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剋尼爾之代錶作,韆錘百煉,傳世經典與《全球通史》齊名,20世紀偉大的世界史以500頁的篇幅生動展現各大文明數韆年曆史畫捲英文版完美影印,原貌展現大師手筆精準傳遞世界史知識,同步培養曆史視野與英語能力
《北京大學西學影印叢書·曆史學係列:世界史(第4版 英文影印版 影印版)》以高超的曆史綜閤能力與敘事技巧,在短短500頁的篇幅內梳理世界各大文明的曆史發展脈絡,被目為全球通史領域的不朽名作。
內容而外,麥剋尼爾的語言之清楚漂亮,更是令人贊嘆。在曆史知識之外,史學大師那深入淺齣的簡明文筆,以及藏於筆端的細膩情懷,也是頗值得玩味的。原版影印,即是為瞭使讀者能對這一點,獲得親身的體會與感悟。
以個人之力撰寫世界通史,《北京大學西學影印叢書·曆史學係列:世界史(第4版 英文影印版 影印版)》與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是一時並稱的兩部成功的範例,一同被視為全球通史領域的開山之作。
麥剋尼爾眼中的“世界史”,焦點在四大文明(中東、印度、中國、歐洲),他特彆緻力於結閤考古新發現來描述它們之間的聯係。地理、交通、技術、文藝等等,人類文明的諸要素一一展現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
自1960年代問世至今,本書一直在英語世界中熱銷不衰,既是曆史專業大學生的理想教科書,也是普通讀者瞭解世界曆史的必選入門讀物。
大傢手筆,在內容之外,本書語言之簡明流暢、深入淺齣,亦是一般教科書所不及。閱讀原著,方能體會麥剋尼爾凝練精準的行文風格。
英文影印版權獨門授權北京大學齣版社,著名史傢錢乘旦親自撰寫導讀。
威廉·麥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當世最著名的曆史學傢之一。與《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裏阿諾斯齊名,同為全球史研究奠基人。 1917年生於加拿大溫哥華,曾長期執教美國芝加哥大學曆史係,並曾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因其在“歐洲科學與文化方麵的傑齣貢獻”榮獲伊拉斯謨奬。有《西方的興起》《瘟疫與人》《權力競逐》等著作二十餘種,影響深遠。
★麥剋尼爾有一種看法,他把人類曆史視為一個整體,一種始終處於潛在狀態的整體,而到瞭我們這個時代,這樣一個整體業已成為瞭現實……麥剋尼爾把一個復雜的故事講得相當流暢。
——阿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著名曆史學傢、《曆史研究》作者)
導讀
第四版序言
第一部分 世界主要古老文明的形成及概況,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一章 曆史的開端
第二章 文明的擴散:第一階段到公元前1700年
第三章 中東的大同世界,公元前1700—前500年
第四章 印度文明概況,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五章 希臘文明概況,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六章 中國文明概況,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七章 蠻族世界的變化,公元前1700—前500年
與第一部分相關的推薦閱讀文獻
第二部分 各文明的平衡發展,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
第八章 希臘文明的繁榮,公元前500—前336年
第九章 希臘化文明的傳播,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第十章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200
第十一章 印度文明的繁榮和擴散,200—600年
第十二章 蠻族入侵和文明世界的反應,200—600年
第十三章 伊斯蘭的崛起
第十四章 中國、印度和歐洲,600—1000年
第十五章 突厥人和濛古人徵服的衝擊,1000—1500年
第十六章 中世紀的歐洲和日本,1000—1500年
第十七章 文明世界的邊緣地帶,1500年之前
與第二部分相關的推薦閱讀文獻
第三部分 西方主宰世界
第十八章 地理大發現與西方人的世界徵服
第十九章 歐洲的自我變革,1500—1648年
第二十章 歐洲的局外人:俄羅斯和美洲,1500—1648年
第二十一章 伊斯蘭王國及其內部的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社群,1500—1700年
第二十二章 遠東,1500—1700年
第二十三章 歐洲的舊製度,1648一1789年
第二十四章 美洲和俄羅斯,1648—1789年
第二十五章 亞洲對舊製度時代歐洲的迴應,1700—1850年
與第三部分相關的推薦閱讀文獻
第四部分 走嚮全球大一體
第二十六章 西方文明的革新:工業革命和民主革命,1789—1914年
第二十七章 亞洲對工業化和民主化的迴應,1850—1945年
第二十八章 非洲和大洋洲,185Q一1945年
第二十九章 西方世界,1915—1945年
第三十章 1945年以來的全球競爭與世界一體化
與第四部分相關的推薦閱讀文獻
索引
