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原版)(附光盘)

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原版)(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L.吉诺克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
  • 练习曲
  • 大小调
  • 浪漫主义
  • 古典音乐
  • 乐谱
  • 附光盘
  • 原版
  • 技巧提升
  • 音乐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2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0111930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页数:36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森林低语(C大调),海上风景(C小调),十月的早晨(G大调),废旧的舞厅(G小调),传说(D大调),间奏曲(D/J、调),美人鱼之歌(A大调),夏天的暴风雨(A小调),一封尘封的信(E大调)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森林低语(C大调)
2.海上风景(C小调)
3.十月的早晨(G大调)
4.废旧的舞厅(G小调)
5.传说(D大调)
6.间奏曲(D/J、调)
7.美人鱼之歌(A大调)
8.夏天的暴风雨(A小调)
9.一封尘封的信(E大调)
10.神龙飞翔(E小调)
11.月光之歌(B大调)
12.秋天的图画(B小调)
13.行进中的中国侍卫(降G大调)
14.冬日情景(升F小调)
15.小夜曲(降D大调)
16.叽叽喳喳的小鸟(升C小调)
17.戴安娜喷泉(降A大调)
18.影子骑士(升G小调)
19.展翅翱翔(降E大调)
20.静静的雪(降E小调)
21.夜歌(降B大调)
22.夜间旅行(降B小调)
23.旧情人(F大调)
24.女巫的猫(F小调)

