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蕃志校释 职方外纪校释

诸蕃志校释 职方外纪校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汝适,杨博文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地理
  • 职方志
  • 宋代文献
  • 地方志
  • 文化史
  • 历史文献
  • 校释
  • 诸蕃志
  • 外纪
  • 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205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7746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0-04-01
页数:1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诸蕃志校释·职方外纪校释》为繁体横排版。《诸蕃志》是作者在任泉州地方长官时根据有关文献并与蕃客接触时所了解的海外材料编写而成,是研究宋代海外交通与贸易、中外关系的重要著作。校释者在过去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书中的地名、物产等作了详细的注释。《职方外纪》,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也传入了西方文化。《职方外纪》即为当时介绍西方地理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出现的世界地理的最早读物,对中国传统地理观念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考释都对书中的人名、地名都有解释,并附原名。

目录

前言
赵汝适序
李调元序
冯承钧序
卷上 志国
交趾国
占城国
宝瞳龙国
真腊国
登流眉国
蒲甘国
三佛齐国
单马令国
凌牙斯加国
佛囉安国
新拖国
监篦国
蓝无里国 细兰国
婆国
蔬吉丹
南毗国 故国
胡茶辣国
麻唯华国
注替国 鹏茄唯国
南尼华唯国
大秦国
天竺国
大食国
麻嘉国
拔国
弼琶唯国
勿拔国
中理国
饔蛮国
记施国
白连国
弼斯唯国
吉慈尼国
勿厮离国
芦眉国
木兰皮国
勿斯里国
遏根陀国
海上杂国
晏陀蛮国
昆仑层期国
沙华公国
女人国
波斯国
茶弼沙国
斯加里野国
默伽猊国
渤逸国
三峡 蒲哩噜
流求国
吡舍耶
新维国
倭国
卷下 志物
附录

