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笔记(第1编8)

全宋笔记(第1编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戴建国... 编
图书标签:
  • 宋代史料
  • 笔记文献
  • 历史研究
  • 文化史
  • 宋朝
  • 地方志
  • 社会生活
  • 风俗习惯
  • 文学史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大象
ISBN:9787534732096
商品编码:3016927850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全宋笔记(**编8)
  • 作者:编者: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戴建国
  • 定价:48
  • 出版社:大象
  • ISBN号:978753473209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1-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印次:4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22
  • 字数:191千字

编辑推荐语

由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戴建国共同主编的《全宋笔记(**编8)》一书所收以宋人着述的笔记専集为限,按作者世次分编,《全宋笔记(**编8)》有点校说明,内容有孙威敏征南録、韩忠献公遗事、蜀梼杌、曾公遗录。版権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其讹误者,据版本或他书校正,并附简明校勘记。

内容提要

由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戴建国共同主编的 《全宋笔记(**编8)》一书收录了《孙威敏征南录 》等四种宋人笔记。
    

目录

孙威敏征南绿 滕元套撰
韩忠献公遗事 强至撰
蜀梼杌张 唐英撰
曾公遗绿 曾布撰


《全宋笔记(第1编8)》:宋代社会生活的微观透视与文人精神的时代印记 作为中国古代笔记体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全宋笔记》系列以其海量的文献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宋代社会、思想、文化以及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窗口。而作为该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宋笔记(第1编8)》更是以其独具的视角和精选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对宋代社会生活、知识体系、思想流变以及文人心境的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本书并非宏观的历史叙述,而是汇集了一批宋代文人、官僚、学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记录、所思、所感的点滴之物,这些“微言大义”凝聚了时代的气息,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全宋笔记(第1编8)》所收录的篇章,其内容之广博,足以令人惊叹。它们涵盖了从士人阶层的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到官场上的蝇营狗苟、宦海浮沉;从学问研究的精进之道、治学心得,到日常生活中的奇闻异事、鬼神传说;从山水游历的诗情画意、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到市井百态的生动描摹、社会风俗的细致观察。每一则笔记,都仿佛是宋代社会的一块碎片,拼凑起来,便能勾勒出那个时代斑斓的图景。 首先,本书深入地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图景。在笔记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如何讲究饮食的精细,如何品鉴茶的醇厚,如何布置书斋的雅致,如何在闲暇时赏花、听琴、弈棋。这些细微之处,反映了宋代精致的物质文化和审美情趣。同时,笔记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起伏。面对仕途的坎坷,他们会流露出失意与无奈;在友朋间的酬酢往来中,他们会抒发情谊与期盼;在对家国命运的忧思中,他们会展现出拳拳赤子之心。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使我们得以窥见这些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抱负,他们的矛盾与挣扎,从而更加生动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其次,本书是研究宋代知识体系与学术思想的重要史料。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知识空前繁荣的时代,笔记中收录了大量关于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记录。例如,在治学方面,我们可以读到学者们关于如何精读古籍、如何辨析真伪、如何传承学术的思考;在学术争鸣方面,笔记也常常会记录下当时学者们对某一观点的讨论与辩驳,展现了宋代学术的活跃与开放。这些内容并非系统性的学术论著,而是零散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见解,但正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更能反映出知识在当时是如何传播、被理解和接受的,以及学者们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 再者,《全宋笔记(第1编8)》也生动地描绘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与市井生活。笔记中常常穿插着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评论,如对民间习俗的记录,对社会矛盾的反映,对官僚机构运作的描摹,对商业活动的点滴提及。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和娱乐活动。这些鲜活的细节,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使我们能够超越书本上的泛泛而谈,感受到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气息。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许多奇闻异事、神怪传说,以及文人间的轶事趣闻。这些内容虽然可能不具备直接的史学价值,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窗口。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他们对生活中的种种不解的解读方式。同时,文人间的轶事趣闻,则更加拉近了我们与这些历史人物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智慧,以及他们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关系。 《全宋笔记(第1编8)》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更在于其独特的呈现方式。笔记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特点在于“不著一家之说,不立一门之学”,而是以零散的、随感的、个人的记录为主。这种形式使得作者可以自由地抒发情感,记录所见所闻,从而展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时代图景。阅读本书,我们并非是在阅读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在与一群生活在千年前的文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文字中,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实感,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全宋笔记(第1编8)》是一部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价值极高的宋代文献汇编。它以其丰富的细节、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宋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以及文人心灵的绝佳窗口。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个体经验的细致记录,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变迁。无论你是对宋代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亦或是仅仅希望在字里行间感受古人生活气息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我们与那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毕竟“全编”二字的分量太重,很难保证每一卷都能保持同等的精彩程度。但《全宋笔记(第1编8)》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像一个精心策划的宝藏地图,每一篇笔记的挖掘都充满了惊喜。我特别关注了其中收录的关于理学发展早期阶段的一些零星记载,这些记载往往不是那些大儒的官方论述,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学说在民间和士人圈子中是如何被讨论、被理解的,这比那些宏大的理论体系更具烟火气和真实感。我甚至从中发现了几处关于当时官场潜规则的隐秘描述,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宋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提供了极佳的微观视角。对比我过去阅读的几部宋代史著,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原始性”和“多源性”,它没有经过后世过多的解读和过滤,读者可以直接面对历史留下的最直接的声响,这对于保持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又深了一层,那种与古人隔空对话的感觉,令人沉醉。

