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限量版陶艺作品?《陶艺制作圣经》对于学生、爱好者和任何对黏土这种材料有兴趣的人来说,是实践与灵感的来源。《陶艺制作圣经》对不同种类的制陶过程与技术提供了深入的介绍,并配有详尽且简单易学的说明。
《陶艺制作圣经》所演示的技术,采用开放式的诠释而非指令、说明书似的语气,从不建议只有一种方法可达成目标;《陶艺制作圣经》也不会指出应做什么东西;成型步骤如同机械构件,在探索技术的可能性的同时拥有更多创作上的自由;用非传统的方法挑战传统的方法;我们也会探讨新的技术和操作实践。目的是鼓励读者的实验性和好奇心,为将来的陶艺创作建立自信心,并打下坚实基础。
《陶艺制作圣经》中包含完备的陶艺知识,从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到陶艺作品的制作的前后期技巧等一应俱齐,其中百余幅精美陶艺作品的展示及相关简介更是让读者对陶艺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陶艺制作圣经》收录了世界各地的陶艺工作室及艺术画廊信息,相信您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
★详实完备的陶艺知识一网打尽
★百余幅精美陶艺作品展示及相关简介
★高清图文介绍,制作过程通俗易懂
★收录世界各地陶艺艺术信息
《陶艺制作圣经》--从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完全指南是一本名副其实的陶艺圣经。
《陶艺制作圣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材料与工具、塑形技术、釉色及烧制、装饰及打磨技法以及相关资料。除介绍材料及基础制作工艺外,《陶艺制作圣经》还收录有位于世界各地的陶艺工作室及艺术画廊信息,帮助读者充分地延展和扩充相关知识。每个篇章中收录的艺术家简介为读者揭秘知名陶艺制作家的成长历程。
《陶艺制作圣经》第一部分——材料与工具,选好对的材料与工具是陶艺制作基础也较为重要的部分,在这部分图文详细讲述了粘土的种类、烘干的步骤、陶瓷材料的存储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二部分——塑形技术,选好材料和工具之后如何给陶艺塑形成为制作陶艺为重要的部分,这部分直接决定了陶艺的成败与否,这部分讲述了泥条盘筑法的步骤、手工制作的方法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三部分——釉色及烧制,陶艺作品塑形之后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最后得到心仪颜色完美的陶具必须掌握好如何给陶器上色,以及如何烧制,这部分讲述了常见的施釉问题及解决办法、窑炉温度与窑炉控制、氧化烧制的过程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四部分——装饰及打磨技法,陶器烧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精致装饰和打磨,这部分讲述了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概述、打磨及抛光的方法等。
《陶艺制作圣经》最后一部分是相关资料,这部分中包含陶艺爱好者以及制作者想要了解的行业内相关资料,其中豪阔:实习基地、艺术画廊及博物馆、工厂及工作室、常用表格等等。
《陶艺制作圣经》中,除了技术和技能,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将一个具有强烈作者意识的概念通过材质使之应用化和实施化的过程。希望《陶艺制作圣经》能够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探索和自我完善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得任何技艺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并且通过实践,使黏土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路易莎·泰勒,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主修陶瓷与玻璃艺术。她创作的一系列餐具悉数被英国国际级画廊收藏,并先后于2006年、2007年获得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颁发的发展奖。除设立个人工作室之外,路易莎还在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陶瓷工艺学。作为自由设计师的她还为工业界开发产品概念模型以及提供色彩咨询服务。
第一部分
材料与工具
黏土的种类
其他材质
黏土配方
准备黏土
割泥及堆叠揉泥的步骤
牛头式揉泥的步骤
螺旋式揉泥的步骤
烘干的概述
烘干的步骤
原材料
氧化物
色剂
陶瓷材料的存储
工具
窑具及配套设施
工作室中的设备
施釉工具
安全流程
第二部分
塑形技术
手工制作的简介
泥条盘筑法的步骤
捏塑的步骤
压泥的步骤
泥板制作的步骤
画廊:手工制作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 Nao Matsunaga
注浆和模具简介
印坯的步骤
单开模模具的制作步骤
模具的制作步骤
双开模模具的制作步骤
注浆成型的步骤
画廊:注浆成型及模具作品
艺术家简介:Heather Mae Erickson
拉坯的简介
拉坯机的种类
扶正的步骤
拉制直筒的步骤
拉制碗的步骤
拉制瓶子的步骤
制作封闭器形的步骤
制作有盖容器的步骤
制作盖子的步骤
修坯的步骤
制作把手的步骤
连接把手的步骤
拉坯的问题
画廊:拉坯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Prue Venables
第三部分
釉色及烧制
釉料的简介
陶器的釉料配方
炻器的釉料配方
釉料的测试
釉料的准备
施釉
常见的施釉问题及解决办法
窑炉的简介
窑炉的类型
装窑
窑炉温度与窑炉控制
烧窑的简介
氧化烧制的概述
氧化烧制的过程
画廊:氧化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Natasha Daintry
还原烧制的概述
还原烧制的过程
画廊:还原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Chris Keenan
盐烧和碱烧的概述
盐烧和碱烧的过程
画廊:盐烧和碱烧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Robert Winokur
木柴烧制的概述
木柴烧制的过程
画廊:木柴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Janet Mansfield
乐烧烧制的概述
乐烧烧制的过程
画廊:乐烧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Ashraf Hanna
第四部分
装饰及打磨技法
化妆土的概述
化妆土的配方
化妆土及其表面技术
画廊:化妆土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Elke Sada
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概述
画珐琅彩的步骤
描金的步骤
贴花的步骤
画廊: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Alice Mara
雕刻及喷砂的概述
雕刻的方法
喷砂的步骤
艺术家简介:Maria Lintott
修整的概述
打磨及抛光的方法
烧制后的技术处理
固定及展示
画廊:修整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Neil Brownsword
