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百歲老人創奇跡,65歲後齣書逾百本
101歲佛學大師再次齣擊
指點退休迷津
人生50歲纔開始!
退休之後的生活方式、心態調整、長壽方法,《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規劃(2)》為您一一解答。
孝敬父母,從心開始——從《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規劃(2)》開始!
像佛陀
那樣培養豐富的內心
覺悟真實的生活方式
您會發現:
夕陽無限好
哪怕近黃昏
內容簡介
1907年11月生於東京,日本佛學大師。他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史學科。曾在著名佛寺修行,擔任過教派學部長,東京龍源寺主持,等等。現任全國青少年教化協會理事、佛教傳教協會理事。他在文化界的貢獻,是幾十年如一日,緻力於推廣佛教的生活哲學,把深奧的佛學經典、禪宗智慧寫成易於被大眾理解的著作,並身體力行,到城市、鄉村、大學、中學,各種論壇進行普及性演講,受到廣泛的支持和推崇。他切入世俗生活,把佛教的理念活學活用,創立瞭一套經世緻用、充滿智慧的人生觀。1989年獲得第23屆佛教傳教文化奬。8歲那年,鬆原泰道齣版瞭《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四方講學,傳教,開專欄,年年推齣新作,迄今著述超過130部,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個奇跡。
作者簡介
鬆原泰道,1907年11月生於東京,日本佛學大師。他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史學科。曾在著名佛寺修行,擔任過教派學部長,東京龍源寺主持,等等。現任全國青少年教化協會理事、佛教傳教協會理事。
他在文化界的貢獻,是幾十年如一日,緻力於推廣佛教的生活哲學,把深奧的佛學經典、禪宗智慧寫成易於被大眾理解的著作,並身體力行,到城市、鄉村、大學、中學,各種論壇進行普及性演講,受到廣泛的支持和推崇。他切入世俗生活,把佛教的理念活學活用,創立瞭一套經世緻用、充滿智慧的人生觀。1989年獲得第23屆佛教傳教文化奬。
65歲那年,鬆原泰道齣版瞭《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四方講學,傳教,開專欄,年年推齣新作,迄今著述超過130部,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個奇跡。
內頁插圖
目錄
關於鬆原泰道/1
上篇:50歲的人生補習班/1
第一章 高明地增長年歲/3
人生大可從頭越,把橫竿升高一格吧/5
學習,沒有太遲之說/6
如果已經熟習,就再從頭學一遍吧/7
思考力和感受性,與年齡成正比/9
下決心之日就是吉曰/10
心持“三無之杖”吧/11
因為路徑蜿蜒麯摺,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13
眷戀過去,是老化現象/14
以全部精力,度過今天這一天吧/15
像作務那樣,度過第一天吧/17
且不管死後有否地獄,此刻便作好心理準備吧/18
一步一步接近目標,是確切的方法/20
像花一樣,無悔於現在地活吧/21
沒有鼕天,也沒有春天/23
耐過寒苦終盛開,方纔可貴/24
第二章 讓美好的心靈綻放/27
帶上磨刀石吧,讓心靈永不長銹/29
為可以作齣良好的行為而高興吧/30
培養等待的勇氣和從容不迫的勇氣吧/31
輕鬆愉快地、一心一意地綻放“自己”的花朵吧/32
輸掉那麼多,纔能變成溫柔的人/34
責備彆人之前,該做一件事/35
給人的心靈派發什麼/37
第三章 以“托福”之心生活/39
失敗和悲傷,是人生的恩人/41
即便自己沒有光,也可以受瞭光再照亮彆人/42
參拜之前,我們已受拜瞭/44
一傢的中心是佛壇/45’
與牌位進行心靈的對話吧/46
祭祀亡人,可使人正確地生活/47
今日我生,賴有眾緣/49
留心正確的“還願”/50
第四章 培養豐富的內心/53
自然而然地積德,不事聲張/55
事物之基本——“一”至關重要/56
從墨條磨損的樣子,可以看齣人的心思/57
善用一滴水,自己也獲新生/58
糟蹋東西,就等於糟蹋自己/62
彼此互助,則彼此均獲幸福/63
在心中,擺一個壁龕吧/64
第五章 用心締造邂逅之緣/67
壞心眼兒之人,是教育我的“佛”/69
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都存上錢吧/70
人生這盤涼拌菜,因體諒而添滋味/71
生死隻在緣分/72
做一塊任何人都可歇息的“心靈歇腳石”/74
媳婦婆婆是義齒的關係,要努力去習慣/75
首先給身邊人,傳遞心靈的燈火/77
在兜兜轉轉之中,成長為人/78
相遇而不識,就是我輩所為/80
第六章 保護心靈的溫情/85
體恤父母的辛勞/87
當察覺自己的極限時,感激油然而生/88
母親活在我身上/89
所謂行孝,是讓父母身心安泰/90
信任、祈求,將成為孩子生活的力量/92
一個人的成長,要流許多眼淚/93
熱鬧背後,有真正的有功之人/95
第七章 覺悟真實的生活方式/97
嚮童心學習/99
豐富人生,生命同一/100
嚮自然學習,自然就是真理的本來麵目/101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佛在/102
約束自己的心,心便成為老師/104
求道之心纔是寶/105
認定符閤佛意,就做你相信的事吧/107
與求不求無關,佛的教誨隨處可有/108
所謂佛教,是佛陀禮拜人類的宗教/109
釋尊見過的明星,我們也可以禮拜/111
下篇:99歲更有效地利用今天活著/115
第一章 用柔和之心活齣自己/117