精彩书摘

  9.一封尘封的信(第17页)
  建议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回想一位你至亲至爱的人,他早已离你远去。温柔的眼泪静静地流淌,特别是在第9至第12小节,从头至尾都顺从情感的流露。
  在《森林低语》一曲中,有三个声部是贯穿始终的。第1、第2小节中头两个滑音需要特别突出强调。它们代表了叹息声。10.神龙飞翔(第18页)要求触键灵活、准确,重点把握好节奏和速度。跳音要求快速地弹奏。弹奏者应力图弹奏得轻巧、快速,以表现神龙展翅飞翔时的感觉。提示学生理解每十六个音的上升音型中的第一个音是E小调的分解和弦音。
  11.月光之歌(第19页)
  就如同一幅印象派的绘画,在描述性的基础上,表达一种温柔、持久的情感。然而,这些情感是有节制、不夸张的。就如同梦境一般,不要表现出太多的现实感。
  连奏尽可能的保持流畅,手指和踏板都是。没有节奏的重音,会产生薄雾般的效果;不应该出现清晰的、明显的轮廓;需突出每个八分音符的效果,并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加强“保留”的效果。总体而言,连音不要弹奏得过快;夸大半音的效果。三段体的结尾降低音量,注意“保留”,不要突然停顿。弹奏两条音阶时,触键要尽量的轻,模仿竖琴动人的声音。
  12.秋天的图画(第20页)
  尽管不如《十月的早晨》那般抒情,特别是没有它在第二段那样的个人情感的流露,但是,你仍能在旋律中七个主和弦和两个滑音里找到“流泪”的感觉。键盘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考虑,使每个动作看起来、做起来、听起来都没有紧张感。弹奏该曲时,手的上行、下行、交换都需要注意,以便自然流畅地弹奏两个音的连奏以及三个音的连奏。演奏琶音时,开始时要轻柔,慢慢地渐强,但不要过强。无论是主旋律还是左手的伴奏都要注意突出音调间的对比。右手触键坚实有力,左手弹奏时可以放松一些。
  13.行进中的中国侍卫(第22页)
  该曲是受到了一块有着18世纪的中国刺绣装饰面板的启发。刺绣描绘了一位中国的皇帝坐在一个四人抬着的轿子里,周围的侍卫敲着锣、打着鼓,边走边驱赶路上的恶鬼。从技术上讲这首曲子是24首中最简单的,只要求手臂放松,断奏清晰。除了最后两小节的高潮,全曲以中速的慢板为主,没有很大的节奏变化。乐曲犹如行进中的队伍,刚开始是远处传来的声音,随着队伍的走近,越来越响,直到最后的高潮。
  14.冬日情景(第24页)
  乐曲的旋律构建在音阶进行上,好似一片片亮晶晶的雪花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手指的触键需灵活、准确,让每个音符都如同水晶一般清澈。弹奏者需表现出第4到第8小节抑扬顿挫的音调,接下来的四个小节(第9至第12小节)则可以含蓄内敛一些,体现如歌的旋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25小节的升E进行至第27小节的升F从而得到解决,无论是音乐性上,还是技术上,都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弹奏时,以断连奏的方式弹奏升E,然后通过渐慢和渐强逐渐进行到升F。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原版)(附光盘)》。 --- 深入探索古典音乐的辉煌殿堂:《巴赫赋格的艺术与解析》 作者: 艾伦·S·费希尔 出版社: 环球音乐研究社 出版年份: 2023年10月 内容梗概 《巴赫赋格的艺术与解析》并非仅仅是一部乐理教材或演奏指南,它是一次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 Bach)晚期创作巅峰——《赋格的艺术》(Die Kunst der Fuge, BWV 1080)的深度哲学、结构美学及历史背景的全面考察。费希尔博士,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巴赫研究专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音乐深邃的洞察力,带领读者穿梭于巴赫构建的精妙复调迷宫之中。 本书的结构精心设计,分为理论基石、结构剖析和历史回响三大板块,确保无论是专业的音乐学学者、严肃的音乐教育者,还是渴望提升鉴赏能力的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复调的逻辑与巴赫的语境 在深入探讨具体赋格之前,费希尔首先为读者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他没有采取枯燥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将赋格的生成机制——如模仿、对位、主题展开——置于巴洛克晚期音乐的宏大语境下进行阐释。 1. 赋格的“胚胎”:主题的提炼与变形 本部分详细解析了“主题”(Subject)和“对题”(Answer)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声部移位示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一个简单的音乐动机,通过移位、增值、减值、反向等技法,扩展为能够支撑一部宏大作品的核心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费希尔对“变奏赋格”(Inversion Fugue)的数学美学进行了独到分析,揭示了巴赫如何用纯粹的逻辑推导出感性的音乐表达。 2. 和声的骨架:巴洛克调性体系的极限 巴赫创作于调性体系成熟的顶峰时期,但《赋格的艺术》的创作时间点,正值作曲家对传统调性规则进行最大胆的探索。本书细致分析了赋格中罕见的调性转换,特别是那些看似“模糊”的连接,是如何服务于复调线条的清晰性而非传统的功能和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巴赫如何平衡线条独立性与整体和声统一性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结构剖析——《赋格的艺术》的宏伟蓝图 核心章节在于对BWV 1080的逐一精解。费希尔摒弃了按传统顺序解读的模式,而是采用了“功能分组”的方式,将不同的赋格类型进行归类讲解,从而揭示巴赫的整体布局意图。 1. 单主题赋格的纯粹性(Contrapunctus I-IV): 重点分析了前四首赋格中,巴赫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对位技巧的灵活性。例如,对“Contrapunctus I”中主题如何与自身对话的细微处理,以及在“Contrapunctus IV”中对空间感和线条交织的营造。 2. 双赋格与三赋格的复杂织体(Contrapunctus V-XI): 这是本书篇幅最长、分析最深入的部分。作者引入了“织体密度分析法”,对比了双主题赋格中两个主题何时独立、何时结合,以及它们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色彩变化。对于“Contrapunctus VI”(异域风格赋格),费希尔深入探讨了其“法国序曲”元素的融入,以及如何通过节奏的对比来区分两个主题。 3. 镜影赋格的终极挑战(Contrapunctus XIII a & b): 镜影赋格被认为是巴赫对人类智力与音乐美学边界的终极挑战。本书不仅展示了其结构上的镜像对称性,更探讨了其哲学含义——音乐如何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被“观看”。费希尔详细绘制了这两首赋格声部转换的精确图表,是目前市面上最详尽的解析之一。 4. 未完成的终章:四声赋格与“B-A-C-H”动机 对于最后两首、通常被认为是未完成的四声赋格,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巴赫在此处引入的“B-A-C-H”(降B-A-C-H)动机的象征意义。费希尔认为,这个动机不仅是作曲家签名的体现,更是对前作所有技巧的总结,是其生命终点前对“完美”的追求与妥协的体现。 第三部分:历史回响与诠释的演变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分析巴赫的创作,更在于追溯这部不朽之作在后世的生命力。 1. 早期传播的迷雾: 费希尔查阅了大量档案,澄清了《赋格的艺术》在巴赫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音乐界被忽视或误解的现象。 2. 浪漫主义的“发现”与重塑: 重点分析了舒曼、门德尔松等浪漫主义作曲家对赋格的重新诠释。这些诠释如何在保留结构严谨性的同时,加入了更丰富的情感色彩,为现代演奏奠定了基础。 3. 录音时代的挑战: 现代录音技术使得演奏者可以更清晰地分离巴赫的各个声部。