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成于9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是蒋勋先生的代表作。“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的卖弄和专家的炫耀之心,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依照朝代的次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周密地连缀起各个流派与名家,文笔简明生动,亲切有趣,闪烁着真知灼见,*终成为一本有血有肉的中国美术史入门书。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湾文化大学历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序
绘画的开始9——绘画的观察、思考与表达
象形文字
旦
象
彩陶
半坡出土的彩陶
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
直线和曲线
线条、涂面和留白
黑陶
刻、印、拓
商周29——农业社会对绘画题材的影响
铜器
动物画
人物画
春秋战国37——绘画观念和技巧的大进步
帛画
写实肖像画
汉43——绘画的多样化以及书画同源
帛画
写实和想象的结合
壁画
墓室壁画的人、事、物
砖画(画像砖)
社会生活的景象
神话
漆器
……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艺术史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美术史是那种枯燥乏味、充满专业术语的学科,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事功力一流,仿佛带着你在时间的长河里漫步,从古代的洞窟壁画到近现代的流派纷呈,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晰易懂。更绝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和年代,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哲学、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它会把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精神内核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明白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东方哲学思想,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这幅画画得很好看”的层面。读完之后,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名作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更深的敬意,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审美世界的大门,收获太大了。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类“普及读物”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它为了追求流畅性而牺牲了专业性。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保持科普性的同时,对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艺术家的思想核心把握得相当精准和深刻。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议题,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可以被大众消化的信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不同媒介——从书法到陶瓷,从玉器到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跨领域的探讨,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它教会我如何“看”艺术,而不是仅仅“欣赏”艺术。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关于形式与精神、实用与审美之间的关系,这本书的思辨价值远超一般的美术史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但更核心的价值在于它给予读者的思维工具。我感觉自己像是被赋予了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往中国传统审美体系的大门。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新颖,不拘泥于传统的断代史叙事,而是常常从一个具体的艺术母题入手,然后层层剥茧地追溯其在数千年间的流变和意义的深化。这种“点到面”的写作手法,使得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记忆和理解都变得非常有效。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建筑的比例,还是日常器皿的造型——都多了一层对“美”的感知和判断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美术史的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中国式审美品味的入门指南,收获的远超预期。
评分对于一个常年接触西方艺术史的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和深入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我惊喜地发现,中国艺术史的脉络远比我过去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彩得多。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过渡时,逻辑性非常强,它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朝代之间艺术风格的承接与断裂。比如,它对宋代院体画的精致与文人画的超脱之间的张力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明白了审美取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内在的辩证关系。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艺术理念,比如“气韵生动”的内涵,也有非常现代和深入的阐释,让这些古老的词汇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被理解和体会的审美标准。这本书无疑是拓宽我艺术视野的一部力作。
评分我原本对中国古代艺术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几张图片,总觉得那些雕塑和绘画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秘籍”。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用最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沉睡在博物馆深处的艺术品“唤醒”了。它擅长捕捉细节,比如分析某一时期青铜器纹饰的演变,是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权力结构和礼仪制度。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原本冰冷的文物瞬间有了鲜活的故事感。我特别喜欢作者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和背景知识,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想象,让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幅画或一件雕塑,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巨大历史文化图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好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