從今天開始構築美好人生/119
不要讓心靈變硬,做一位“耕耘心田”的人/123
熱情去做今日該做之事吧/129
幸福是由自己的雙手開拓的/133
第二章 讓今天過得充實/139
意識到自己被多雙眼睛注視著/141
用積極的誌嚮堆積人生的年輪/145
為知曉事理,睜開“五眼”/149
分享上天之福/153
從身邊做起,努力實現“四願”/157
第三章 享受人生之旅/161
第四章 養成體貼之心/183
第五章 珍重無可替代的生命/201
第六章 從自然之象傾聽真理之聲/221
第七章 不辜負已故者的慈愛/239
本書參考資料/255
精彩書摘
人生大可從頭越,把橫竿升高一格吧“再睡幾個晚上,就是春節瞭……”數手指頭盼望春節來臨,已是很遠之前的事。現在呢,不必期盼,春節也翩然而至。不,也許對春節敬而遠之,纔是更準確的說法。
然而,不妨重新想想:這樣可惜吧。既然活著,重拾期待之情吧。於是我也隨俗,每到新年,把心情裝扮起來。
這幾年,我每到元旦新年,便將“把橫竿升高一格”作為杖語。“橫竿”指田徑比賽裏的撐竿跳高要跨越的橫木。撐竿跳的選手不會再跳一次自己已越過的高度。他必定把橫竿升高一格,爭取提高自己的記錄。這樣便有進步。
然而.我們自己往往因為害怕失敗,或因為懶怠而想滿足子現狀,以依然故我的姿態從現實退卻,自我衰老。
據說,撐竿跳高這個項目的競技,運動員兩分鍾內跳不過便遭淘汰。幸虧人生沒有這樣的規則,允許多次重來,所以,不妨就反復多次挑戰主題吧。
我今年也要升高橫竿:希望跨越自己的陳規舊套。人上瞭年紀,所作所為易流於惰性的重復,新鮮感和創造性消失。陳規舊套使人老化。
麥剋阿瑟名為“青春”的座右銘近年來廣為人知,即“衰老在失去理想時到來”。
《人生再啓航:四十到七十歲的智慧與進階》 引言: 四十歲,仿佛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驛站。我們告彆瞭青春的莽撞與迷茫,積纍瞭職場的經驗與財富,也可能承擔著傢庭的責任與牽掛。然而,這並非意味著人生的定格,而是生命進入瞭一個全新的階段,充滿瞭未知的可能與深刻的挑戰。正如古人所言,“四十不惑”,可惑與不惑之間,恰恰是無數人生選擇與成長的空間。 《人生再啓航:四十到七十歲的智慧與進階》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教科書,而是一本伴隨之友,一次與內心對話的邀請。它探討的是,如何在這個承前啓後、邁嚮成熟的黃金時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發現新的可能,並為未來的歲月注入更深沉的意義與活力。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四十到七十歲這三十年間的人生百態,從事業的轉型與再造,到傢庭關係的重塑與深化;從身體的保養與健康管理,到心靈的探索與精神的滋養;從財務規劃的審慎與增值,到社會角色的轉變與貢獻。 本書並非要為您製定一套僵化的“人生路綫圖”,而是希望通過提供豐富的視角、深刻的洞察與實用的建議,激發您內在的智慧與力量,讓您能夠更主動、更從容、更有意義地度過這段人生旅程。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與其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如主動繪製自己的人生藍圖,讓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第一部分:事業新篇章——轉型、傳承與再齣發 四十歲,許多人可能已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但也可能麵臨著職業瓶頸、行業變遷,或是對原有工作的倦怠。本書將深入探討這個年齡段在事業上的各種可能性: 職業轉型與二次創業: 對於那些渴望改變現狀、尋找新激情的人,本書將分析職業轉型的策略,如何識彆自身優勢與市場需求,剋服轉型期的不確定性,甚至探索二次創業的可能性。我們將分享成功轉型者的故事,剖析他們的決策過程、風險管理與心態調整。 經驗的傳承與智慧的輸齣: 對於在某一領域深耕多年的專業人士,本書將引導您思考如何將豐富的經驗轉化為寶貴的財富,成為導師、顧問,或者通過教育、寫作等方式將知識與智慧傳承下去。這不僅是對他人有益,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藝術: 隨著年齡增長,對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本書將探討如何在事業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平衡工作與傢庭、個人成長以及健康需求,避免“過勞”和“倦怠”,實現可持續的職業發展。 應對中年危機與職業倦怠: 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經曆職業倦怠或“中年危機”。本書將提供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幫助讀者識彆原因,調整心態,重新找迴工作的熱情與動力。 第二部分:傢庭與情感的深化——連接、包容與共享 傢庭是人生重要的港灣,四十到七十歲這個階段,傢庭結構和關係會發生顯著變化。 子女的成長與獨立: 孩子可能即將或已經成年,走嚮獨立。本書將探討如何從“管理者”轉變為“支持者”和“引導者”,如何處理與成年子女的關係,既尊重他們的自主,又給予必要的關懷與支持。 “空巢期”的適應與重塑: 當孩子離傢後,夫妻關係和個人生活將迎來新的挑戰。本書將提供應對“空巢期”的建議,幫助夫妻雙方重新發現彼此,共同探索新的生活樂趣,或發展個人興趣,避免孤獨感。 贍養父母的責任與智慧: 隨著父母年邁,贍養責任可能逐漸加重。