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誌略 海外紀事

安南誌略 海外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越] 黎崱 著,武尚清 校
圖書標籤:
  • 曆史
  • 安南
  • 越南
  • 海外遊記
  • 誌略
  • 紀事
  • 風土誌
  • 文化
  • 旅行
  • 古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20373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7744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安南誌略:海外紀事》六捲,清康熙中廣州長壽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順化政權阮福週之請,渡海赴越,在順化、會宣一帶居留一年半,於次年鞦歸國。大汕將他卦越經過及在越南的見聞,加上他在越南所寫的詩文,撰成《海外紀事》一書。此書對瞭解十七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曆史和中越關係、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因此將它整理齣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外交通史籍叢刊”的一種。《安南誌略》是越南人黎崱於十四世紀在中國撰寫的一部越南史誌,原書共20捲,現存19捲,比較全麵地闡述瞭越南的曆史、地理、特産、風俗、製度,尤其是越南同中國的關係。它是自遠古至元朝這一階段最早的一部頗具規模的越南通史,比較真實地反映齣中越兩國在種族、文化上的共同淵源,在經濟、政治上的緊密聯係。為當代人研究越南史,中越關係史提供瞭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本書為點校本,更便於讀者閱讀。
  《海外紀事》六捲,清康熙中廣州長壽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順化政權阮福週之請,渡海赴越,在順化、會宣一帶居留一年半,於次年鞦歸國。
  大汕將他卦越經過及在越南的見聞,加上他在越南所寫的詩文,撰成《海外紀事》一書。此書對瞭解十七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曆史和中越關係、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因此將
  它整理齣版。

目錄

前言
岸吟香巍明
岸吟香凡例
黃丕烈題讖
安南誌略捲首
安南誌略序(十一篇)
自序
總序

安南誌略捲第一
郡邑
唐安南都護元隸州郡

風俗

邊境服役
古躋
測景

安南誌略捲第二
大元韶製
前朝害命

安南誌略捲第三
大元奉使
前朝奉使

安南誌略捲第四
徵封逗餉
前朝徵封

安南誌略捲第五
大元名臣往後害同
前朝害疏

安南誌略捲第六
錶章
前代害錶

安南誌略捲第七
漠交州九真日南刺史太守(附三圓時刺守)
安南誌略捲第八
六朝交州刺史都督交趾九真日南太守

安南誌略捲第九
唐安南都督都詩經略使交愛罐三郡刺史

安南誌略捲第十
雁代羈臣

安南誌略捲第十一
趟氏世傢
丁氏世傢
五代時酒寤
黎氏世傢

安南誌略捲第十二
李氏世傢

安南誌略捲第十三
隙氏世傢
內附侯王

安南誌略捲第十四
學校
章服
官製
刑政
兵製
曆代遣使

安南誌略捲第十五
人物
物彥

安南誌略捲第十六
親記
曆朝名賢親題

安南誌略捲第十七
至元以來名貿奉使安南蒔
玉堂諸公贈送天使詩序

安南誌略捲第十八
安南名人詩
安南誌略捲第十九
固誌歌
敘事

安南誌略跋語
錢大昕讀乞題黻
黃丕烈跋語兩則
附:黃丕烈選綠杜謇言旅居安南詩一首

附綠:
(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害史部載靚類安南
誌略提要
(二)上海古籍書店復印本安南誌略害末附
黃丕烈跋語兩則
(三)岸吟香害後

精彩書摘

  岸吟香說明
  綜一國之古今政治人物山川風俗而記載之,其惟誌乎!蓋誌猶史也,所以備掌故而資經濟者。元季越南愛洲人黎崱景高嘗輯《安南誌略》二十捲,紀事詳核,足稱信史;惜闆久失傳,而書亦絕罕。餘得錢竹汀少詹曾手校之五硯摟舊藏本一帙。因念方今法、越有事,必有留心經濟之士,欲得而先睹為快者。爰亟付聚珍印行,以公海內雲爾。
  明治十七年二月題於樂善堂中
  東京 岸吟香並書
  本師《海外紀事》序
  大越彈丸,負山環海,斬蓬蒿、驅犀象而奠居者,纍十三世矣。寡人不敏,弱齡纘緒,常懼隕越,以遺前人羞。兢兢業業,日與二三臣工,商所以子惠元元之道。有年而政不加修,闢土疆而兵興無時,肅官箴而籃簋弗飭,務休養而鮮飽,猶聞翳惟餘辜也。間考往籍,知為治之要,在於得人。秦得百裏妥於虞;晉得由餘於戎,丕豹、公孫枝於楚,二國遂霸。由是言之,任賢緻治,自昔為然。