本书最后对比了数位著名演奏家(如古尔德、穆蒂等)在速度、音色和对位清晰度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引导读者形成自己对这部“百科全书式”作品的理解。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古典音乐的深度结构感兴趣的读者: 音乐学院学生和作曲专业人士: 作为理解复调音乐的权威参考书。 钢琴、管风琴演奏家: 提供演奏指导和对作品结构的全面认知。 古典音乐爱好者和深度听众: 将带给听众更清晰的聆听框架,使每一次聆听都能发现新的精妙之处。 --- 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高峰:《唐诗意象的自然哲学》 作者: 钱鸿志 出版社: 文源学社 出版年份: 2024年春季增订版 导言:意象作为宇宙的微观模型 钱鸿志教授的《唐诗意象的自然哲学》是一部开创性的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它超越了传统的“主题分析”或“风格流派”梳理,转而聚焦于唐代诗人如何在诗歌中运用和组织自然意象(如月、风、水、山、花、柳)来构建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本书认为,唐诗的永恒魅力并非仅仅在于辞藻的华美,而在于其意象选择与组合中蕴含的中国古典“道”的体现。 本次增订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对晚唐诗人(如李商隐)意象体系的新研究,并引入了更多的跨文化比较视角。 第一部分:意象的生成与分类——从感官到形而上 本书开篇即对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定义。钱教授强调,意象并非简单的景物描绘,而是凝固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心理的符号。 1. “月”的文化生命周期: 钱教授详细区分了“明月”、“孤月”、“寒月”、“玉盘”等不同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情感光谱。他指出,中唐以前的月亮多与“边塞思乡”相关联,而晚唐的月亮则更多地指向“存在的虚无”和“个人情思的内敛”。 2. “水”的哲学张力: 水在唐诗中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既是“逝者如斯夫”的永恒流逝,也是“大江东去”的磅礴力量。本书通过对比王维的“禅意之水”与李白的“浪漫之水”,剖析了不同诗人如何利用水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抗拒或接纳。 3. 山的“静”与“动”: 山的概念在唐诗中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静默如“泰山之重”,象征着道德的坚守;而动态如“蜀道之难”,则体现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第二部分:意象的交织与哲理的显现 此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着重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并置与对比,构建出完整的哲学命题。 1. 动静对立的张力结构: 钱教授深入分析了“风”与“松”的组合、“花”与“雪”的交锋。例如,在杜甫的诗中,“飞花”与“残雪”的并置,并非仅仅是四季更迭的描述,而是对人生苦难与瞬间美好的残酷对比,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关怀精神。 2. 意象的“移情”与“借代”: 本书着重论述了唐诗中意象如何超越其物理属性,成为情感的直接投射。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诗人如何将抽象的情绪(如孤独、激愤、超脱)巧妙地嫁接到具体的自然物象上,从而实现了情感表达的含蓄与张力。 3. 禅宗与道家思想对意象的形塑: 钱教授明确指出,盛唐诗歌中意象的空灵感,深受禅宗“万物皆空,随缘而生”思想的影响。山水田园诗派正是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提炼,实现了诗歌与哲学的完美融合。 第三部分:晚唐意象的转向与“幽微之境” 增订版重点关注了晚唐时期,在社会动荡背景下,诗歌意象如何从盛唐的宏大转向内敛和私密。 1. “蝶”与“雾”的象征意义: 在李商隐的诗中,“蝶”不再是庄周梦蝶的哲学思辨,而更多地指向了难以言说的爱情与失落感。而“雾”则取代了盛唐的“烟”,成为笼罩个体命运的、更具不确定性的意象。 2. 细节的放大与意境的碎片化: 晚唐诗人倾向于捕捉瞬间的、易逝的感官体验,而非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观。本书分析了对“苔痕”、“露珠”、“残阳”等微小意象的精细刻画,揭示了这种转向背后的时代焦虑。 结语:意象的“再激活” 钱教授最后总结道,唐诗意象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它们如同一个高度浓缩的基因库,后世的读者和创作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经典意象的重新排列和想象,不断激活和更新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 本书结构清晰,论证扎实,不仅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也为所有热爱唐诗的读者提供了理解诗歌深层逻辑的钥匙。它是一部真正能帮助读者“看见”唐代诗人眼中世界的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对各种钢琴练习曲的研究可谓是“阅书无数”。然而,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并将其视为珍宝的,却屈指可数。这套《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绝对是其中之一。当我翻开它时,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性和深刻的音乐性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练习曲集,更是一部关于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演变的精妙指南。每一首练习曲都针对性地解决了一定的技术难题,但同时又承载着作曲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语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曲上的独到眼光,它们涵盖了大小调的各个方面,既有广为人知的经典,也有一些被低估的遗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套书不仅是技术训练的宝贵财富,更是理解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拓展音乐视野的绝佳途径。我已经在课堂上向我的老师推荐了这套书,我们都认为它极具研究价值和演奏意义。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艺,更是为了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知。在众多练习曲中,《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并非只是枯燥的技术堆砌,而是将每一首练习曲都打磨得如同精美的艺术品。它们像是用音符写成的诗篇,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我常常在练习时,沉浸在那些如梦似幻的旋律中,感受着作曲家细腻的情感世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能够有效地锻炼我的手指技巧,让我能够更加自如地驾驭乐器,又能够引导我去思考音乐的内涵,去体会那些隐藏在音符背后的故事。附带的光盘,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指导和启发,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和风格。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这套书,它是我钢琴学习道路上不可多得的伴侣。

