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第15辑)

藏书家(第15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鲁书社 编
图书标签:
  • 藏书家
  • 古籍
  • 善本
  • 版本
  • 书史
  • 收藏
  • 民国
  • 珍本
  • 文献
  • 目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213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581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9
字数:17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其中既有对已逝去的藏书家、藏书楼的追忆,也有现代学人回忆其目录文献学著作艰辛漫长的撰述过程,皆有他们的背景资料可供参考。而“雪泥鸿爪”、“版本谈故”等老栏目中依旧颇多佳作,新辟的“书界人物”也会给读者带来新的见闻和视角。总之,本辑依然熔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使读者从中可以体味读书、藏书的无穷乐趣。

目录

治学忆往
杜泽逊 我与《四库存目标注》
书林一叶
黄裳 来燕榭藏书簿记
雪泥鸿爪
周启晋 五世书香(三)——今觉庵与居贞草堂
虞坤林 名楼“拜经”说吴骞
陈先行 兰笑楼与合众图书馆
李欣宇 书巢衔泥——记冯从吾朱批《批点史记节略》
李际宁 发现《赵城金藏》的前前后后(上)
李小文 《赵凤昌藏札》入藏国图始末
徐有富 关于《方湖日记》
倪墨炎 鲁迅署名核谈
龚明德 七十年前的《工作》
谢其章 我本无心做“张迷”
黄恽 袁殊和《中国内幕》
书界人物
陶蜻 记徐积馀先生
姚伯岳 书丛老蠹鱼——记沈津先生
版本谈故
陈根远 《景教碑》往事
李宜杰 元刊孤本传佳话
郑伟章 毛晋在崇祯三年藏书刻书考(下)
涂宗涛 清康熙间刻善本《唐贤三昧集》——苹楼藏书琐谈之十
王永波 近代蜀人诗文集知见录
虎闱 世界留住名画痕
谭彦翘 我所藏石印善本脞录
阿滢 文集自印亦风流——谈谈我收藏的自印本
王岩 关于“限定本”
李阳泉 高仿《赵城金藏·金刚经》诞生记
版本讲座
林夕 抄本的鉴赏和收藏——古书版本知识
海外书情
沈迦 蒲坂藏书的前世今生
拓晓堂 藏书之美——参观美国图书馆四记
编后记

精彩书摘

治学忆往
杜泽逊 我与《四库存目标注》
拙撰《四库存目标注》已于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大书从创意到出版,前后共历十五个寒暑,其间以一己之力,独力经营,个人工作之艰辛甘苦,师友之期望鼎助,还有颇多的细节琐事,皆一言难尽,只可一一追忆。
我于1981年从滕县一中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显然由于这个系以“旧学”著称,加上一点儿家庭的影响,我很快迷上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1985年大学毕业,我又如愿以偿地考入本校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生班,师从董治安、王绍曾等先生。1987年毕业留所从事科研工作,我被指定为王绍曾先生的助手,1988年撰写的硕士论文《(四库全书总目)辨伪学发微》,即由王先生指导。为了写这篇论文,我把《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一字不落的通读一遍,做了许多卡片。这是我研究“四库学”的开端。
我留所工作的第一件大事是参加王先生主持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这部书是为《清史稿.艺文志》及武作成《补编》拾遗补阙的。《艺文志》及《补编》著录清人著述约二万种,而《拾遗》竟得五万四千馀种。这样的收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当时的取材来源是山东大学图书馆比较丰富的各式各样的书目。这些书目是近人胶州张鉴祥(镜夫)先生“千目庐”的旧藏。我在无数遍查阅这些书目的过程中,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王先生还开了书单,命我为这些书目写提要,还逐篇批改,写成的不下百篇。我因此熟悉了三百年间我国藏书家的递藏源流,我认为这对学习版本目录学至关重要。
卷帙浩繁,阅尽乾坤——《藏书家(第15辑)》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纸上远征,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字对话。当第十五辑的《藏书家》翻开,我们并非仅仅在翻阅一本书,而是在叩问历史的门扉,与先贤的智慧共鸣,在字里行间探寻生命的真谛。这一辑,以更加深邃的目光,更加广阔的视野,精选了那些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篇章,它们或承载着古老的传说,或蕴含着精深的哲理,或描绘着动人的情感,或是凝固了时代的风貌。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等待着读者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 历史的印记,文明的回响 《藏书家(第15辑)》深耕于历史的沃土,选取了那些能够触及文明根脉的作品。在这里,你或许会邂逅古老王朝的兴衰起落,感受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与千古遗憾;或许会踏足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韧;或许会聆听先哲的教诲,洞察社会演变的规律与人性的复杂。我们并非仅仅罗列史实,而是通过那些鲜活的人物、细腻的笔触,将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文字,是历史留下的珍贵标本,它们记录着人类的进步与退步,智慧与愚昧,爱与恨。通过阅读,我们得以窥见祖先的足迹,理解当下的世界,并从中汲取教训,激发前行的力量。 哲思的星辰,智慧的光芒 在《藏书家(第15辑)》中,我们搜寻那些能够点亮思想的火花。那些关于宇宙起源的宏大猜想,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关于道德伦理的反复思辨,都将在此得到呈现。你可能会遇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方寸之间构建一个完美的社会蓝图;你会沉浸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世界,学习如何清晰地思考,如何严谨地论证;你会追随康德的脚步,探索理性与道德的边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用他们的智慧照亮了人类认知的黑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宝贵视角。阅读这些著作,是一种智力上的洗礼,它挑战你的固有观念,拓宽你的思维维度,让你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拥有更加清晰的洞察力。 情感的河流,生命的咏叹 文学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镜子。《藏书家(第15辑)》中的文学作品,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从古老的诗歌中,你可以感受到缠绵悱恻的爱情,荡气回肠的友情,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在经典的叙事中,你将体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追求与失落。这些作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丰富与细腻,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观自身的感受。它们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共通的情感——爱、恨、喜、悲、希望、绝望——永远是生命中最动人的旋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学会了同情,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艺术的殿堂,审美的盛宴 《藏书家(第15辑)》同样是艺术的殿堂,为读者带来一场审美的盛宴。这里的作品,无论是以诗意的语言歌颂自然之美,还是以精巧的结构塑造人物形象,亦或是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世间百态,都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你将欣赏到文字的韵律之美,结构的巧妙之美,意境的深远之美。这些作品,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对美的感悟与创造。阅读它们,不仅是一种智力上的收获,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们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味,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超脱,感受艺术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 作为一本“藏书家”的辑选,《藏书家(第15辑)》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它汇集了各个领域、各个时代的最精华的思想与知识。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天文学的奥秘,探索宇宙的广袤;你可以钻研医学的精深,了解生命的运行;你可以解读文学的密码,品味语言的魅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蕴含着前人积累的智慧与经验。这些知识,不是枯燥的陈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论证,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它们能够拓展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学识,让你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航行,不断发现新的大陆。 编选的匠心,导读的指引 《藏书家(第15辑)》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珍贵的读物,离不开其精心的编选与独到的见解。编者如同经验丰富的船长,在浩瀚的图书海洋中,凭借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遴选出最适合的航向。每一辑的选取,都经过反复的权衡与考量,力求达到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同时,随书附赠的导读,更是如同一盏明灯,为读者在阅读的道路上提供指引。它们并非简单地介绍书的内容,而是深入剖析作品的背景、作者的意图、思想的核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这种匠心独运的编选,使得《藏书家(第15辑)》不仅仅是书籍的集合,更是一种阅读的体验,一种思想的启蒙。 不负“藏书家”之名,不负热爱阅读的你 《藏书家(第15辑)》是一场属于所有热爱知识、热爱思想、热爱艺术的读者的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以收藏的书,更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悟的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藏书家(第15辑)》的出现,正是为了引领我们回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去汲取智慧的养分,去获得心灵的滋养。翻开它,你将踏上一段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旅程,你的思想将得到拓展,你的情感将得到丰富,你的生命也将因此而更加厚重。这不仅仅是第十五辑的献礼,更是对阅读之美的永恒颂歌。它将陪伴你,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断发现,不断成长,不负“藏书家”之名,不负你对知识与智慧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复古的、带着淡淡油墨香气的质感,瞬间把我拉回了那种老式图书馆的氛围里。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让人觉得里面装载的绝不仅仅是文字,更像是一段段被小心翼翼封存下来的时光。翻开内页,排版上的用心程度也让人赞叹,字体选择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服,眼睛一点都不累。我通常是个挑剔的读者,但光是这份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与知识的庄重对话。书页的裁切边缘也处理得非常精细,看得出印刷方的匠心。这种细节上的考究,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深度与广度,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那种仿佛触手可及的纸张纹理,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魅力所在。