前言/序言

  
《山海秘聞錄》 捲一:雲夢澤畔的古老傳說 自古以來,長江之畔的雲夢澤便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那些世代居住於此的漁民和樵夫,口口相傳著關於澤中異獸與水下古國的傳說。本書伊始,便將讀者帶入這片煙波浩渺的水域,探尋那些被曆史塵封的記憶。 第一章:漁火闌珊處的低語 夜幕降臨,漁火點點,映照著水麵起伏的波紋。《山海秘聞錄》的開篇,並非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最底層的民間口述。我們記錄瞭當地老人講述的,關於“鼉龍”的傳說——一種體型巨大、能呼風喚雨的生物,據說守護著澤底一座沉沒的城池。這些故事,往往在篝火旁,伴隨著辛辣的米酒和古老的歌謠流傳。它們是當地人對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是他們生活哲學的縮影。 第二章:荷塘深處的石碑 在一次偶然的枯水期,一支考察隊在澤心的一處淺灘發現瞭被淤泥半掩的巨大石碑。碑文殘缺不全,但依稀可見描繪著奇異的圖騰和描摹某種“天外來客”的文字。本書詳細考證瞭石碑上的符號,結閤瞭上古甲骨文的殘存綫索,推測齣這可能與黃河流域文明形成之前,長江流域存在著一個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的可能性。我們對比瞭殷墟齣土的青銅器銘文,試圖從中找到相互印證的文化符號。 第三章:霧鎖蘆葦蕩的怪聲 雲夢澤的霧,是齣瞭名的濃重且持久。書中有專門一節描述瞭霧中聽到的怪聲。有人說是巨獸的低吼,有人說是某種機關發齣的嗡鳴。本書通過聲譜分析和當地目擊者的描述交叉比對,提齣瞭一種“地熱活動引發的共振”理論,但同時也留下瞭懸念——這種聲音是否真的與傳說中的水下城池有關?我們采訪瞭幾位聲學專傢,試圖用科學的方法解構這些“靈異事件”。 --- 捲二:巴蜀秘境與巫山神女 巴蜀之地,自古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神秘的巫術文化聞名。本捲將目光投嚮四川盆地的腹地,探尋那些被高山阻隔的隱秘角落。 第四章:夜郎古國的邊陲遺跡 雖然夜郎國的主要活動區域在西南夷,但其影響力輻射到瞭巴蜀東部的邊緣地帶。我們沿著古代鹽道和茶馬古道,考察瞭幾個被地圖遺漏的小村落。在其中一個名為“罈子壩”的地方,發現瞭一批獨特的陶棺葬群。這些陶棺造型奇特,內部隨葬品多為玉石和象牙製品,顯示齣與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審美體係。本書重點分析瞭陶棺上雕刻的“人首蛇身”圖騰,並將其與楚文化的蛇崇拜進行瞭對比研究。 第五章:巫山十二峰的地理之謎 巫山,不僅是神話的源頭,更是地質構造的奇觀。本書以地理學的視角切入,詳細描繪瞭巫山十二峰的形成過程,並著重研究瞭其中一峰——“望歸峰”的獨特磁場現象。當地流傳著“神女在此留下一枚玉璧”的傳說,而現代儀器測量顯示,該區域的磁場強度異常。我們探討瞭這是否與古代巫師利用天然磁場進行祭祀活動有關。 第六章:巴蜀鬼道的殘餘術法 “鬼道”,是巴蜀文化中最令人敬畏的部分。它融閤瞭薩滿教、民間信仰和一些失傳的煉丹術。我們深入探訪瞭至今仍堅持傳統儀式的幾個傢族,記錄瞭他們用於驅邪、祈福的復雜流程。書中收錄瞭數種罕見的草藥配方,並對比瞭其在《神農本草經》中的記載。然而,對於其中涉及“引魂”的秘術,我們持謹慎記錄的態度,僅呈現其儀式形態,不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效力驗證。 --- 捲三:嶺南蠻荒與百越風物 嶺南之地,氣候濕熱,多瘴氣,自古以來便被中原視為“蠻荒之境”。這裏的百越民族,擁有自己獨立且色彩斑斕的文化體係。 第七章:北迴歸綫上的鼓聲 當我們進入廣西和貴州交界地帶時,發現瞭一種與漢族習俗迥異的乾欄式建築。當地壯族和侗族的祭祀活動,以宏大的鼓樓和復雜的歌圩文化為核心。本書記錄瞭一次名為“跳坡”的盛大節日,重點分析瞭其舞蹈動作中蘊含的農耕和狩獵的模擬元素。我們特彆留意瞭祭祀中使用的“銅鼓”,這些銅鼓的鑄造工藝極為復雜,其上的花紋圖案包含瞭對日月星辰的觀測記錄。 第八章:南海潮汐中的珍珠獵人 在廣東的沿海地區,依然存在著以潛水采集珍珠為生的疍民。這些疍民常年漂泊海上,與外界交流甚少,形成瞭獨特的海洋文化。書中詳細描述瞭他們采集深海珍珠的艱辛過程,以及他們對海洋氣候的精準預判能力。他們相信海中棲息著“海龍王”,並發展齣瞭一套完整的“祭海”禮儀,以求得平安和豐收。 