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修订版 )

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修订版 )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中南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楷书
  • 欧阳询
  • 临摹
  • 字帖
  • 书法作品
  • 艺术
  • 文化
  • 传统艺术
  • 书法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ISBN:9787505433120
版次:2
商品编码:1030693713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353
字数:32000

具体描述

作  者:卢中南 著作 定  价:49.8 出 版 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页  数:353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5433120 暂无

内容简介

暂无
《唐代楷书经典:颜真卿、柳公权精品选临本》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一套精选唐代楷书巨匠颜真卿与柳公权代表作的临摹范本,旨在为广大书法学习者提供系统、深入的唐楷学习路径。不同于专注于某一碑帖的单本,本书跨越两位风格迥异、影响深远的大家,旨在展现唐代楷书艺术的广博与深度。 本书严格遵循“取法为上,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颜真卿、柳公权二人传世碑刻中,最能体现其风格成熟期、结构精到、笔法清晰的代表性篇目,分为上下两册。 --- 上册:颜真卿楷书精研——雄浑博大,气象万千 颜真卿(709—785),盛唐楷书的集大成者,其书风雄强浑厚,气度恢弘,被誉为“颜体”,对后世影响至深。 本册精选颜真卿传世碑刻中的“南碑”与“北碑”的精髓,力求覆盖其不同时期的面貌,使学习者能领会颜体由初唐的平和转向盛唐的沉稳与力量的演变过程。 一、 结构精讲:内擫之势与中宫的饱满 颜体之妙,贵在“有筋骨,有血肉”。本册重点解析颜体“蚕头燕尾”的典型笔法,以及其结构中“内擫”的含蓄与“中宫之紧”的内在张力。 二、 核心范例选篇及解析: 1. 《多宝塔碑》(选段精临): 侧重: 颜体初探的典范。笔画工整,结构匀称,点画提按分明。 临习要点: 强调起笔的“蚕头”处理,以及笔画的提按过渡,需注意字形略呈扁方,开张有度。本选段侧重于横画的饱满与竖画的挺拔对比。 2. 《颜氏家庙碑》(重点篇目): 侧重: 颜体成熟期的代表作,展现出恢宏的气势与沉着的笔力。 临习要点: 深入体会“屋漏痕”的笔意,探究笔锋的藏露变化。本选段尤其注重长画(如“家”、“庙”中的长横)的蓄势与收尾的“垂露”之法,体会其结构中宫的紧密感与外部的舒展感。 3. 《麻姑仙台记》(精选): 侧重: 颜体中年向老年的过渡,笔意更为老辣,结体上更加方正雄伟。 临习要点: 学习如何用中侧锋的转换来增加笔画的厚重感,并理解颜体中对角线结构的运用,使得整体布局不散,气脉贯通。 三、 旁参帖学:颜真卿行书尺牍选粹 为辅助理解颜体楷书笔画的运行轨迹,本册末尾特精选颜真卿部分尺牍中,与楷书笔意相通的用笔方法,以“楷法入行,行笔辅楷”的方式,使学习者在临习楷书时,能感受到其笔势的连贯性。 --- 下册:柳公权楷书探微——骨力洞达,法度森严 柳公权(778—865),晚唐书坛的擎旗者,以“柳骨”著称,其楷书笔画瘦硬挺拔,结构险绝,被誉为“颜筋柳骨”中的“柳骨”。 本册专注于柳体“骨气洞达”的特点,教授学习者如何写出遒劲、挺拔且不失法度的楷书。 一、 结构精讲:欹侧之美与中宫的提拉 柳体的精髓在于其“瘦硬”与“险绝”的平衡。本册着重解析柳体如何通过细微的欹侧,使字形在保持垂直基调的同时,产生向上的动感,以及其笔画收尾处“金刚杵”般的锐利感。 二、 核心范例选篇及解析: 1. 《玄秘塔碑》(核心主推): 侧重: 柳体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法度森严,结构紧凑,笔画劲健。 临习要点: 深入学习柳体中“竖”画的“一波三折”处理,体会其笔锋的锐利收束。本选段尤其强调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字内“空白”的控制,使“瘦筋”得以充分展现。 2. 《九成宫醴泉铭》(精选部分): 侧重: 欧阳询的法度与柳公权的骨力相结合的典范,是学习唐楷基本功的基石。 临习要点: 结合欧书的精微处,学习柳公权如何将欧体的结构框架“拉长”和“挺直”,着重练习横画的“右侧微上仰”处理,以及笔画收尾处要“干净利落”。 3. 《冯居士碑》(晚期风貌): 侧重: 柳公权晚年书风的体现,笔力愈发老到,结构趋向内紧外拓。 临习要点: 学习如何在保持骨力的同时,增加笔画的厚度变化,避免一味单薄。本选段侧重于点画的“提”与“顿”,体会其饱满与遒劲的统一。 三、 笔法辨析:颜柳对比与转换 为帮助学习者区分和掌握二者精髓,本册在末尾设置了专门的“笔法辨析”单元,通过并列的“点”、“横”、“竖”的对比图例,详细剖析颜体“厚重圆润”与柳体“瘦劲方硬”在用笔上的根本差异,指导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主攻方向或融会贯通。 --- 全书特色与适用对象: 本书两册内容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唐代楷书学习的“双峰并峙”格局。 1. 原碑帖高清对比: 每一临本的旁边均附有原碑原拓的局部高清图像,方便学习者比对,直观感受书家原作的笔墨趣味与神韵。 2. 精细结构导向: 全书不以篇幅取胜,而以“点画结构分析图”作为核心辅助材料,对重点字进行笔画起收、行笔路径的箭头标识,尤其针对颜柳风格差异显著的笔画进行重点标注。 3.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已经具备一定书法基础,希望从初唐或魏碑过渡到盛唐楷书的进阶学习者;以及致力于深入研究颜体与柳体风格异同、力求融会贯通的专业书法爱好者。它不是一本零基础的入门读物,而是深入探究唐代楷书核心精神的专业临习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于书法教材的实用性要求很高,毕竟书房里的空间有限,工具书的利用率决定了它的价值。这本书在“可操作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首先是字体的清晰度,影印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最细微的笔锋提按和转折处的墨韵变化,都能被忠实地再现出来,这对于揣摩笔意至关重要。其次,在篇幅的控制上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范例供人参考,又不会因为内容过于庞杂而让人感到压迫。我发现自己在使用这本书进行练习时,效率明显提升了。以往临帖时总会因为看不清范本的细微之处而反复揣测,但有了这本高质量的临本,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自身笔法的运用和调整上。它就像一座桥梁,有效地连接了古代的范本与现代的摹写实践,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气质所吸引。封面采用的纸张质感细腻,触感温润,黑色的主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庄重又透着一股书卷气。内页的用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很好地保护了视力,即使长时间对着摹写也不会感到疲劳。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翻开扉页,那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留白,让人在视觉上就得到了一种放松和愉悦。对于一个追求品质的习书者来说,这样的用心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每一页的装订都十分牢固,可以平摊开来,这对于反复临摹是非常实用的设计,不会因为书本合拢而影响到书写。

