描述是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画面的,但这本书里的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带有非常细致的阴影和透视,甚至能看出食材表面的肌理,像是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高清大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摸索时间。而且,它对食材的选用和处理,也体现了作者对品质的坚持,很多配方都注明了最佳的原料产地或季节性要求,这种对细节的执着,真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让人感觉这不只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份沉淀多年的烹饪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