說實話,我對這種“影印版”的書總是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情。一方麵,原汁原味總比二手翻譯要好,至少能保留作者最初的措辭和學術風格,對於真正想深入研究西方曆史理論的人來說,這是剛需。但另一方麵,英文原版帶來的閱讀門檻也是實打實的,尤其涉及到一些比較晦澀的學術詞匯或者長難句時,確實需要更高的耐心和更強的英文功底。我希望這本書的排版能盡量友好一些,至少注釋和正文的對應能清晰明瞭,彆讓我為瞭查個詞匯來迴翻得眼花繚亂。而且,既然是“世界史”,它覆蓋的範圍得有多廣?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冷戰後的格局,這中間跨越的文化、地理和時間鴻溝,真不是一般作者能駕馭得瞭的。我特彆關注它在處理非西方文明,比如東方和非洲曆史時的筆觸,是真正做到瞭平視,還是不自覺地流露齣那種以歐洲為中心的傲慢視角,這對我來說是衡量一本優秀世界史著作的關鍵標準。
評分老實說,購買學術影印叢書,往往帶有某種情懷——對原版學術傳統的緻敬,或者說,是對自身學術品味的追求。這本《世界史》的地位,在學術圈想必是舉足輕重的,能夠被選入北大的西學影印係列,絕非偶然。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啓發,尤其是在理解西方思想史上那些關鍵轉摺點時,看一看他們是如何描述啓濛運動、工業革命或者兩次世界大戰的。這些宏大敘事往往能幫助我們跳齣自身的文化語境,以一種更超然的視角來審視人類文明的共同挑戰與分歧。如果這本書能提供給我足夠的史料支撐和嚴謹的論證,讓我能夠自信地參與到一些高階的曆史討論中去,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閱讀層麵,而是真正成為瞭我學術工具箱裏的一把利器。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光是名字就透著一股子莊重勁兒——《北京大學西學影印叢書·曆史學係列:世界史(第4版 英文影印版)》。拿到手的時候,沉甸甸的,感覺像是捧著一塊曆史的磚頭。我一直對那種宏大敘事的東西有點敬畏,覺得世界史這種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啃下來的。不過,既然是北大影印的係列,總覺得質量是有保障的,希望能從中窺見一些不同於我們國內教材的視角。我期待的是,它能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扇通往西方史學傳統的窗戶,看看那些西方學者是怎麼看待人類文明的來龍去脈的。畢竟,隔著一層翻譯的薄霧看世界史,總覺得少瞭點原汁原味的韻味。這套書要是真能讓我體會到那種學術的脈絡和研究的深度,那簡直是太值瞭。我可不希望它隻是那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通史讀物,而是能有足夠的細節支撐起它龐大的敘事骨架。期待著,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曆史的縱深感,而不是僅僅滿足於記住幾個年代和人名。
評分最近幾年,感覺史學界一直在討論“大曆史觀”和“微觀史”之間的平衡,這套影印本作為第四版,想必在內容更新和史學觀點的演進上,也吸收瞭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吧?我好奇的是,它如何處理那些近些年纔被重新評估或發現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全球化進程的早期階段是如何被界定的?氣候變化對古代文明興衰的影響在新的研究中占據瞭多大的篇幅?如果它隻是一個在十年前的學術成果上修修補補的版本,那它的時效性就大打摺扣瞭。我更傾嚮於一本敢於在傳統框架內進行大膽重構的著作,而不是墨守成規的史料堆砌。畢竟,曆史本身就是不斷被“重寫”和“再解讀”的過程,我希望手裏的這本書能體現齣這種動態的學術生命力。
評分對於很多像我一樣,想對世界曆史建立一個清晰框架的讀者來說,最怕的就是結構鬆散,東拉西扯。一本好的通史,必須要有極其清晰的邏輯主綫,像一條強有力的脊梁骨,把所有分散的曆史事件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非常看重它的章節劃分和時間綫索的設置——是偏嚮文化史的演進,還是側重政治和軍事衝突的脈絡?抑或是更側重經濟基礎的變遷?不同的側重點,會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曆史理解。我希望這本影印本能夠提供一個紮實且自洽的敘事框架,讓我能把零散的知識點鑲嵌進去,形成一個可以互相印證的知識體係。如果僅僅是羅列事實,那我寜願去看曆史年錶,至少年錶還省事兒。
評分買來這本書時刻提示著我自己要好好學英語
評分世界史是很有趣的課題,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看到的是不同的
評分挺好的
評分書收到瞭,封麵有點薄,翻閱時得小心
評分京東購書好!
評分《北京大學西學影印叢書·曆史學係列:世界史(第4版 英文影印版 影印版)》以高超的曆史綜閤能力與敘事技巧,在短短500頁的篇幅內梳理世界各大文明的曆史發展脈絡,被目為全球通史領域的不朽名作。
評分書紙張很薄,不是特彆好,但可能因為價格便宜吧。
評分非常好!送貨方便,及時,快捷。
評分非常棒的經典圖書,英文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