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贤昌曾丽... 编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男装
  • 大衣
  • 风衣
  • 款式
  • 纺织服装
  • 教材
  • 设计图
  • 服装款式
  • 十三五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东华大学
ISBN:9787566912305
商品编码:3019729178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 作者:何韵姿//胡蓉蓉|编者:陈贤昌//曾丽
  • 定价:88
  • 出版社:东华大学
  • ISBN号:978756691230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54
  • 字数:792千字

内容提要

何韵姿、胡蓉蓉著的《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 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 级规划教材)》与时俱进,选取了近年来市面上流行 的各类男装大衣风衣款式,其中包括柴斯特族礼服大 衣、阿尔斯特族防寒出行外套,巴尔玛肯族风雨外套 以及休闲外套等。也涵盖了巴斯尔时代晚期、摩登浪 漫主义时期、好莱坞风潮的立裁男装时期、宽松版型 的战后时期、“垮掉的一代”、优雅嬉皮时代、反叛 朋克、雅皮时期、POP时期、Dressing Down时期等各 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分别画出了款式图。
     本书力求展现设计手法灵活,具有一定结构处理 变化技巧的服装款式。在款式构成变化的基础上,还 研究了服装的装饰规律、装饰与服装造型的关系以及 服装装饰的手法,使服装款式构成*趋于完善和充实 。书中大量的例图以及案例分析可帮助读者对内容的 理解。本书适宜用作企业从业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也 适合各类服装院校学生作为“服装款式设计”课程的 用书。
    

作者简介

胡蓉蓉,201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担任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曾担任湖南电视台《女性风景线》栏目组“世界小姐靖港十二金钗选美会”活动的服装设计师。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与服装设计作品。曾在NAPOLEON男装品牌公司担任设计师。

目录

第一章 款式设计概述
第二章 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 款式图设计
大衣篇
风衣篇
第四章 款式局部细节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服装设计基础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初入职场的服装设计师以及对服装设计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入门与进阶教材。全书内容紧密围绕现代服装设计从理论构建到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应用广度之间取得完美平衡,使读者不仅能理解服装设计的核心原理,更能掌握将其转化为具体可行设计方案的能力。 第一部分:服装设计理论的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讨服装设计领域的核心理论框架,为后续的款式设计与结构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 服装设计的历史沿革与当代趋势 本章首先梳理了世界服装史的演变脉络,从古代服饰的象征意义到近现代工业化带来的变革,重点分析了几个关键历史时期(如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迪奥“新风貌”等)对当代设计语言的影响。随后,章节聚焦于21世纪的服装设计前沿,剖析可持续时尚、科技面料应用、性别流动性设计(Gender-fluid Design)以及数字虚拟试衣等新兴趋势,帮助读者建立宏观的行业视野。 第二章 人体结构、比例与人体工程学 服装是为人服务的艺术。本章详尽讲解人体骨骼、肌肉结构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与服装合体性密切相关的关键测量点。我们引入了国际通用的标准人体尺寸体系(如ISO标准),并详细解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的尺寸差异与调整方法。更重要的是,本章深入探讨了人体工程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服装的活动空间(Ease)、穿着舒适度指标(Comfort Index)的量化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士)的穿着便利性问题。 第三章 服装造型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理 本章是设计思维的训练场。我们系统阐述了服装造型的五大基本要素:点、线、面、体、色。 线条的运用: 剖析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在视觉上产生的心理暗示和修饰效果,如如何利用线条拉长或拓宽视觉印象。 形态与轮廓(Silhouette): 详细分类和图解了A型、H型、O型、X型等经典轮廓,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变化打破传统轮廓,创造出具有辨识度的造型。 比例与分割: 讲解黄金分割原理在服装分割线(如腰线、领口线、口袋位置)设置中的应用,指导读者进行科学、美观的视觉平衡布局。 纹样与肌理的整合: 探讨服装材料的肌理感(Texture)如何影响光影和整体风格,并教授如何选择和应用印花、绣花、提花等纹样,确保其与款式结构和谐统一。 第二部分:款式设计与结构深化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款式设计方法论,侧重于系统化的设计流程和结构分析。 第四章 经典服装品类的结构解构与再设计 本章采用“解构-重构”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男装与女装中基础且核心的品类。对于每一个品类,均提供其标准结构图、关键部位的尺寸锚点以及常见变化的分析: 上装: 衬衫(领型、袖型变化)、夹克(结构层次、口袋类型)、西装(驳头、垫肩、省道处理)。 下装: 裤装(腰型、裆部结构、裤型演变)、裙装(褶裥、省道对裙摆造型的影响)。 外衣(非本册重点研究的特定品类): 本章将概述外套的箱型结构、衣身的分割线处理,以及领子的支撑与造型技术。 第五章 面料选择与工艺基础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绝不能脱离面料特性。本章强调面料的“语言”: 面料的物理特性: 详细介绍面料的悬垂性(Drape)、弹性(Stretch)、保形性(Shape Retention)和厚度(Weight)如何决定服装的最终形态。例如,讲解羊毛毡(Felt)和真丝雪纺(Chiffon)在制作同一款型时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工艺对结构的支持: 探讨缝制技术、粘合技术(如衬布的应用)对款式线条流畅度的决定性作用。分析纽扣、拉链、滚边等附件的选择如何成为设计语言的一部分。 第六章 创意激发与设计表达 本章着重于培养读者的原创设计能力。 灵感获取与主题提炼: 教授如何从自然、艺术、社会现象中捕捉灵感,并运用情绪板(Mood Board)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设计元素。 草图绘制技法: 详细演示服装效果图的快速绘制方法,包括线稿的精确性、光影的处理技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笔触表现面料质感。本章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服装图例绘制规范,便于与版师进行有效沟通。 系列化设计思维: 指导读者如何围绕一个核心概念,通过色彩、面料、廓形上的系统性变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服装作品。 总结与展望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设计逻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旨在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平台,使读者能够自信地应对从概念到成衣的每一个设计挑战,培养出既具艺术审美又精通工程实现的复合型服装设计师。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高等教育教材的观察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纂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与行业实践的完美结合。它似乎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花哨的视觉语言来吸引眼球,而是回归到服装制版和结构设计最核心的逻辑层面。我留意到,许多款式图下方都附带了极为精炼的结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直指要害,比如肩线后移的角度、省道的转折点等,这些都是初学者容易忽略但却决定一件衣服“合不合身”的关键点。这种务实的态度,确保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能够跨越不同经验水平的设计师。它更像是为设计师准备的“专业词典”,当你对某个特定结构产生疑问时,翻开它,总能找到最标准、最被业界认可的表达方式。这种对基础功的扎实夯实,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我们设计团队中,新人培训和资深人士校准标准的必备参考资料。它确保了团队在面对复杂项目时,能够保持在同一个高标准的语言体系下进行沟通和协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参考的书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厚度适中,能很好地支撑起复杂的线条图,而且墨迹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细微的缝线位置和褶皱走向,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在手绘或制版时能大大减少误判的风险。我个人在使用过程中,最常利用它来做“混搭”练习。比如,我会取用其中一个风衣的插肩袖设计,嫁接到另一个大衣的H型廓形上,然后观察书籍中提供的其他相关图例来预判效果。它提供的“素材库”非常丰富,这使得创意的交叉验证过程变得高效且直观。与其说这是一本教你如何画图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拆解”和“重构”经典设计的宝典。它提供的800个案例,不是孤立的点,而是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服装结构知识网络,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你新设计的起点。