前言/序言

  
《职方外纪》校释 一、 内容概述 《职方外纪》是中国古代一部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为李贄。全书共十二卷,以“职方”之名,取“掌天地之官”之意,意在以中国为中心,描绘和记录当时中国人所能认知到的外部世界。其内容广泛,不仅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各大洲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还涉及历史、物产、宗教、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 二、 版本考证与校释要义 本书校释本,以清康熙元年(1662年)武林叶氏刻本为底本,参校了多种宋、元、明、清以来的善本、钞本、刻本,力求还原《职方外纪》的原始面貌。校释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文字校勘: 对各本存在的异文、讹字、缺字、衍字进行细致辨析,审慎选择最优的字句,并对校勘的依据和理由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对一些古今异义字、音近字、形近字,会根据上下文、史料记载以及相关语言学知识进行考订。 2. 名物考证: 《职方外纪》中涉及大量外国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制度等,其中许多在古代文献中极为罕见。校释本对这些名物进行深入考证,力图追溯其源头,弄清其指代对象。考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地名考证: 结合当时的地理认知、航海记录、使团报告以及后世的地理发现,辨识《职方外纪》中描述的地区或国家。例如,对于书中提及的“亦失密”(Isthmus,地峡)、“莫斯科”(Moscow)等,会结合历史文献和地理知识进行解读。 人名考证: 考证书中提及的外国君主、使节、宗教人物等的身份和事迹。 物产考证: 辨识书中记载的各种动植物、矿产、香料等,并追溯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和途径。例如,书中对“胡椒”、“丁香”、“苏木”等香料的记载,会与当时的贸易路线和物产分布相结合。 制度风俗考证: 解释书中描述的外国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并与相关史料进行比对,以了解其真实性与局限性。 3. 史料补充与参照: 在校释过程中,会引用与《职方外纪》内容相关的其他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汉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宋史·外国传》、马可·波罗游记(汉译本)、《坤舆全图》、利玛窦等传教士的著作等,将《职方外纪》置于更广阔的史料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解读。通过这些参照,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职方外纪》的资料来源、成书过程及其在古代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地位。 4. 地理认知与时代局限: 《职方外纪》的成书年代,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尚有诸多局限。校释本会指出书中可能存在的地理认知偏差、信息不准确之处,并结合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信息传播渠道进行解释,展现古代中国人探索世界的勇气与智慧,以及其认知过程中的必然局限。例如,书中对美洲的描述,可能受到早期航海者零散信息的影响,存在模糊不清之处。 5. 语言风格与文学价值: 《职方外纪》的语言质朴流畅,文风古朴。校释本在尊重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对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其语言特点。同时,也会适当提及本书在古代文学中的一些价值,如其对后世地理著作、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 校释本的价值与意义 本校释本的出版,旨在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中外文化交流史、明清思想史的学者提供一个更为可靠、详尽的研究工具。 学术价值: 通过严谨的校勘和深入的考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职方外纪》的原貌,为学者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文本依据。对书中涉及的各类名物进行考证,有助于深化对古代中国对外认知、海外交流的理解。 历史价值: 《职方外纪》是明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本书的校释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认知及其变迁。通过对书中内容的解读,可以窥见明代晚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价值: 《职方外纪》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书的校释,有助于发掘和传承其中蕴含的珍贵文化遗产,增进读者对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精神的认识。 教育价值: 本书的校释成果,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如历史学、地理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外关系史等)的教学参考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地理学知识及其历史背景。 四、 结构编排 本书的编排力求清晰明了,便于读者查阅。 前言: 介绍本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版本源流、校释体例以及本书的学术价值。 校释正文: 按照《职方外纪》的卷次、篇章顺序,逐字逐句进行校释。每条校释内容,先列出校勘的异文,然后进行考证、注释,并引述相关史料作为佐证。 附录: 可能包含相关的历史地图、外国地名对照表、人名索引、重要参考文献等,以进一步丰富本书的内容,方便读者参考。 索引: 提供详尽的字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五、 结语 《职方外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古代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本书的校释,正是为了让这部珍贵的古代文献得以更清晰、更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其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学者和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满意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此书,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那些古色古香的辞藻,严谨细致的考证,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对一些史料进行解读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既不轻易否定,也非一味附和,而是基于大量的旁征博引和逻辑推演,为读者呈现一个尽可能接近真相的图景。书中对一些地名、物产、风俗习惯的解释,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博学与观察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并非仅仅是翻译或转述,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让这些尘封已久的文字重新焕发出生机。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地理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文献的细节性研究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经典的文本需要在细致的校勘和深入的释义中才能被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更清晰地看到古人是如何认识和描述世界的。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地理位置,或是那些在现代已经湮灭的物种,书中是否有详尽的考证和合理的推测?对于书中提及的那些早已消失的文化符号和历史事件,是否有深入的解读,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历史理解的深化,让我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思维的提升,成为我学术探索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分

我对古代地理学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深度学术探索的渴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关键性的地理概念、历史事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细节进行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古代的地理疆域、贸易路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模式。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史料差异和学术争鸣,书中是否能提供清晰的梳理和合理的解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我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启迪者,帮助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更清晰的航向。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古代智慧的古籍文献抱有深深的敬意。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了解中华文明独特性的重要窗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些文献的绝佳机会。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词汇,领略古人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及他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和观察。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够在我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提供清晰的导引和深入的解读,让我能够跳出字面意思的局限,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甚至是洞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旅程,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精美,封面选用的材质和色彩都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外观就能感受到编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一直对古代中国与海外的交往历史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记录了异域风情和贸易往来的文献。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想象着书中会描绘怎样的地理景象、风土人情,以及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古代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触摸到那个遥远时代的脉搏。这本书无疑是送给对历史地理、中外交流感兴趣的朋友的绝佳礼物,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呈现都令人满意,是一次充满期待的购买。

评分

《东晋求法高僧法显和佛国记》选编二零零七年及二零零九年在东晋高僧法显故乡——山西临汾举行的两次“法显与《佛国记》”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三十五篇,详细论述法显(?-四三二年前)不惜身命赴印求法的艰苦卓绝事迹及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的爱国精神,并对法显《佛国记》内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评述。书后附有新校《佛国记》《法显传》及《智严、宝云、慧嵬传》。其中主要的学术论文达到了当代法显和《佛国记》研究的前沿水平。

评分

海上杂国

评分

弼琶唯国

评分

流求国

评分

新维国

评分

木兰皮国

评分

蓝无里国 细兰国

评分

麻嘉国

评分

渤逸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