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山海經
定價:25.00元
售價:15.0元,便宜10.0元,摺扣60
作者:周明初 校注
齣版社:浙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39438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已知早期的玄幻之作,當代暢銷玄幻小說、熱播劇集的創作源泉
收錄多篇相關文章,精準校注,圖文並茂
附加趣味使用指南及相關短文,兼具趣味性和青春氣息
內容提要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其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一部融閤瞭地理、曆史、民族、宗教、礦産、醫藥等多學科的著作。若說“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就沒有世界觀”的話,從此書中,無疑是能夠窺見中國古人之世界觀的,因為《山海經》從意義上來說,就是古人觀世界的記錄。這本書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社會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如今仙俠、玄幻等電影、小說裏虛擬世界的整體架構有著很大的影響。
由一本書可窺見韆年前山川湖海,再現上古人神傳奇、異獸珍禽,是“中國奇幻思維開山之作”,中國奇幻文學的成長沃土,開啓洪荒世界的大門的一本奇書。
目錄
山海經南山經
山海經第二西山經
山海經第三北山經
山海經第四東山經
山海經第五中山經
山海經第六海外南經
山海經第七海外西經
山海經第八海外北經
山海經第九海外東經
山海經第十海內南經
山海經第十一海內西經
山海經第十二海內北經
山海經第十三海內東經
山海經第荒東經
山海經第荒南經
山海經第荒西經
山海經第荒北經
山海經第十八海內經
附錄
趣味使用指南
作者介紹
校注者簡介
周明初,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緻力於中國先秦兩漢文學、元明清文學的研究。代錶著作有:《楚辭集校集釋:離騷集校集釋》《全明詞補編》《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等。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古代神話和地理的著作,簡直就是一本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幻冒險指南。我完全沉浸在那些光怪陸離的生物描述和遙遠地域的描繪之中,仿佛自己也踏上瞭郭璞筆下的漫漫徵途。書中的圖文並茂(雖然現在看到的版本多是文字,但想象力可以彌補),將那些傳說中的異獸、奇木和鬼神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腦海裏。最吸引我的是它那種百科全書式的包羅萬象,從誇父逐日到精衛填海,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敬畏與解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查閱相關的文化背景資料,纔能更好地理解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和地名,這種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樂趣。它不僅僅是一部地理誌或神話集,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先秦時期人們樸素而又宏大的世界觀和宇宙觀,那種古拙的浪漫和對未知的勇敢探索精神,至今讀來依然令人動容。特彆是對於那些熱衷於神話考古和古典文學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是繞不開的基石,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慢慢領會到這本書的精髓,一開始隻覺得像是在看一本古代的“怪談錄”,充斥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描述,讀起來缺乏連貫性。但是,一旦接受瞭它作為一部“早期知識總匯”的定位,你會發現它內在的邏輯是驚人的嚴謹。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區域劃分和文化認同的建構。比如,不同區域的異獸往往與其對應的物産和祭祀方式緊密掛鈎,這揭示瞭古代部落間在生存競爭中對資源和巫術知識的重視程度。我特彆喜歡它那種近乎於田野調查報告的冷靜筆調,盡管內容是神怪的,但敘述的語氣卻是寫實的,這種反差感極具張力。對我來說,這本書是理解中國地域文化差異的起點,那些山脈河流所代錶的不僅僅是地理坐標,更是不同族群文化圖騰和信仰的象徵符號,是解開古代文化基因圖譜的關鍵一環。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印象是,它完美地體現瞭古代人“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以及他們對“萬物有靈”的樸素信仰。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描述,實際上都是古人試圖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去解釋浩瀚宇宙的一種努力。它不是一本單純的地理教科書,它更像是一部充滿瞭人類早期想象力的“博物誌”。我尤其鍾情於其中對動植物的細緻描摹,即便是那些虛構的生物,其特徵組閤也遵循著某種內在的邏輯,比如關於不同山脈的走嚮、河流的源頭以及其中生存的物種,都形成瞭一個龐大而自洽的神話生態係統。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原始生命力,那種在蠻荒與文明交界地帶,人類如何試圖丈量和定義自己所處世界的勇氣和智慧。這種古老的敘事方式,與當代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習慣的綫性、直白錶達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有機會暫時抽離齣來,迴歸到一種更具神秘色彩的思維模式中去。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體驗,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考古發掘之旅。我不是在“讀”故事,而是在“挖掘”信息。它對不同山川的描述,雖然夾雜著神話色彩,但其中隱藏的地理綫索和礦物資源分布,對於熟悉中國地理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考點。我嘗試著將書中的記載與現代的地理版圖進行比對,雖然很多地名已經變遷,但那種古人對山川走嚮的把握,其準確度常常令人咋舌。它就像一張繪製在遠古智慧之上的地圖,需要我們用現代的眼光去“解碼”。這種挑戰性,正是它魅力所在。我甚至會想象,古代的術士或地理學傢是如何跋山涉水,記錄下這些看似誇張的異象的。這種對古代知識體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這本書持續吸引我的最大動力,它要求讀者付齣專注和耐心,而迴報則是對中華文明源頭活水的一次深刻探訪。
評分說實話,初次翻開這本古典文獻,我的感受是既震撼又有些許的“勸退”。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古奧凝練,充滿瞭上古漢語的韻味,很多描述簡練到近乎謎語,讓人不得不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咀嚼。但正是這份古樸和艱澀,賦予瞭它一種無可替代的莊嚴感和曆史厚重感。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祭祀、巫術和奇異物産的記載,它們如同碎片化的口述曆史,勾勒齣上古社會的生活側影。它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追求流暢的敘事節奏,而是以一種近乎清單或目錄的方式呈現信息,這種結構反而激發瞭讀者的想象力和重構能力。你必須主動地參與進來,去腦補那些“人麵鳥身”、“九尾狐”的形象,去想象那些“流沙”、“丹穴”的地理環境。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古典文化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是解開很多後世文學典故的鑰匙,理解瞭它,很多詩詞歌賦中的意象纔豁然開朗,這種知識鏈條被串聯起來的滿足感,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