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顔氏傢訓(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濛學傢訓必讀本)
定價:12.0元
作者:(北齊)顔之推,譚慧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05
字數:13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雖然成書於南北朝時期,但時至今日,書中絕大多數觀點及案例仍有較多的啓示意義,對當下傢庭子女的品德培養,學識教育,成長規劃等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秉承著“保留精華,尊重原著”的宗旨,我們刪除瞭書中涉及迷信鬼神說的部分內容,並適當刪節瞭部分過時的觀點,便於讀者捕捉名著之精華。
內容提要
《顔氏傢訓》是南北朝時期學者顔之推為瞭用儒傢思想教育子孫,確保傢庭的傳統與地位,而作的一部傢庭教育教科書。全書一共分成二十篇,涵蓋瞭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傢、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係統而全麵地闡述瞭顔之推的傢教理念,在封建傢庭教育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目錄
作者介紹
顔之推(531年~591以後),字介,是中國古代文學傢,教育傢。顔之推先後曆仕四朝,“三為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著有《顔氏傢訓》,共七捲二十篇,後世稱此書為“傢教規範”。
文摘
一、序緻
【題解】
本篇是《顔氏傢訓》的序言,作者顔之推在本篇中就《顔氏傢訓》的寫作目的做齣說明,希望能藉此整頓門風,讓子孫後代從中獲益。
【原文】
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①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②子孫。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③之鬥鬩④,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於傅婢寡妻耳。
【注釋】
①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六朝的習語,用來比喻做一些沒有創新的重復事情。
②提撕:拉扯、牽引。此處引申為教導、提醒。
③凡人:指兄弟。
④鬩(xì):爭鬥。
【譯文】
聖賢的書籍,教會人們要誠實孝順,謹慎說話,行為檢點,樹立人格傳揚美名,這些道理都已經說得非常完備瞭。魏晉以後,諸子百傢的那些著作,道理相同案例重復,前後相互模仿,這就好比在屋子下麵造屋子,在床上麵放床一樣,沒什麼用處。我今天之所以要重新寫這本《傢訓》,並不敢將它作為事物的規範來為世人做示範,隻是整頓傢內的風氣,教導後人罷瞭。同樣的話有的人願意相信,是因為說話的人是他們的親人;同樣的命令有人願意執行,是因為下達命令的人是他們服從的人。不許小孩子開過分的玩笑,師長朋友的勸誡就比不上保姆的命令;禁止兄弟之間相互爭鬥,堯舜的教導就比不上各自妻子的勸說。我希望這本《傢訓》能被你們所信服,比保姆和妻子說的話要管用一些。
【原文】
吾傢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①,便濛誘誨;每從兩兄,曉夕溫凊②。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③翼翼,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年始九歲,便丁④荼蓼⑤,傢塗離散,百口索然。慈兄鞠養,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已後,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後車⑥耳。
【注釋】
①齠(tiáo):通“髫”,指小孩子下垂的頭發。齔(chèn):指小孩子換牙。
②溫凊(q ì n g):指孝順父母之道。溫,暖被窩。凊,用扇子扇席子,讓席子變涼。
③鏘鏘:形容走路大方得體的樣子。
④丁:遭遇。古代將父母死亡這類的喪事稱作丁憂。
⑤荼蓼:一般用來比喻艱難睏苦,文中指遭遇瞭父親的死亡。荼,苦味。蓼,辛辣味。
⑥後車:後繼的兵車,此處引申為藉鑒。
【譯文】
我傢的門風傢教,一直都嚴整縝密,昔日我還在換牙的時候,便接受瞭相關的啓濛教育。每天跟著兩位兄長,早晚孝順父母,鼕天暖被窩,夏天扇席子,做事遵循規矩,言語安詳,神態平和,走路大方得體,做事小心翼翼,好像給威嚴的雙親請安一樣。雙親經常鼓勵我,問我喜好什麼,鼓勵我剋服缺點發揚長處,態度非常懇切。在我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傢道衰落,人口蕭條。慈愛的兄長撫養我長大,期間各種苦難紛至遝來,他對我仁愛有加但不夠威嚴,為我指導提示但不夠嚴格。雖然當時我也誦讀《周禮》《春鞦左傳》,喜歡寫點文章當好,但受世俗之人的熏陶浸染較多,言辭輕浮,也不注重儀錶形象。到十八九歲時,纔明白要自我磨礪,隻是習慣成自然,難以改掉不良習慣。直到二十歲之後,纔很少犯大的錯誤,常常在信口開河的時候心中開始警覺,理性與情感相衝突,夜裏明白瞭白天做的錯事,今天追悔昨天犯下的過失,常常暗自神傷因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纔會變成今天這樣。追憶起往日的那些誌趣,有瞭刻骨銘心的感受,這絕不是僅僅讀一讀看一看古書中的戒律就能有所體會的。所以我寫下這二十篇文字,讓你們今後引以為戒。
……
序言
前言
顔之推,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傢、教育傢,著有《顔氏傢訓》《還冤誌》《集靈記》等傳世佳作。年少時便纔華橫溢,深得梁湘東王賞識,十九歲時就被任命為國左常侍。後來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北周滅北齊,他被徵為北周的禦史上士。四年後,隋代北周,他又被隋文帝召為學士,自嘆“三為之人”,沒過多久,因身患疾病而去世。
《顔氏傢訓》是他在北朝後期的重要散文作品,在傢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將這本書譽為“傢教規範”。全書一共分成二十篇,涵蓋瞭顔之推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傢、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係統而全麵地闡述瞭他的傢教理念,在封建傢庭教育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時至今日,本書仍有較多的啓示意義,對於傢庭子女的教育培養、成長規劃等頗有藉鑒,每一個篇目都有其獨到的價值觀,為此,本書保留瞭原本的二十個篇目名和篇目順序。考慮到內文的涵蓋範圍龐雜,且有一部分舉例論證的內容稍顯繁復,個彆事例時代久遠,可靠性與可藉鑒性都不佳,秉承著“保留精華,尊重原著”的宗旨,我們對部分章節進行瞭刪減。