评分

这套《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真是让我惊喜连连,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理解的新大门。我一直对肖邦、李斯特那些风格的练习曲情有独钟,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学院派,要么就是排版不佳,很难让我沉浸其中。拿到这本《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时,首先就被它精美的设计吸引了,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完全没有那种廉价感。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编排实在是太用心了!每一首练习曲都经过精心挑选,涵盖了大小调的各个方面,而且“浪漫”二字绝非虚名,这些曲子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既有炫技的华丽,又不乏细腻的抒情。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它们就像是一段段未完待续的故事,让我可以在指尖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情节。光盘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专业演奏家是如何诠释这些作品的,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灵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曲集,更是一次音乐的旅程,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练习过程。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寻找一套能真正触及我内心深处、同时又能有效提升我钢琴技巧的练习曲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练习曲,但很多都显得过于技术导向,缺乏音乐性,或者是反过来,音乐性很强但技术难度又难以驾驭。当我看到《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原版)》这个名字时,心里其实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浪漫”这个词有时候会被滥用。但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我的疑虑完全被打消了。它所收录的练习曲,每一首都像一颗饱满的珍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仅是技巧的锻炼,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悟。我在练习的过程中,仿佛能听到作曲家在低语,诉说着他对爱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情与思考。这本书的排版清晰,标注也很到位,对于我这样需要反复琢磨细节的乐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每一首曲子,感受它们带来的每一次心灵的碰撞。

评分

我是一位对古典音乐,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体现浪漫时期音乐精髓的练习曲,因为我相信,通过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演奏技巧,更能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收到这本《钢琴24个大小调浪漫练习曲》时,我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所吸引。打开书页,我立刻被那些优美的乐谱和充满诗意的标题所打动。这些练习曲仿佛是大海中的波涛,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温柔缱绻,每一首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丰富的情感色彩。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它们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像某些练习曲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技术与音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常常在练习的时候,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沙龙,感受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优雅与激情。附带的光盘更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我相信通过仔细聆听和模仿,我的演奏水平一定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评分

企鹅经典好书,收了慢慢看

评分

教材很好,质量没问题,放心使用,光盘也无问题。

评分

教材很好,质量没问题,放心使用,光盘也无问题。

评分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不错哟,里面也清晰,实用方便

评分

这套练习曲都很好

评分

不错哟,里面也清晰,实用方便

评分

教材很好,质量没问题,放心使用,光盘也无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