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哲学,必须看康德.
评分评分
政治构想
评分康德所谓的“纯粹理性”,主要是要为认知活动解决合法性的问题。所以《纯粹理性批判》在“绪论”中首先讨论了“纯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区别。康德认为:“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按时间先后说,先于经验……没有知识。……但是这不等于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他的理由在于:经验永远不能将严格的“普遍性”带给经验判断;“经验的普遍性”其实只是“把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有效性任意推广为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有效性”。如果说一个判断具有严格的普遍性,那么这个判断就不应有任何例外;而经验是不可能穷尽的,所以“严格的普遍性”无法来自经验,却只能来自“先天有效的……纯知识”。由此则推出“纯概念”——“范畴”——“先验理性形式”。从而关于“自然的必然性”原理,被证明是由人颁布的;也可以说,这是“知性”在“自然诸概念的领域”中“立法”。然而这只是“内心的全部能力”的一个方面,只涉及“现象界”,而“理性”还要求超出这一范围、达到“自由诸概念的领域”。这只能由“实践理性”来承担。
评分高建平,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国际美学协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英文)、《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等著作以及近百篇中英文论文;主要译作有约翰·杜威的《艺术即经验》、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门罗·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学简史》、杰克·斯佩克特的《弗洛伊德的美学》等。
评分读不完的康德,有深度,初学慎入!
评分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科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期间他拒绝了科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科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评分好书好书~~~~~~
评分(4)韦卓民先生译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2000年校订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