第九章:古越陶器的神秘釉色 在福建閩江流域,齣土瞭大量戰國至漢代的越窯青瓷殘片。這些青瓷的釉色,尤其是那種溫潤如玉的“秘色”,至今難以完全復製。本書邀請瞭當代陶瓷修復專傢,對殘片進行瞭化學成分分析,探討瞭古代煉丹術中可能使用的某些金屬氧化物,是如何被意外應用於製瓷工藝中,從而産生瞭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 捲末語:未竟的旅途 《山海秘聞錄》並非一部終結之作,它更像是一部行走的筆記,記錄瞭作者對中原腹地之外,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角落的探訪與思考。從雲夢澤的迷霧,到巴蜀的幽榖,再到嶺南的海岸,每一個地方都隱藏著未被完全解讀的密碼。本書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古代的傳說與現代的考古發現,讓那些沉睡於曆史深處的“秘聞”,得以重見天日。這片古老的土地,其廣袤與深邃,遠非一部書捲所能盡述。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讀完瞭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叫《環球史鑒》。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曆史教科書,更像是一部跨越時空的思想探索之旅。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人類文明從遠古萌芽到現代科技飛躍的漫長曆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不同文化交匯點的分析,比如絲綢之路沿綫的貿易與思想碰撞,那種波瀾壯闊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文字的運用非常考究,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魅力,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尤其是在探討“技術革命如何重塑社會結構”那一章,作者提齣瞭幾個非常新穎的觀點,讓我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現代生活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隻是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啓發我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對於任何對人類社會演變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它提供的視角是如此獨特和全麵,讓人讀罷掩捲深思,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最近得空研究瞭一下《全球貿易網絡變遷史》,這本書的內容對我這個長期關注經濟動態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它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經濟學術語,而是通過追蹤幾百年來關鍵商品(比如香料、棉花、石油)的流嚮,清晰地勾勒齣瞭全球化進程中的權力轉移軌跡。敘述方式非常側重於“故事性”,比如通過描述一次關鍵的航海路綫開闢,或者一次重要的關稅談判,來串聯起宏觀的經濟趨勢。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不同國傢利益衝突時,保持瞭一種罕見的平衡感,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精準地指齣各方博弈的本質。書中的圖錶製作也非常齣色,數據可視化做得直觀易懂,能讓人一眼看齣不同曆史階段的貿易重心變化。讀完後,我對目前正在發生的一些國際貿易摩擦的深層邏輯有瞭更清晰的理解,感覺自己好像掌握瞭一套解讀當代世界經濟新聞的“底層代碼”。這是一本兼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佳作,推薦給所有關注世界經濟脈絡的商業人士。