评分

这本“辑”系列的厚度,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其内容组织方式的巧妙,使得这种“厚重感”转化为一种充实的满足感。我发觉,很多我过去在不同地方零散接触过的概念或典故,在这本书里得到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定位。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教条,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思维地图”,指引着读者去往那些知识领域的深处。其中对于某些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角度,尤其新颖独到,完全跳出了传统窠臼。这迫使我必须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认知边界。这种挑战读者舒适区的写作风格,恰恰是优秀作品的标志之一,它强迫你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

这次阅读体验简直是精神上的一场漫长而奢华的旅行。我必须承认,刚开始翻阅时,我还有些许的保留和审慎,毕竟“XX辑”这样的系列作品,最怕的就是后劲不足,流于形式。然而,作者(或编者)的叙事功力,或者说选材的精准度,很快就打破了我的疑虑。他们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不经意的引述,编织成一张巨大而精密的知识网络。我惊喜地发现,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仿佛原本模糊的图景,突然间被清晰地打上了高光。这种知识的迭代和连接感,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它推动着我不断地向前探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妙的线索。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思维的支架,让你在既有的知识体系上,去搭建属于自己的、更宏伟的架构。

评分

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我合上书本,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轻微地调整了方向。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强烈的“策展人”精神。它没有试图涵盖所有,而是以一种极其个人化且精准的品味,筛选出了那些真正具有启发性和历史价值的素材。这份“精选”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审美标准。它不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位品味高绝的收藏家,为你打开了他私人宝库的其中一扇门。每一个选取的片段,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宝石,独立拿出来闪闪发光,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了一副宏大而和谐的画面。这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值得被记住”和“值得被珍藏”的知识碎片,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佳的范本。

评分

说实话,我通常对这类带有“收藏”或“辑录”性质的书籍抱持一种相对谨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可能更侧重于文献的罗列,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述口吻极其富有温度,仿佛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一位和你坐在壁炉旁,慢悠悠分享他毕生心血的好友。这种亲切感使得即便是探讨一些相对严肃或晦涩的主题时,阅读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者轶闻,它们如同清澈的溪流,滋润着主要的知识脉络,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丝毫没有枯燥感。这种平衡感的把握,绝非易事,显示了作者对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力,深谙如何既能提供干货,又不至于让读者感到心智疲惫。

评分

书话书事,读来非常有趣。

评分

已逝的杂志,很好的收藏

评分

已逝的杂志,很好的收藏

评分

质量很好 很好看 不错

评分

藏书家,好书好看,这次集齐了

评分

好,买齐了,看看再说。。

评分

少了15一16页,第一次遇到,

评分

帮朋友买的书,很喜欢

评分

很好很喜欢,包装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