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印度瑜伽教程(汉竹) 9787553764146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正宗印度瑜伽教程(汉竹) 9787553764146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V.荷马仕 卓义 著
图书标签:
  • 瑜伽
  • 印度瑜伽
  • 入门教程
  • 健身
  • 养生
  • 健康
  • 冥想
  • 放松
  • 塑形
  • 汉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64146
商品编码:3019497942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正宗印度瑜伽教程(汉竹)

定价:39.80元

作者:V.荷马仕 卓义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37641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知道牛面式双手要在背后“扭成麻花”,

但知道这个体式的关键,是俯看双腿像牛角吗?

你知道双角式双脚要打开,

但知道西方人双脚打开距离要小,东方人双脚打开距离要大吗?

……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瑜伽图书编辑,我也才知道。

这本书让读者同V.荷马仕老师的学员一样,得到他一对一的指导。扫二维码能看教学视频,还能听体式梵文读音;瑜伽体位,不仅仅是步骤图,还有360°多角度定位图;瑜伽呼吸,不仅要配合体位动作,定位时还有专门的呼吸练习;学员经常犯的错误,会在体位中特别指出;课堂上经常提醒学员的话,也融入在步骤的注意事项里……

对于中文不是很会用的V.荷马仕老师来说,准确地中文描述,是瑜伽之外的另一种修炼,他只为对每位读者和学员负责任,告诉他们真正的瑜伽是什么,怎么做。

就连书中的每幅动作图,都是专业摄影师按照人像大片的标准拍摄的。每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每个细节都力求到位,让你亲眼看到站立山式时的脚趾状态,什么样是前屈时错误的尾骨突出……每个关节、每块肌肉的变化都一一呈现。

读书的过程,就如同站在V.荷马仕老师的瑜伽教室里,一个体式一个体式的学下去,不知不觉,你便学会了正宗的瑜伽。

内容提要


首本印度瑜伽导师用中文写的瑜伽教程,V.荷马仕大师精准无误的瑜伽体位示范。打造*中国人的瑜伽练习。

看得懂瑜伽体位,搞不懂瑜伽呼吸,每一个体位对应着呼吸练习,让你不仅体位达标,呼吸不再照猫画虎。不仅如此,书中还细分了体位收益与呼吸收益,每一次练习都收益满满。

正确与错误体位对比图,翻开书一目了然,什么是超伸,什么是尾骨内收,什么是脚掌压地,瑜伽老师嘴里的专业词,书中图片一对比,马上就知道。

从正面看手掌压地,从背面看尾骨内收,每个体位都有360°多角度展示,让你的瑜伽练习无死角。

看图片和文字太死板,想要随时看视频?同步视频二维码,手机扫一扫,V.荷马仕老师的视频教学就是随时随地随心看。

66个经典瑜伽体位,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睡前瑜伽与中老年人关节排寒瑜伽,跟随V.荷马仕老师,从零开始学瑜伽。

目录


瑜伽的起源与历史/10

地位崇高的王瑜伽/11

萨达纳瑜伽,王瑜伽的现代传承/12

脉轮,体式的能量中心/14

瑜伽五种气及其在体内移动的方向/16

五元素,身体组成的根本/17

练习前的安全建议/18

1 站立山式Tadasana/20

2 举臂式Urdhva Hastasana/24

3 树式Vrksasana/26

4 加强脊柱前屈伸展式Uttanasana/28

5 幻椅式Utkatasana/30

6 双角山式Prasarita Tadasana/32

7 双角式A Prasarita Padottansana A/35

8 双角式B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B/38

9 双角式C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C/40

10 三角伸展式Uttita Trikonasana/42

11 舞王式Natarajasana/45

12 杜尔瓦萨式Durvasasana/48

13 神猴哈努曼式Hanumanasana/50

……

62 契合法(瑜伽手印)Mudras/186

63 萨达纳30 分钟练习 SadhanaDaily Practice for Health/190

64 脊椎治疗Yoga for Spine Health/192

65 睡前女性生理瑜伽 Yoga for Menstruation Practice Before Sleep/194

66 向年长者致敬Yoga for Elders/196

附录/198

作者介绍


V.荷马仕

V.荷马仕出身于正统的王瑜伽体系,自幼开始习练瑜伽,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对瑜伽的习练和研究。他毕业于印度迈索尔负盛名的国际瑜伽学院Bramhashree Narayana Guru Yoga Mandira Trust,是世界的瑜伽上师B.SHANTHARAM的弟子

