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南陽-漢畫總錄-25 | 作者 | 李建 硃青生 |
| 定價 | 480.00元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49549047 | 齣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漢畫總錄》是一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文化搶救和文化建設項目,以照片、拓片、綫描及墓葬位置復原圖等方式記錄漢畫圖像,對圖像的齣土地點、年代、尺寸、材質、考古環境、畫麵內容、圖像關係等作全麵著錄。項目計劃正編150冊,補遺50冊,將通過構建一部完整的漢代圖像誌,為今後漢畫的保存、再現、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為中國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本學術工程的第二期,《漢畫總錄》(11—30冊)對南陽地區的漢畫作瞭調查、整理、著錄,正編範圍限於南陽漢畫館所藏南陽及其諸縣齣土和徵集的畫像石,其他因客觀原因暫未收錄的部分,將在補遺捲中與南陽地區的畫像磚及其他材質、器物上的圖像一並陸續著錄。 |
| 作者簡介 | |
| 李建:南陽漢畫館研究部副主任,主編《南陽漢代畫像石圖像資料集錦》(副主編,中州古籍齣版社,2010年)。在《南都學壇》《青年文學傢》等刊物發錶有《陰陽思想在漢代畫像石上的錶現》《河南南陽漢畫與漢代讖緯迷信思想》《漢畫像石中動物形像的文化涵義》《淺論漢畫像石中動物形象造型技巧與藝術成就——以河南南陽漢畫像石為例》等論文。 硃青生: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漢畫研究所所長,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主要學術成果如下:1.專著:《將軍門神起源研究》《沒有人是藝術傢,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傢》《十九劄》等;2.主編:《中國漢畫研究》(中國漢畫學會 北京大學漢畫研究所學刊);3.主持課題:2012年度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漢代圖像數據庫與《漢畫總錄》編撰研究”、《漢畫綜述》等。 |
| 目錄 | |
| 漢畫總錄25 南陽 |
| 編輯推薦 | |
| 作為一項奠基性的工作,《漢畫總錄》全麵收集整理全球所藏中國漢代圖像,將把中國漢代乃至上古晚期曆史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並使漢畫研究成為一門與敦煌研究、簡帛研究、甲骨文研究同等重要的專門學科,對中華文化的保存、研究、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本項目已被列為國傢“十二五”重點齣版項目,是一代學人心血之所係。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套書的體量感和知識密度是相當驚人的,初次上手時,確實需要花時間去適應它的編排邏輯。我更偏嚮於將其視為一種“視覺字典”。在我進行相關課題研究時,我發現它最大的實用價值在於圖像的標準化收錄。每張圖都有清晰的編號和基本信息,這極大地簡化瞭引用和比對的工作。我尤其欣賞它在某些爭議圖像旁附帶的簡要學術史迴顧,雖然篇幅不長,但能讓人迅速瞭解學界對此圖的不同看法,避免瞭孤立地解讀圖像。當然,作為讀者,我有時會希望配有更多不同角度的拓片或實物照片,以便更全麵地瞭解圖像的質感和受損情況。但瑕不掩瑜,能將如此大量的珍貴圖像係統地整理齣版,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文化工程,它為後來的研究者省去瞭多少奔波和查找的時間成本!
評分這本《南陽漢畫總錄》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於研究漢代的社會風貌和藝術錶現,這套書簡直太給力瞭。當我翻開其中一些捲冊時,那些精美的磚刻畫仿佛讓我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從車馬齣行、宴飲享樂,到神話傳說、天文圖景,每一幅圖像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特彆是那些描繪生産勞動和日常生活場景的畫麵,細節刻畫得入木三分,讓我對當時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那些綫條的運用,構圖的章法,都體現瞭漢代高超的藝術水準。對於一個非專業研究者來說,光是欣賞這些圖像就已經是一種極緻的享受瞭。裝幀設計也非常考究,印刷質量上乘,每一幅圖都清晰可見,色彩還原度高,這對於圖像資料的查閱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一個資料匯編,更在於它為我們理解漢文化提供瞭一個寶貴的窗口。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漢代曆史、藝術、考古感興趣的朋友們,絕對值得珍藏。
評分說實話,最初接觸《南陽漢畫總錄》是因為一位研究喪葬製度的同行推薦。我主要關注的是畫像磚中錶現的“生死觀”與“來世信仰”。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有利於進行主題式的檢索。比如,我可以迅速定位到那些描繪“升仙”主題的畫麵,然後對比不同墓葬中對同一神話(如羽人、蟾蜍、玉兔)的描繪差異。我發現,南陽地區的圖像語言確實具有其獨特性,它似乎比其他地區的畫像石更為直接和世俗化,少瞭一些晦澀的隱喻,多瞭幾分對現實生活的投射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細節觀察上,我對那些描繪農耕場景的圖像特彆感興趣,比如灌溉、播種的動作細節,這為我們重構漢代農業技術提供瞭鮮活的視覺證據。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以最直觀的方式,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瞭,讓我得以觸摸到那個遙遠時代的溫度。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初步印象是“浩如煙海,鈎沉索隱”。它絕非那種輕鬆閱讀的讀物,更像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學術工具書。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圖像背後的銘文和相關考證。每次在看到一幅看似尋常的畫像磚時,我都會習慣性地去翻閱旁邊的文字注釋,尋找關於圖像主題、齣土地點以及相關文獻記載的綫索。令人稱奇的是,編纂者似乎將所有能找到的佐證材料都做瞭細緻的梳理和羅列,使得即便是零散的圖像碎片,也能在我腦海中拼湊齣一個較為完整的曆史場景。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尤其體現在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風格差異的辨析上,讓我受益匪淺。當然,作為讀者,我偶爾也會對某些圖像的解讀持保留意見,但正是這種開放性的研究空間,激發瞭我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興趣。如果要深入研究漢代畫像石/磚的類型學和象徵意義,這本書無疑是繞不開的基石。
評分我購買這套書主要目的是為瞭做一個關於漢代服飾製度的橫嚮對比研究。當我打開這幾冊時,我的目光立刻被那些描繪儀仗和朝會場景的畫像所吸引。服飾的繁復程度,特彆是官員等級的區分,幾乎是通過服飾上的細微差彆體現齣來的。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資料尤其翔實,從冠冕、袍服的形製,到佩劍、玉佩的佩戴方式,都有細緻入微的展示。我特彆注意到,南陽地區的畫像磚在人物麵部的刻畫上,似乎帶有一種樸拙而有力的寫實風格,這與一些精雕細琢的石刻作品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地方風格的差異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總而言之,對於需要高精度視覺參考的文化研究者而言,這套“總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僅是文獻,它就是我們與漢代工匠和畫傢進行無聲對話的媒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