评分

每一次捧读这部大部头,都有一种踏实感。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建立了一个关于宋代的“知识数据库”。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最怕的就是信息的碎片化和不可追溯性,而《全宋笔记(第1编8)》通过其规范化的引用格式和详尽的索引系统,极大地缓解了这种焦虑。我发现自己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跨文本比对和论证支撑,很多以前需要花费数周时间才能确认的史料出处,现在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定位。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它所收录的原本散佚在各家藏书楼中的珍贵手稿片段的汇集,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文献抢救工程。对于后世的史学家而言,这套书的意义不亚于一座文化的长城。我期待着后续几编的出版,相信整个“全编”完成后,宋代研究的面貌必将因此焕然一新,其对学界的贡献不可估量。

评分

说句实在话,以前看宋代的笔记集,常常被那些繁复的文言文和晦涩的典故搞得头昏脑涨,读起来像是在攻克一座座学术堡垒,乐趣大打折扣。但翻开这本《全宋笔记(第1编8)》,立刻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内容变得浅显了,而是整理者对注释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既保留了文献的学术严谨性,又通过精准的注释,为现代读者架起了一座通往宋代语境的桥梁。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地方方言或特殊职官称谓的词条,注释的详尽程度令人赞叹,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文献的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把握其核心意思。这种对阅读障碍的细致考量,体现了编纂者对推广宋代文化研究的深切关怀。我甚至将它带到书房外的一处安静角落阅读,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留下墨迹的文人一起品茗论道,这份沉浸式的体验,价值千金。

评分

这部《全宋笔记(第1编8)》的出现,简直是为宋代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厚礼。我拿到手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那厚重的分量和考究的装帧,已经预示着这不是一本等闲之作。光是目录的梳理,就展现了编纂者极高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态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关键史料的重新校勘和注释,很多过去因为版本流传而模糊不清的细节,在新的版本中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这对于理解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思想脉络、社会风貌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为一个宋代文人的书信集进行整理,其中有一处引用甚是晦涩,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翻到本册中的一篇笔记,恰好提及了相关背景,瞬间茅塞顿开,那种知识被串联起来的愉悦感,实在是妙不可言。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人性化,虽是古籍整理,但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处理都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过于吃力。

评分

我向来对那种“大而无当”的史料汇编敬而远之,总觉得堆砌文献并不能真正帮助理解历史。然而,《全宋笔记(第1编8)》的编纂逻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并非简单地将所有搜集到的笔记堆砌在一起,而是隐含着一种主题性的引导,使得不同作者、不同地域的笔记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有机地联系起来。举个例子,本卷中关于江南地区水利建设的一些笔记,它们虽然分散在不同人物的札记里,但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细致入微的区域治理图景。这让我联想到,研究者在选取和编排这些材料时,一定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构建这种内在的关联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编排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和学术价值。对于那些希望从社会史、风俗史角度切入宋代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参照系,它提供的那些细碎但真实的生活片段,远比空洞的史论来得有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