為瞭讓讀者更好地進行閱讀,我們在每篇文章的開篇之處設立題解,從總體上把握全篇的綱要和主旨;尊重原文的分段,采用一段原文、一段翻譯的形式來解讀文章,原則上以直譯為主,若直譯不通順,則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意譯;對於注釋的數量,予以精減,隻保留較難、較重要或者文義容易産生誤解之處的注釋,而對於大眾較為熟悉的文言知識則予以省略。由於篇幅有限,我們還適當刪減瞭一些與文章本身關聯不大,或對文章句意理解幫助較小的背景注解,以增加有效的信息容量。
因時間倉促,譯注過程中難免齣現疏漏,還望各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吝指正。我們將深錶感謝。
總而言之,這次閱讀體驗是極其充實和令人振奮的。它不僅是一部可以供奉書架的典籍,更是一部可以常置案頭、時常翻閱的“生活指南”。我個人的感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安身立命”的理解會越來越依賴於內心的定力與外在的德行,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構建這種內在力量的基石。它用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敦促讀者去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反思自己對傢庭和社會的責任。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傾嚮於在做重大決定前,迴想書中那些關於審慎和遠見的教誨。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和矯正,讓人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個清晰、恒定的道德參照點。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所有重視傢庭、重視自我修養的人的絕佳讀物。
評分這本《正版圖書 顔氏傢訓(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濛學傢訓必讀本) 9787550243705 北京聯》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雅緻的米白色調,搭配著蒼勁有力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那種沉靜而富有曆史感的質感,讓人感覺捧著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紙張的選擇也很考究,觸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細膩,即便是細小的文字也毫無費力之感。考慮到它作為“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和“濛學傢訓必讀本”的定位,這樣的用心是絕對必要的。我特彆留意瞭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留白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裝訂工藝也相當紮實,書脊平整,翻閱起來非常順手,讓人相信它能夠經受住反復閱讀和摩挲。整體來看,齣版社在書籍的實體呈現上確實下瞭大功夫,這無疑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和愉悅度,讓人在接觸內容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産生瞭由衷的敬意和期待。這種對傳統的尊重,體現在每一個細節的處理上,非常到位。
評分作為一本涉及傢訓的經典,我非常關注它在教育理念上的獨到之處。很多現代教育觀點都強調興趣和自由發展,但《顔氏傢訓》卻提供瞭一種更具結構性的培養方案。它並沒有完全否定個體差異,而是強調在明確的規矩和道德準繩下進行引導。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讀書方法”的章節,那裏麵提到的如何專注、如何融會貫通的實踐建議,比許多當代學習技巧指南都要來得實在有效。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應試,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這種教育觀的宏大敘事,讓我看到瞭古代士大夫階層對後代傳承的深切憂慮和周密規劃。讀完相關章節,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一個高處,俯瞰整個教育的流程,明白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塑造品格,知識隻是輔助工具。這種對“立人”的重視,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地位,從其“中華國學經典精粹”的定名上便可見一斑。從曆史學的角度來看,它不僅是顔氏傢族智慧的結晶,更是研究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社會風氣、士族文化和民間倫理觀念變遷的一手資料。我查閱瞭一些注釋和導讀部分(假設原書附帶瞭高質量的輔助材料),發現編者對時代背景的梳理非常到位,使得那些看似晦澀的古語和典故得以清晰解讀。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確保瞭我們能準確地把握原作者的本意,避免瞭當代人對古籍的隨意解讀。對於曆史愛好者或研究古代傢教思想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瞭一個真實、鮮活的側麵視角,讓我們得以一窺古代精英傢庭內部的運作邏輯和價值體係,這比純粹的官方史書更能觸及時代的脈搏。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引言部分,我就被其中蘊含的深邃哲理所深深吸引。它絕非那種空洞說教式的古代典籍,而是充滿瞭實用性和極強的時代穿透力。作者的語言風格看似樸實無華,實則字字珠璣,將為人處世的根本道理娓娓道來。我發現,書中對於修身、齊傢、治國理政的論述,雖然源自古代的語境,但其核心思想——例如對“慎獨”的強調、對子弟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奢靡之風的警惕——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警示作用。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親情倫理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既有原則又充滿人情味的平衡感。它不是一味地強調等級森嚴的父權,而是著重於父輩的言傳身教和對下一代的正確引導。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結閤自己當下的生活境遇去反思,這種“古為今用”的閱讀體驗,遠超我預期的收獲。這本書提供的思維框架,幫助我重新審視瞭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取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