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清?汪昂撰於1683年,增訂於1694年。書名“本草備要”,意即所載藥物學內容既完備又扼要。 該書據汪昂增訂原本整理。全書精選常用中藥479味,分列8部(草、木、果、榖菜、金石水土、禽獸、鱗介蟲魚、人)。各藥內容簡要實用,用大字重點突齣藥物的功效特點與主治範圍,又用小字隨文簡釋該藥取效的原理、主治疾病的特點、臨床用藥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同類藥物的作用比較等。書中穿插與該藥療效相關的醫案、典故等,讀之令人趣味盎然,方便記憶。各藥之後,還簡述藥物的産地、鑒彆、炮製等相關內容。 該書自初刊以來,深受醫傢歡迎,已經翻印200多版次,是翻印次數很多的中國古代本草著作。該書影響經久不衰,至今仍為學習中藥很好入門書,以及臨床用藥的實用參考書。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一點是它所傳達齣的那種“整體觀”的哲學思想。它不僅僅是孤立地介紹每一種藥材,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整體健康中的作用。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的解讀,這種精妙的組閤方式,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智慧,他們是如何在看似簡單的藥材中,找到最佳的組閤,以達到最佳的療效。讀到關於“陰陽五行”與藥材對應的內容時,我更是覺得大開眼界,它將自然界的規律巧妙地與人體健康聯係起來,形成瞭一個龐大而完整的體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中醫不僅僅是對癥下藥,更是一種對生命整體的理解和調理。它讓我開始思考,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身心靈的整體平衡。這種 holistic 的視角,讓我對健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為我今後的生活方式提供瞭重要的指導。
評分我必須承認,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最初的想法是它可能有些過於專業,不太適閤我這種對中醫藥瞭解不深的人。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以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藥材知識娓娓道來。它沒有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我解釋瞭各種藥材的特性和用途。舉個例子,書中在介紹薄荷的時候,沒有直接說它清熱解毒,而是形象地描述瞭它“入肺經,散風熱,清頭目”的效果,並且還列舉瞭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薄荷的場景,比如夏季容易中暑時,用薄荷泡水飲用可以解暑提神。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立刻就感覺和書中的內容拉近瞭距離。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僅是羅列藥材,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藥材采集、炮製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讓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中醫藥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食藥同源”的論述,它強調瞭許多食材本身就具有藥用價值,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的飲食習慣,思考如何通過閤理的膳食來養生保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中醫藥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而是邁齣瞭瞭解和學習的第一步,內心充滿瞭繼續探索的動力。
評分這本書真的是齣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但讀起來卻彆有一番趣味。剛拿到手的時候,厚重的紙張和古樸的封麵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儀式感,仿佛承載著韆年的智慧。翻開第一頁,那些我從未見過的中藥材名稱就撲麵而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股草木清香。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味藥材的細緻描繪,不僅僅是功效和主治,更包含瞭它們生長在哪裏,長什麼樣子,甚至在民間有哪些有趣的傳說。讀到關於人參的那一段,作者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將它形容成“山林中的老人”,不僅點齣瞭其珍貴,更增添瞭一份神秘感,讓我忍不住想象著它在幽靜的山林中默默生長、汲取天地精華的景象。還有關於當歸的描述,文中細緻地講瞭它的“歸”字寓意,說它能讓離傢的人迴到親人身邊,這樣的解讀一下子就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對這種藥材産生瞭深深的共鳴。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特彆,不像是那種冷冰冰的說明文,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字裏行間透露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自然的親近。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些藥材的模樣,甚至會想象著它們在古代醫者手中如何被炮製、入藥,最終治愈病人的過程。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像是在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有一種“觸手可及”的實在感。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身邊的許多事物,從而對書中的內容産生深刻的理解。例如,當我讀到關於“艾草”的部分時,文中描述瞭它“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我立刻就想到瞭小時候外婆常常用艾葉水泡腳,尤其是在鼕天,那種暖暖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書裏還提到艾草在端午節掛在傢門上的習俗,這讓我迴想起許多童年的場景,那些模糊的記憶突然變得清晰起來。書中對於一些常見藥材的描述,更是讓我有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我之前一直以為某種草藥隻是用來驅蚊的,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知道,原來它還有其他的藥用價值,而且在古代醫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書中還特彆強調瞭“辨識”的重要性,提醒讀者在采集和使用藥材時一定要謹慎,這讓我意識到,雖然知識很重要,但安全和準確性纔是根本。我喜歡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講解方式,它不會讓你覺得知識是遙不可及的,反而讓你覺得這些古老的智慧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發現和運用。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一種“尋根”的體驗。它讓我有機會去探尋那些曾經滲透在中國人生活中的古老智慧,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植物,它們在曆史的長河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對各種藥材的起源和發展脈絡都有著詳細的闡述,讓我對中醫藥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意。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曆史感”,它不僅僅是列齣藥材名稱和功效,而是將這些藥材放置在更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講述,讓你能夠感受到它們是如何從零散的經驗積纍,逐漸發展成為一門係統的學問。我曾對某些藥材的名稱感到好奇,比如“何首烏”這個名字,書中就給齣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解釋,讓我對這個名字的由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講解方式,讓我在享受知識的同時,也品味到瞭曆史的醇厚。讀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關於藥材的書,更像是在翻閱一本關於中國古代人民生活、智慧和信仰的史書,它連接瞭過去與現在,讓我對自己的文化根源有瞭更強的歸屬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