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夏文《吉祥遍至口閤本續》整理研究
定價:268.00元
作者:孫昌盛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841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清晰全麵地反映瞭藏傳佛教道果法的修持方法,是研究西夏藏傳佛教的重要材料。本書從語言文字學和文獻學的角度,參考藏文本《真實相應大本續》,對西夏文《吉祥遍至口閤本續》進行瞭全文解讀研究。通過西夏文、藏文、漢文之間詞義訓解的方法,對西夏語譯藏傳佛教文獻中特色的藏式意譯詞進行瞭譯注,在程度上彌補瞭學術界對西夏文獻中藏式意譯詞研究的相對不足。
目錄
緒 論/1
一 研究意義/2
二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的譯傳/5
三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與《真實相應大本續》/13
壹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譯注/20
譯注說明/20
一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捲三譯注/21
二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捲四譯注/224
三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捲五譯注/432
貳 相關問題討論/606
一 西夏文字義補識/606
二 藏式譯詞的翻譯/611
三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中的小字問題/617
四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中的地名問題/620
五 《吉祥遍至口閤本續》勘誤/627
附 錄/638
一 西夏文佛教詞匯索引/638
二 藏文字母轉寫符號對照錶/682
三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閤本續》原文部分影印件/683
四 藏文《真實相應大本續》原文部分影印件/692
參考文獻/698
後 記/711
作者介紹
孫昌盛,1968年生,陝西省府榖縣人,北方民族大學西夏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西夏文獻和西夏文物考古研究。曾就職於寜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11年入選寜夏迴族自治區“新世紀313人纔工程”。主持***、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4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材質的細膩觸感,就預示著這是一部用心製作的學術成果。封麵設計沒有采用那種常見的、過於花哨的圖樣,而是選擇瞭一種內斂而富有曆史感的色調,隱約能感受到一種古籍的莊重氣息。字體選擇上也頗為講究,楷體與隸書的結閤,既保證瞭現代閱讀的清晰度,又巧妙地融入瞭西夏文字的古樸韻味。我特彆喜歡它在內頁紙張的選擇上所下的功夫,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不僅減輕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更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瞭舊時書捲的觀感。側邊切口處理得乾淨利落,書脊的裝訂也十分牢固,可以看齣齣版社在工藝上的精益求精。盡管這是一部專注於冷僻文獻的整理研究,但從它呈現齣來的物理形態來看,它顯然被當作瞭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來對待。這樣的用心,無疑是對研究對象本身的尊重,也極大地提升瞭讀者在閱讀體驗中的儀式感。每當我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對古代文獻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在當今快餐式的齣版潮流中,實屬難得。
評分從閱讀的便捷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盡管內容是高度專業的,但閱讀體驗卻保持瞭令人驚喜的流暢度。作者似乎非常理解非西夏語專業人士在麵對復雜異文時的睏擾。他們采用瞭清晰的雙欄甚至三欄對比結構,左側是原西夏文的摹寫或影印(具體取決於章節內容),中間是精準的漢字轉寫,右側則是深入的釋義和注釋。這種並置的方式極大地減少瞭讀者在對照不同信息源時需要頻繁翻頁的麻煩。而且,針對那些罕見字或特殊符號,書中配有詳細的符號圖譜和筆畫分析,讓人即使不具備專業符號學知識,也能對文本的原始麵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於那些希望“一目瞭然”地瞭解核心內容的研究者而言,這種組織結構簡直是福音。不同於有些學術著作堆砌佶屈聱牙的理論,本書更傾嚮於通過清晰的結構,引導讀者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文本的核心意義之中,實屬難得的體貼。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初期預期。我原以為這可能是一本較為側重於文獻校勘的工具書性質的整理,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作者團隊顯然進行瞭一次非常細緻且多維度的考證工作。他們不僅僅是將模糊不清的西夏文字進行瞭清晰的轉錄和直譯,更重要的是,他們構建瞭一個詳盡的語境分析框架。例如,在對某些宗教術語的解讀上,作者引證瞭大量同期吐蕃文、漢文乃至古突厥語的對照材料,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段落豁然開朗。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口閤本續”這一特定文本的流變史進行瞭梳理,追溯瞭其在西夏王朝不同時期的增刪與演化痕跡,這絕非易事,需要紮實的文獻學功底和極大的耐心。整部作品邏輯嚴密,論證環環相扣,充分展現瞭研究者對西夏文化深厚的理解和敬畏。讀完其中幾章,我感覺自己對西夏佛教的本土化進程有瞭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遠比閱讀一般性的通史要來得透徹和具體。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敦煌學和西夏學領域的意義不言而喻,它填補瞭特定文獻整理方麵的空白。但拋開其專業性不談,僅從其學術規範和嚴謹程度上,就值得所有緻力於曆史文獻整理的人士學習和藉鑒。每一次翻閱,我都能從中捕捉到一絲研究者默默耕耘的汗水和對學術真理的執著追求。它的齣版,標誌著國內在西夏文基礎文獻整理方麵又邁齣瞭堅實的一步,極大地提升瞭後續研究的起點高度。對於任何一位對西北民族史、古代宗教文本或者語文學感興趣的學者來說,這本書都應該被列入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目之中。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讀完、然後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時常對照的“工具之書”與“思想之書”的完美結閤體。其厚重與精深,足以讓它在西夏學研究的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
評分這部研究著作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對“吉祥遍至”這一特定文本的梳理上,更在於它為西夏佛學研究開闢瞭一條新的路徑。以往的研究可能更多聚焦於宏觀的佛教傳入與傳播,而這本書則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深入到瞭西夏宗教信仰實踐的微觀層麵。它揭示瞭普通西夏民眾在麵對災厄、尋求福祉時,具體依賴於哪些禱文和儀軌。例如,書中對某一特定迴嚮文的分析,就非常生動地描繪瞭當時社會對功德積纍、祖先庇佑的重視程度,其中蘊含的民間信仰與佛教教義的融閤程度,是教科書上難以詳述的細節。這種由小見大的研究方法,使得曆史的溫度得以保留。它讓我意識到,冷冰冰的古代文獻背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西夏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焦慮。能夠將如此零散、殘缺的材料整閤齣如此豐富且具有畫麵感的曆史場景,研究者的洞察力實在令人嘆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