第五部分
相关资料
培训课程
实习基地
销售
交易展
艺术画廊及博物馆
代理人
协会
工厂及工作室
供货商
常用表格
撰稿人
参考文献
术语
致谢
我最赞赏的是这本书里对“少儿艺术教学”这一块的巧妙处理。我一直觉得,要让孩子们爱上陶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而不是让他们陷入僵硬的规矩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系列富有童趣和创造力的项目范例。这些范例不是简单地模仿成人作品,而是充满了对形状和色彩的大胆运用,比如用不同颜色的泥块拼贴出抽象的动物形象,或者利用简单的工具在泥胚上印出树叶和手指的纹理。语言风格也变得活泼起来,不再是那种严肃的专业腔调,而是充满了鼓励和引导,仿佛一位耐心十足的艺术老师在耳边低语。它强调的是“玩泥巴的乐趣”和“动手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最终作品的完美程度。这种教学理念非常先进,它教会的不仅是陶艺技巧,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用双手表达情感的能力。对于家长或者想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份宝藏,因为它真正抓住了孩子们的“痒点”。
评分这本书的“入门”体验设计得非常贴心,充满了人文关怀。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扔给你一堆复杂的指令,而是用非常舒缓的节奏,引导读者进入陶艺的世界。开篇用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工作室的搭建和安全须知,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身心健康的重视,让人感到非常安心。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常见失败案例的分析非常透彻。比如,泥胚开裂、釉面起砂、拉坯时泥块塌陷等问题,书里都配有清晰的“问题-原因-解决”三段式分析,并且配图说明了失败的形态,让你能一眼认出自己的“败作”属于哪一类。这种“预判式”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初学者的挫败感。当你遇到困难时,翻开这本书,就像是找到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技术顾问”,它不会指责你笨拙,而是温和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明确的修正路径。这种沉稳、可靠的写作风格,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掌控感和积极性。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我本来以为这种“入门”书籍对我来说可能有些多余,但阅读下来,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在烧制和釉料配方那一块,提供了许多实用且经过验证的配方表。我过去总是依赖网上的零散信息,经常遇到釉色不稳定的问题,但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不同泥胎与常见釉料的兼容性测试结果,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成功率。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釉料”,更像是在教你“如何理解釉料”。比如,它详尽地对比了石灰釉、长石釉在不同气氛窑中的表现差异,这种对比分析对于想要进阶到自己调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据。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个关于“铁锈斑点”的特殊效果配方进行了尝试,结果非常惊艳,那是我自己摸索了好久都没能达到的效果。这本书的实操性和参考价值,即便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陶土的自然纹理,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创造力的世界。我立刻被那种朴实的美感所吸引,感觉这不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在轻声细语地引你入门。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图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彩图展示的步骤,简直就像是手把手地教你,从揉泥到拉胚,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信心倍增。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详尽阐述,什么泥料的特性、不同釉色的化学反应,那些原本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术语,在这里都被用最直白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遍,读起来毫无压力。它似乎深谙读者的心理,知道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所以作者非常贴心地用了大量的图示和对比案例来辅助说明,这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像在欣赏艺术品一般流畅有趣。我甚至觉得,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作品照片,就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热情和对泥土的敬畏之心,这绝对是一本能点燃你创作激情的“引路砖”。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系统化,真正做到了“完全指南”这个定位。我过去尝试过一些零散的教程,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完一个技能就忘了另一个,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从最基础的泥土准备,讲到泥条盘筑、泥片接合,再到后期的修坯和装饰,层层递进,逻辑链条完整得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关于工具使用的那几章,简直是细致入微,连不同角度的修坯刀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线条感,都用微距镜头捕捉了下来,这比我在线下工作坊里学到的还要精细。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在某个温度下烧制特定的釉料会出现那种意想不到的色彩变化,这背后涉及的化学原理被阐述得既科学又优雅,让人在动手的同时,也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深度。对于一个渴望扎实打好基本功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提供的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技术底座,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