評分

最近翻閱《古代文明的密碼》,感受到瞭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刁鑽,它沒有像傳統史書那樣按照時間綫推進,而是聚焦於幾個關鍵的古代文明(如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河榖、瑪雅)在文字、曆法和建築上的共同挑戰與差異化解決方案。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考古學傢般的嚴謹,每一個論斷後麵都有詳實的文物證據作為支撐,使得整本書的論述充滿瞭令人信服的力量。閱讀體驗上,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專注度,因為其中涉及瞭大量的符號學和早期數學概念的解讀,但一旦你進入狀態,那種破解謎題的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書中對巴比倫泥闆的釋讀部分尤其精彩,它展現瞭人類早期如何試圖量化和理解宇宙秩序的艱辛曆程。總的來說,對於那些癡迷於探尋人類早期智慧結晶的“硬核”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既專業又引人入勝的解讀框架,絕對值得反復研讀和思考。

評分

我剛剛看完瞭一本名為《現代藝術的叛逆者》的書,說實話,它的觀點非常激進,完全顛覆瞭我對“美”的傳統認知。這本書的主體內容圍繞著二十世紀初到中期的幾位關鍵藝術傢的創作理念展開,比如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驅們,他們如何故意打破既有的審美規範,將潛意識和日常的荒謬感直接搬上畫布。作者的文字風格是那種充滿批判精神和現代思辨色彩的,讀起來就像是直接參與瞭一場關於藝術本質的激烈辯論。書中對色彩理論和構圖的分析非常深入,但它最終的落腳點在於藝術如何成為一種社會批判的工具。我尤其喜歡它對“非連續性敘事”的探討,這不僅是繪畫技巧,更是一種對主流價值觀的無聲反抗。這本書有點挑讀者,如果你期待看到對古典油畫的贊美,那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你渴望挑戰自己的審美邊界,理解藝術如何從“模仿自然”轉嚮“錶達內心”,那麼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效的興奮劑,讓人耳目一新,甚至有點“心潮澎湃”。

評分

手上這本《世界地理奇觀》簡直是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翻開的第一頁我就被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插圖吸引住瞭,每一張照片都像是直接從國傢地理雜誌上裁剪下來的一樣精美絕倫,色彩飽滿,細節清晰可見。這本書的重點顯然放在瞭那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上,從亞馬遜雨林的深處到南極冰蓋的邊緣,作者似乎帶領我們進行瞭一次說走就走的探險。更棒的是,它沒有停留在單純的景觀羅列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地理奇觀背後的地質成因和生態係統。比如,在描述馬裏亞納海溝時,文字中透露齣的敬畏感是真實的,它讓你意識到地球的遼闊和人類的渺小。語言風格非常生動活潑,像是鄰傢那位熱愛旅行、知識淵博的朋友在給你分享他的遊記,充滿瞭熱情和探索欲。如果你正計劃一次環球旅行,或者隻是想足不齣戶領略地球之美,這本書絕對是最好的嚮導。它完美地平衡瞭藝術美感和科學深度,是傢裏書架上最值得炫耀的一本“鎮宅之寶”。

評分

給彆人買的,還算可以瞭

評分

大汕將他卦越經過及在越南的見聞,加上他在越南所寫的詩文,撰成《海外紀事》一書。此書對瞭解十七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曆史和中越關係、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因此將

評分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已經收集9本瞭。。。繼續收藏,下一步《唐大和上東徵日本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評分

丁氏世傢

評分

安南誌略捲第九

評分

(三)法顯帶迴並譯齣的《大般泥洹經》六捲,在中國最先傳遞瞭標誌大乘佛教發展新階段思想的“佛性”論,鼓吹一切眾生皆有與佛一樣的本性(佛性),人人可以成佛。然而此經尚未提齣“-闡提”(善性滅絕的惡人)也有佛性的主張。在法顯以前到達建康的鳩摩羅什的弟子竺道生(355-434年),在法顯譯齣《大般泥洹經》後,立即深入鑽研,“剖析經理,洞入幽微,乃說一闡提人皆得成佛”。(《高僧傳》捲七《道生傳》)當時北涼曇無讖所譯四十捲本《大涅槃經》尚未傳到江南,道生是從簡單的邏輯推理提齣這一結論的。既然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一闡提”是眾生,當然也有佛性,也能成佛。因為道生是“孤明先發”,沒有佛經的根據,受到當時守舊的僧人的攻擊,一時被開除僧團,直到《大涅槊經》傳到江南,他纔得以恢復名譽。道生是南北朝時期涅槃學派的創始人,對推動中國佛教義理的發展,文化思想史上心性學說的傳播,影響很大。

評分

安南誌略捲第一

評分

曆朝名賢親題

評分

《安南誌略:海外紀事》六捲,清康熙中廣州長壽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順化政權阮福週之請,渡海赴越,在順化、會宣一帶居留一年半,於次年鞦歸國。大汕將他卦越經過及在越南的見聞,加上他在越南所寫的詩文,撰成《海外紀事》一書。此書對瞭解十七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曆史和中越關係、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因此將它整理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