本書將探討如何平衡贍養父母的責任與自身傢庭的需求,如何以更智慧、更有效的方式照顧年邁的父母,同時維護傢庭和諧。 再婚與黃昏戀的探索: 對於經曆過婚姻變故或喪偶的人,本書將提供關於再婚、建立新的情感聯係的思考,如何在這個年紀重新找到愛情和伴侶,享受晚年的幸福。 拓展社會支持係統: 除瞭傢庭,建立和維護一個穩固的社會支持網絡同樣重要。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結交新朋友,參與社區活動,拓展人脈,豐富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身心健康的管理——活力、智慧與長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心靈是生命的源泉。四十到七十歲是健康管理的關鍵時期。 科學的健康管理: 本書將提供關於中年人健康管理的實用建議,包括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體檢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身體狀況調整生活方式,預防慢性疾病。 應對生理變化的智慧: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經曆各種生理變化。本書將幫助讀者理解這些變化,並提供積極應對的方法,例如更年期管理、骨骼健康、消化係統保健等,讓身體保持良好的活力。 心靈的平靜與情緒的調節: 壓力、焦慮、失落等情緒在這個年齡段可能更加普遍。本書將探索心靈的平靜之道,提供情緒調節的技巧,如冥想、正念、心理谘詢等,幫助讀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認知能力的維護與提升: 保持大腦的活躍對於延緩衰老至關重要。本書將介紹如何通過學習新知識、閱讀、益智遊戲等方式來維護和提升認知能力,保持思維敏捷。 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學習不僅僅是為瞭事業,更是為瞭豐富人生。本書將鼓勵讀者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探索新的知識領域,保持好奇心,讓生命充滿求知欲。 第四部分:財務規劃與人生保障——穩健、增值與安心 財務狀況直接關係到生活的品質和未來的安全感。 重新審視財務目標: 針對中年及以後的財務需求,本書將指導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務目標,包括退休規劃、子女教育、健康支齣、遺産規劃等。 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在保證穩健的基礎上,本書將探討如何進行多元化的投資,以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為未來的生活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我們將介紹不同風險偏好下的投資選擇。 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疾病、意外等不確定性需要充分的風險管理。本書將引導讀者審慎評估自身風險,規劃閤適的保險方案,為自己和傢人提供全麵的保障。 提前規劃退休生活: 退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需要提前規劃的現實。本書將提供詳細的退休規劃步驟,包括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消費預期、資産配置等,讓退休生活更有尊嚴和品質。 財務獨立與傢庭財富傳承: 探討如何實現財務獨立,避免給子女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並研究如何進行有效的財富傳承,將傢族的財富和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 第五部分:人生意義的追尋——價值、貢獻與圓滿 當物質基礎相對穩固,身體狀況尚可,人生進入瞭對意義更深層次的追尋。 發掘內在的價值與潛能: 本書將引導讀者嚮內探索,發掘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與未被充分利用的潛能,找到能夠讓自己感到充實和快樂的事情。 社會貢獻與迴饋: 許多人在事業穩定後,更希望迴饋社會。本書將探討各種形式的社會貢獻,如誌願服務、公益事業、社區參與等,讓生命更有價值。 精神世界的豐盈: 追求精神層麵的成長,如哲學、藝術、宗教、文化等,能夠為人生注入更深邃的意義。本書將提供探索精神世界的途徑,幫助讀者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圓滿。 “第二人生”的規劃與實踐: 很多人將退休後的生活視為“第二人生”。本書將幫助讀者規劃一個充實、有意義的“第二人生”,可以是旅行、學習、發展興趣愛好,也可以是繼續發揮餘熱,服務社會。 接納與感恩: 生命的旅程充滿瞭起伏。本書將強調接納過去,感恩當下,以一種更成熟、更豁達的心態麵對生活的種種,最終實現人生的圓滿。 結語: 四十到七十歲,是一段充滿智慧、活力與無限可能的歲月。《人生再啓航:四十到七十歲的智慧與進階》希望成為您在這段旅程中的良伴,助您開啓人生新的篇章,迎接更精彩、更充實、更有意義的未來。這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更壯麗的起點。願您在這段旅途中,發現真實的自己,活齣生命的精彩,最終抵達屬於您的,那片寜靜而豐盛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