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吉米与时尚之美丽手册
定价:32.00元
作者:吉米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2-01
ISBN:9787507413762
字数:
页码:1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吉米是目前位走向国际市场的造型师,中国位签约海外的造型师。他现以成为当今中国位全面发展的造型设计师。这次吉米将带领你领略时尚之美,教你欣赏并亲自为自己设计化妆造型。
内容提要
洗脸的绝招 无论用哪一种品牌、品质的洗面乳液,都必须先放在掌心,并加水揉搓,使它充分起泡沫,因为泡沫愈细腻愈不会直接刺激肌肤。以手指的指腹推揉泡沫,将力道贯注在指尖上。要利用泡沫本是在肌肤上的移动来清除污垢,而不是以指头或手掌用力搓揉肌肤,使皮肤受伤害。要有一张漂亮的脸,请你跟我这样做。 从额头开始→眼睛的附近→鼻梁→鼻翼→面颊→嘴的周围,像这样的顺序洗脸,各按摩2~3次左右。
目录
美丽手册·欣赏篇
美丽手册·实用篇
美颜提案
洗脸的绝招
洗脸的亲密伙伴
宝贝你的脸
不同肤质的保养方法
皮肤的基础保养
全方位的防晒观
化妆工具
美妆基础的研究
完全美妆实例
超级补妆
省时美妆法
五官放大镜
笑着刷腮红
美丽绝招
美丽绝招
营养食品
营养食品
自制面膜的方法
作者介绍
吉米动态
2001年5月
吉米主持“吉米给你讲时尚”电视节目开播
2001年12月
吉米出演贺岁片《大腕》
2002年2月
以“吉米”命名的化妆品上市
2002年2月
由吉米设计的“KIND”品牌服装上市
2002年3月
吉米将成立艺人经纪公司,为艺人作代理
2002年3月
吉米将受聘某大学任形象设计专业系主任
2002年4月
吉米将成为一家手机的品牌色彩顾问
2002年5月
吉米的化妆学校高级班将颁发大专学历,并在广州、南京开办连锁学校
2002年6月
吉米将推出张单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老生常谈、充斥着空洞理论的时尚指南,但翻开之后才发现,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充满洞察力。她没有把我当成一个需要被说教的对象,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文字里流淌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简直令人赞叹。比如,书中对不同材质面料在光线下折射出的微妙光泽的描述,细致到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些丝绸和羊毛的纹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穿什么好看”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将美融入日常的呼吸之中”。她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说明,真正的时尚并非是追逐潮流的奴隶,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和对自我个性的清晰认知。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的衣橱好像被重新激活了,不再是那些孤立的单品堆砌,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和灵魂。这种由内而外的改造,远比单纯换几件新衣服要深刻得多,它影响了我看待周围环境的方式,让我在通勤路上也能发现建筑线条中的几何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一场小型的艺术展览。我很少看到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如此和谐的读物。每一次阅读体验都像在欣赏一组精心策划的影像叙事。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有大量模特硬照的书籍,这里的图片选择极具故事性。它们捕捉的往往是那些瞬间的、不经意的场景——比如,一件剪裁完美的西装外套,在清晨的阳光下投射出的清晰阴影;或者,一双复古皮鞋在鹅卵石小巷中留下的轨迹。更绝妙的是,文字与图片的互动方式非常高级。作者不会在图片下方直接写出“这是什么品牌什么价格”,而是用一段富有哲思的文字,引导你去思考这张图片所传达的情绪和氛围。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必须主动去解码作者想要传达的美学密码。我甚至把书中一些关于色彩搭配的页面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台旁,每当感到灵感枯竭时,看一眼那几块撞击出奇妙和谐的颜色组合,我的思维似乎就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打扮”的书,结果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得更有质感”的心灵鸡汤,只不过载体是服装和配饰。书中有一个章节,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时间感”在时尚中的体现。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皮革随着使用年限而产生的自然包浆,金属配饰上细微的划痕如何记录了佩戴者的生活轨迹。她将这些视为一种积极的、值得珍视的痕迹,而非瑕疵。这种对“物之生命周期”的尊重,深深触动了我。在如今这个崇尚快速迭代和一次性消费的时代,这本书仿佛吹来一股清新的反思之风,鼓励我们去投资那些能够与我们一同成长的物件。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老物件,试着去重新发现它们身上隐藏的故事和潜力。这种对“慢”的推崇,不仅体现在衣着上,也蔓延到了我对咖啡、阅读乃至人际交往的态度上,追求更深层次的联结,而不是肤浅的接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语境”的强调,这种理解超越了单纯的季节更替或地域限制。作者似乎自带一种全景式的观察视角,她不仅仅关注衣服本身的设计,更关注这件衣服如何与穿着者的职业、社交环境乃至当天的天气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书中有一段分析,关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得体”与“出挑”之间的微妙平衡,处理得极其老道且富有同理心。她没有给出绝对的规则,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例如,面对一个需要进行正式商务会谈的场合,她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配饰的材质(例如,将闪亮的漆皮换成哑光的麂皮),来微妙地传达出更沉稳、更值得信赖的信息。这种对非语言沟通的深入剖析,让我感觉自己拿到了一套全新的社交工具。阅读完后,我不再是简单地“挑选衣服”,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形象”和“传递意图”。这不再是关于美观的问题,而是关于有效沟通的艺术。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完美”这件事抱有抵触情绪的人,总觉得那些被过度修饰和打磨出来的“时尚圣经”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然而,这本书的笔触却异常的亲切和坦诚。它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高不可攀的精英感,反而大量篇幅用于讨论“不完美的美学”。作者毫不避讳地分享了自己年轻时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穿搭“灾难”,这些真诚的自嘲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她强调,所谓的“经典款”,其魅力恰恰在于它们能包容穿着者的成长和变化,而非强行将人塞进一个固定的模子里。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如何利用那些“不合时宜”的单品,创造出充满张力的混搭效果。这对我这种衣柜里堆积了不少“买来却不知道怎么穿”的衣服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理念:衣物是为你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束缚你的枷锁。这种解放感,让我对接下来尝试新的造型更有勇气,也更愿意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而不是盲目照搬T台上的造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