评分

坦率地说,作为一名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几年,对市场趋势比较敏感的设计师,我最看重的是书中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许多老旧的服装设计书籍虽然经典,但在面对如今快速更迭的时尚潮流时,显得有些滞后。这本书在呈现经典款式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新型结构变化,比如对功能性面料的适应性改造,以及在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版型微调。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对不同面料悬垂性对款式表现力的影响做了假设性分析,这点在纯粹的图集里是很少见的。虽然它没有直接给出面料推荐,但图纸的呈现方式已经足够引导我们去思考——这种硬挺的羊毛和柔软的棉布,在同一版型下会产生何种戏剧性的视觉差异。这种“引导思考”而非“直接灌输”的编排方式,非常符合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也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长,不至于很快被迭代淘汰。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这个标签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官方教材可能会偏向理论阐述,深度有余而趣味不足。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些款式图的研究中时,才发现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它的讲解方式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画出线条,更像是对手稿进行了一次深度的“X光扫描”。比如,在介绍风衣的腰带系法和后背省道处理时,书里会用非常精细的剖面图来展示结构如何影响穿着的动态美感,这远超了我过去在其他参考资料中看到的平面展示。这种对结构美学的执着追求,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图鉴范畴,更像是一部微观的设计解剖学著作。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决定成败”的诠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翻领折叠方式、门襟的隐形处理,在书中都被赋予了重要的设计地位。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标准,让我明白了设计的高级感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易察觉的精微之处。对于想把自己的设计提升到专业水准的设计师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抓人眼球的,那种大气又不失细节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工具书。我特意翻阅了下目录,光是看到“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这个标题,就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不久,还在摸索阶段的设计师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不同版型和细节处理的分类,不是简单地堆砌图样,而是有清晰的逻辑脉络,从经典的双排扣到现代的A字型,再到各种领型、袖型和口袋的变化,都给出了详尽的参考。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很多时候不是缺乏灵感,而是缺少一个可靠的“参照系”,这本书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默默地站在你的身后,在你需要的时候递给你一张精准的草图,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那种对廓形、比例的精确把握,即便只是图纸,也能感受到设计师在面料选择和人体工程学上的深厚功底。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完全照搬,而在于提供一个坚实的设计语汇库,让你在自己的创意基础上,构建出更扎实、更符合市场预期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