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馮夢龍與侯慧卿
定價:14.00元
作者:傅承洲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1010376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182kg
編輯推薦
這套《文人情侶叢書》,是企圖通過選擇唐、宋、元、明、清時代的文人與女子或男子的情感交往為主要綫索,以人物的生平研究和文學創作研究為主要材料,通過傳記體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寫齣一段懷感經曆,寫活一對人物,再現一種社會風貌。所選擇的人物,在那個時代都具有相當的代錶性。元稹作《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就有的生活原型,能夠典型地錶現齣唐代文人的婚戀觀念,故事演化成後來的《西廂記》,生動地錶明瞭古人情愛觀的演變。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極為難得的一對恩愛夫妻,他們的愛情又被置於宋代理學逐漸興盛、婦女情愛觀驟然改變以及南北宋社會大動蕩的背景之下。趙孟頫既是的文學傢、書法傢、畫傢,又是的王孫貴族,在元代異族統治的社會背景之下,婚戀觀念有著某種變異,可以窺見中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閤的進程。馮夢龍生活在類似近代資本因素萌芽、市民意識覺醒、追求聲色享樂的明代社會,一生注意婦女題材,他的作品是明人婦女觀、情愛觀的集中體現。侯慧卿嫁人後,馮夢龍不但屢屢寫詩懷念,而且從此足不踏青樓。冒闢疆與董小宛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際,他們的情愛連接著一個時代的巨變,冒闢疆為董小宛獨創的“憶語體”情詩,被後人津津樂道。 但是,古代這樣一對對産生過戀情、愛情的男女,他們流傳下來的資料各自不同。往往是因為其中一人在文學創作方麵的巨大成功,而使他們的情愛史也變得膾炙人口,廣為人們所傳播。情愛關係中的另外一位,則隨之而傢喻戶曉。具體到這一套叢書之中,元稹、李清照、趙孟頫、馮夢龍、冒闢疆都有大量的作品傳世,個人生平資料也比較豐富,另外的一半,資料就相對匱乏。所以,叢書在寫作過程中,必然對其中某一人有所偏重。 凡此種種,都足以展現中國古代婚戀觀念的麯摺演變過程,展現其五彩繽紛的錶現形式。叢書追求通俗性與學術性相結閤的風格。同時,這套叢書也是對特定作傢文學創作的一次新的深入理解。叢書作者企願廣大讀者在興趣盎然中領略曆史,獲得審美愉悅,從而對建立健康的婚戀觀念有所裨益。
內容提要
纔子馮夢龍早年間“逍遙艷冶場,遊戲煙花裏”,對色藝雙全的蘇州名妓候慧卿動瞭真情,而候慧卿終從良,使馮夢龍在感情上遭受到瞭沉重的打擊。他大病一場,寫下瞭憶侯慧卿詩三十首,從此不踏青樓。刻骨銘心的戀愛悲劇,不僅改變瞭馮夢龍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更深深地影響瞭他對感情的認識。肯定生死不渝的愛情,譴責負心薄情的行為,成為馮夢龍的一生創作改編、評點婚戀題材作品永遠不變的主題。
目錄
引言
章 文學傢的搖籃
節 吳中多纔子
第二節 人間天堂
第三節 海內繁華地
第二章 晚明文人的時尚
節 適意——文人的人生追求
第二節 趨俗——文人的審美情趣
第三節 縱欲——文人的生活態度
第三章 纔子
節 遊戲煙花裏
第二節 早年戲筆《雙雄記》
第四章 戀愛悲劇
節 是一生淒絕處——馮夢龍與侯慧卿的戀情
第二節 相思四季都嘗遍——馮夢龍的散麯創作
第五章 民歌的貢獻
節 舉世傳誦《掛枝兒》
第二節 藉男女之真情 發名教之僞藥
第三節 傳統的民歌藝術
第六章 李贄追隨者
節 酷嗜李氏之學
第二節 增補《忠義水滸全傳》
第七章 文人話本作傢
節 教化與虛構
第二節 文人話本的奠基人
第八章 “三言”的創新
節 極摹人情世態之岐 備寫悲歡離閤之緻
第二節 敘事藝術的進化
第九章 菩薩心腸
節 “三言”果報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果報小說的藝術特徵
第三節 勸善懲惡的良苦用心
第十章 情教教主
節 《情史》輯評者
第二節 我欲立情教
第三節 詩文達情
第十一章 曆史小說的成就
節 嚴守史實的作傢
第二節 據史演義的範本
第十二章 壽寜知縣
節 清廉的父母官
第二節 庸俗的《萬事足》
第三節 陽明纔是仲尼徒
第十三章 戲麯批評傢
節 在湯瀋之間
第二節 情節新奇
第三節 當行本色
第四節 場上之譜
第十四章 明朝忠臣
節 感憤填心胸 浩然返太始
第二節 甲申之變的記錄人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配角塑造同樣齣色,完全不輸主角的光芒。每一個次要人物,都有其獨立的生命力和完整的故事綫,他們的齣現絕非工具化,而是為瞭豐富和支撐起整個世界的真實感。作者對於世俗百態的洞察力令人佩服,無論是市井小民的斤斤計較,還是廟堂之上的爾虞我詐,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充滿瞭生活氣息。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它讓你相信,在那個遙遠的年代,真真切切地發生過這樣的故事,存在過這樣一群鮮活的人。我常常在閱讀中停下來,迴味那些富有哲理性的對話,它們像是被時間打磨過的寶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時代洗禮。作者對社會風貌的描繪,那種宏大敘事下的微觀個體命運,真是讓人感慨萬韆。書中對人性善惡的探討,更是深刻入骨,沒有簡單的臉譜化處理,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復雜和多麵性。那些關於忠義、背叛、情愛與責任的探討,都觸及到瞭人類情感中最本質的部分。文筆老辣,旁徵博引的典故運用得恰到好處,既提升瞭作品的文化底蘊,又沒有讓敘事變得晦澀難懂。這本書的格局很大,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在探討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曆史的必然。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開篇的懸念設置極具吸引力,一下子就把我牢牢地抓住瞭。接著,故事在層層遞進中不斷展現齣新的謎團和更廣闊的背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寫場景時所使用的意象和比喻,畫麵感極強,簡直像是在看一幅流動的曆史畫捲。細節的處理上,更是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描寫,往往在後續的章節中起到瞭關鍵性的作用。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巧妙,猶如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都嚴絲閤縫地咬閤在一起,最終推動著整個故事走嚮一個令人深思的結局。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智力上的享受。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時代江湖的群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復雜的情感糾葛,那些難以言說的無奈與掙紮,都被描摹得淋灕盡緻。讀起來,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眼前,與我一同呼吸。情節的推進張弛有度,高潮迭起卻又不失沉穩,每一次轉摺都讓人拍案叫絕。書中的語言風格典雅又不失生動,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不乏現代的敘事張力,讀起來酣暢淋灕,讓人欲罷不能。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佳作,它的內涵和深度遠超一般的消遣讀物。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功力絕對是上乘之作。它沒有刻意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追求一種精準而有力的錶達。很多段落的文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律美,讀完後久久不能忘懷。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嚴肅的曆史背景下,成功地融入瞭通俗易懂的敘事技巧,使得作品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大眾讀者的接受度。這是一部跨越瞭題材界限,成功地在藝術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完美平衡點的作品。它值得被反復閱讀,因為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