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贞观政要全集
定价:39.80元
作者:吴兢,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2137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贞观政要》的作春是唐代史学家吴兢。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于开元、天宝之际。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惧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于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我们编著的《贞观政要全集》一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分别从原文、译文、注释、史鉴新得四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我们力图用现代人的思维与视角。从李唐王朝恢弘的历史画卷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可供学习与借鉴的施政与管理经验。为企业管理春与机关公务员奉献上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学大餐,是研究“贞观盛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贞观政要》被后世帝王视为政治书和资治手册,尤其是一些较有作为的皇帝,更将它视为毕生的座右铭。元代儒臣戈直对于《贞观政要》与唐太宗的历史价值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将唐太宗治国用人的战略思想概括为“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
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在今天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社会的具体方略,有助于廉治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涤荡人的心灵。
目录
卷一
君道
政体第二
卷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卷五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卷六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卷八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附录一 贞观编年纪事
附录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谱
作者介绍
汴州史职编纂国史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厚重的典籍,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注释和校勘工作。要知道,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抄录失误或时代认知差异而产生不少歧义,对我们现代读者来说,没有详尽的解读,读起来无异于在迷雾中摸索。而这本书的编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在关键的词汇、晦涩的典故旁,都配上了精准且富有洞察力的注释。这些注解并非简单的词语替换,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进行深入阐释,让那些看似遥远的政治哲理变得鲜活起来。更值得称赞的是,编者们在校勘方面也极为严谨,对不同版本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和说明,甚至在一些存有争议的地方,也坦诚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引述了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深度,让我能够带着一份踏实的心情去深入领会那些智慧的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我特地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把它捧在手里,指尖摩挲着略带纹理的封面纸张,那种质感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印刷品,而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既保护了视力,又增添了一丝古籍的韵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装订方面,采用的是线装的工艺,翻阅起来非常顺滑,每一页都稳稳地贴合在一起,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真的下了不少功夫。而且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合理,字号适中,行距宽松,配合着恰到好处的页边距,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面对篇幅浩瀚的古代典籍,也不会产生压迫感。能把这样一套经典著作以如此精致的形态呈现出来,足见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敬畏与珍视,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审美的享受。拿到手的瞬间,我就知道,这书放在我的书架上,绝对会成为焦点。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种专注于古代政治治理的经典著作,读起来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充满了抽象的理论和空泛的道德说教,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极其贴近现实,或者说,它所探讨的原则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谈论“道”,而是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如何从日常的君臣关系、用人原则、到具体的财政开支、军事部署等方方面面,建立一个稳定、高效且可持续的治理体系。书中大量的历史案例和教训的引用,就像是真人真事的话剧,让那些理论瞬间拥有了血肉和骨架。每次读到一个关于“知人善任”或“居安思危”的章节,我都会联想到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发现古人的智慧在现代管理学中依然有着惊人的借鉴意义,这种“古为今用”的阅读收获,是最令人兴奋的。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的打磨,简直是一场对古代文风的深度沉浸式体验。不同于现代白话文那种直白叙述的倾向,它完整地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娓娓道来、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初读之下,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适应那种略显古朴的句式结构和大量四字格的排比句,但一旦适应,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无与伦比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不是在简单地告知你“是什么”,而是在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到”。那种精炼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对人情世故、治国方略的深刻洞察,言简而意丰,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真正的味道。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甚至对着某些段落反复默读几遍,才能捕捉到作者在措辞上的微妙变化,体会到遣词造句中那种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历史或政治学的爱好者来说,阅读这类经典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不至于被海量的细节淹没。幸运的是,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逻辑脉络一目了然。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汇编了文本,更是在内容组织上进行了一次现代化的梳理。从开篇的总纲挈领,到中间分门别类的详细论述,再到最后对具体事务的处理原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这种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使得我能够系统地、有重点地吸收知识点,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套书的整体设计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向导,牵引着我的思路,让我能够轻松地在宏观的治理理念和微观的操作细节之间自如切换,真正体会到“纲举目张”的阅读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