此外,他师从Malladihali Sri RaghavendraSwamiji(治疗瑜伽的鼻祖,享年106岁),受到大师智慧的启发,决定毕生致力于瑜伽的道路,他还从其他杰出的南印度瑜伽大师们接受瑜伽教导,并继续努力致力于《博伽梵歌》《奥义书》《瑜伽经》等瑜伽经典的学习和研究。

文摘







序言



瑜伽之路:身心和谐的全面指南 本书并非关于印度传统瑜伽体式或特定流派的教学手册,它是一部旨在引导读者探索身心和谐、实现内在平衡的综合性指南。全书从哲学根基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瑜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精髓,而非仅仅局限于体能训练。 第一部分:理解瑜伽的哲学基石 本部分着重于介绍瑜伽的深层智慧,帮助读者建立对练习的正确认知。 第一章:瑜伽的起源与演变 我们将追溯瑜伽思想的源头,探讨其在古印度文明中的发展脉络。内容将涵盖吠陀时期的初步概念,直至《奥义书》中对“梵我合一”的探讨。重点解析了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在《瑜伽经》中对瑜伽八支的系统化阐述,将其作为理论指导的蓝本。讨论将侧重于如何将这些古老的哲学理念应用于现代生活,理解“心之静止”(Chitta Vritti Nirodhah)的真正含义,而非仅将其视为口号。 第二章:瑜伽的八支分论——超越体式 本章将详细解读瑜伽八支(Ashtanga Yoga)的每一个层面,强调其循序渐进的内在逻辑。 持戒(Yamas)与内制(Niyamas): 这一部分是实践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五种持戒(非暴力、诚实、不偷盗、梵行、无贪欲)和五种内制(洁净、知足、苦行、自学、信奉神明)的实际应用。例如,如何将“非暴力”扩展到饮食选择和人际互动中;如何通过“知足”来对抗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陷阱。这些伦理规范被视为进入更深层练习的必要准备。 体式(Asana): 这里的“体式”被视为稳定身体、为禅定做准备的工具,而非追求极限柔韧性的表演。我们将探讨体式背后的能量对齐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稳定的呼吸来引导能量流动,从而达到心绪的稳定。 调息(Pranayama): 详细介绍呼吸在生命能量(Prana)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内容将超越简单的深呼吸练习,涵盖膈式呼吸、Ujjayi呼吸等技巧,并解释不同呼吸法如何影响神经系统,达到镇静或激活的效果。 制感(Pratyahara): 这一章节是通往内在世界的桥梁,讨论如何主动收回感官对外界刺激的依赖,培养内在觉察力。 专注(Dharana)、冥想(Dhyana)与三摩地(Samadhi): 阐述这三个递进的阶段,解释专注如何培养深度集中的能力,冥想如何实现持续的觉知状态,以及最终达到“三摩地”——超越二元对立的合一体验。 第二部分:身心实践的整合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实践方法,重点关注呼吸、冥想和放松在提升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第三章:呼吸艺术——生命能量的引导 本章专注于呼吸练习(Pranayama)的深度实践,不涉及复杂的体式组合。 呼吸对生理系统的影响: 科学角度解析呼吸如何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进而影响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和消化功能。 基础调息法详述: 详细指导如何进行“四段式呼吸”(吸气、保持、呼气、保持)以及交替鼻孔呼吸(Nadi Shodhana)。重点强调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舒适与自然,避免过度用力。 调息与情绪调节: 探讨特定的呼吸节奏如何作为应对焦虑、失眠和压力反应的即时工具。 第四章:静默的力量——冥想导论 本章是面向初学者的冥想入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规律的静坐习惯。 建立冥想空间与姿势: 提供不同坐姿的选择(如椅子、靠垫),强调舒适与脊柱的正直性。 专注冥想的核心技术: 重点介绍“呼吸锚定法”(Focusing on the breath)作为最可靠的工具。详述如何处理“走神”的现象——不是批判思绪,而是温和地将其带回呼吸。 身体扫描与正念觉知: 介绍身体扫描技术,如何系统地将注意力导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对身体感受的非评判性接纳。这是一种深入连接身体智慧的方式。 迈向慈心(Metta)冥想: 引导读者练习向自己、亲人、乃至所有众生发送善意与祝福的冥想,探讨慈悲心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的瑜伽——应用与整合 瑜伽不应局限于垫子上的一小时。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将瑜伽的觉知带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念饮食: 探讨如何通过慢下来、专注于食物的质地、气味和味道,来重塑与食物的关系,提升消化效率,并培养感恩之心。 觉知性行走: 介绍将步行变成一种动态冥想的方式,关注脚与地面的接触感、身体的移动感,从而在通勤或散步时保持内在的平静。 压力管理与快速放松技巧: 提供多种“微休息”技巧,例如在工作间隙进行3分钟的深呼吸练习,或快速进行一次“迷你身体扫描”,以预防压力累积。 培养内在的观察者: 鼓励读者在日常冲突、挑战和喜悦时刻,练习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思维模式,而非立即卷入其中。 结语:持续的旅程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理解瑜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它关乎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呼吸、以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本书提供的工具和理念,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加清晰、平静和有力量的内在世界,从而更优雅地应对生活的起伏与变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进入一个更深的冥想状态,但总是心猿意马,无法集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通往深度专注的简易路径》,结果发现它专注于“专注力训练”这一块,内容非常聚焦。它用一种近乎科学实验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拉长专注的“时钟”。书中介绍了几种非常实用的“锚点”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声音的衰减、如何观察思维的“漂移”而不去评判,这些方法都非常具体可操作。