评分

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其对“版本选择”的精到眼光。我了解,欧阳询的传世之作存在不同的版本和流传脉络,各有千秋。而编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甄选出了一个最符合大众学习需求,且具有典范意义的底本进行收录和整理。这避免了学习者在初期因为接触到风格差异较大的版本而产生的困惑和迷失。它提供了一个高度统一、目标明确的学习路径,这对于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至关重要。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在众多琳琅满目的书法教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案头常备的“定海神针”。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展示,更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范本”的再创造,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识和对后学者深切的关怀。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精神触动,远超乎一本技术指导书的范畴。在反复描摹的过程中,我仿佛与那位伟大的书法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欧阳询的楷书,那种“危而不欹,劲而不拙”的境界,一直是无数人追求的理想状态。通过长期浸淫在这套严谨的字帖中,我开始慢慢体会到“法度森严”背后的那份沉稳与内心的宁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很容易让人浮躁,但一旦坐下来开始研习这种结构严谨的字体,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心也跟着沉淀下来。这种练习不仅是对书法的磨练,更像是一种定心的修行。它教会我如何在方寸之间追求极致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哲学思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处理其他事务的态度——追求精确,但不失气度。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楷书学习的爱好者,我深知“得法”的重要性,而这本教材在选材和编排逻辑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字帖,而是系统地从基础笔画入手,层层递进地过渡到复杂的结构和章法。我尝试着按照它的顺序进行练习,惊喜地发现,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和进阶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惑点。例如,在讲解某个特定偏旁部首时,会穿插一些非常精辟的口诀和口窍,这些总结性的语言往往能瞬间点亮你对结构平衡的理解。更难得的是,它没有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更强调“神韵”的追溯,引导我们去体会欧体那种内敛、遒劲的筋骨。这种由浅入深、注重内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前辈大家对书法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让人感到受益匪浅,仿佛有位名师在身旁指点迷津。

评分

收到了很好

评分

卢中南的字,真心漂亮。

评分

卢中南的字,真心漂亮。

评分

不错,很清楚 不错,很清楚

评分

收到了很好

评分

正品,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书很好,在书店不易买到

评分

书很好,在书店不易买到

评分

书很好,在书店不易买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