特别是有一章讲到“正念行走”,详细拆解了脚掌着地、抬起、前移这三个步骤,要求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脚底的感觉上,我坚持练习了半小时,那种“此时此刻”的强烈感受,是我以往盘腿静坐难以达到的。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是一步一步带着你走,感觉就像身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指导。对于想要从“散漫”走向“沉静”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静心呼吸与身体调和指南》简直是为现代都市人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之前总觉得瑜伽离我很遥远,各种复杂的体式让我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温和,它不是上来就教你如何把腿绕到头上,而是从最基础的“呼吸觉察”开始入手。作者非常细腻地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呼吸来稳定情绪,这一点对我这个常年焦虑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关于“腹式呼吸”的图解细致到连气流的方向都用箭头标明了,我跟着练习了几天,晚上入睡的质量明显提高,那种“沉下去”的感觉非常踏实。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过度强调身体的柔韧性,而是反复强调“倾听身体的声音”,这点在其他瑜伽书籍中很少见到,让我不再有“我做不到”的挫败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瑜伽哲学的小故事,用非常现代和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非暴力”和“知足”的含义,让练习不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一种内在的修行。我强烈推荐给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渴望在忙碌中找到片刻安宁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古典瑜伽哲学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在理论层面上给了我极大的滋养。我之前练瑜伽,总觉得动作做完了就算完事,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以及这些动作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核是什么。它详细解读了《瑜伽经》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去类比“业力”或“三摩地”的概念,让人感觉古老的智慧触手可及。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平衡”——它既尊重古典的传承,又毫不保留地探讨了如何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实践这些原则。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自律与放松的辩证关系”的讨论,完美解释了我为什么有时越想放松,反而越紧张的矛盾心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它引导我审视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而不仅仅是关注体式的完美度。对于那些希望将瑜伽练习提升到哲学层面,寻求更深层意义的习练者,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我必须说,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瑜伽书看得我眼花缭乱,要么图片设计得像时尚大片,内容空洞,要么就是纯粹的体式堆砌,缺乏系统性。然而,这本《现代人压力管理与体态修复手册》则完全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办公室病症”的针对性极强。比如,针对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圆肩驼背和颈椎不适,它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在工位上完成的“微型练习”,动作幅度小,隐蔽性强,简直是我的救星。书中的版式设计非常清爽,大篇幅留白,重点内容加粗,阅读体验极佳。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专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给你把脉开方子。它不是空泛地谈论“平衡”,而是具体分析了哪一块肌肉紧张会导致哪种疼痛,并给出了精确的拉伸和强化方案,配有高质量的线条图,每一个关节的转动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对于追求效率和效果的健身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说实话,我对很多所谓的“身心灵”书籍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太玄乎。但《内在能量的唤醒:从阿育吠陀看你的体质与日常》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瑜伽体式书,而是结合了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的智慧,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风、火、水”三种能量类型来调整生活方式和瑜伽练习强度。我通过书中的自我测试,发现自己偏“风相”,容易焦虑且消化不良。书里针对“风相”人群推荐了哪些体式最有效(比如需要更多接地感和稳定性的动作),以及饮食上需要避开什么,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把复杂的古老理论用现代营养学和生物学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使得那些抽象的“脉轮能量”变得可以理解和操作。我开始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晨间例行公事,早晨醒来时身体的僵硬感确实减少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本普通的健身指南,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入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