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

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故宫博物院 编
图书标签:
  • 墓志
  • 魏晋
  • 乐安王
  • 魏洛州
  • 历史文献
  • 墓志铭
  • 考古
  • 王室
  • 北魏
  • 金石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8004793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339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故宫珍藏历代墓志初集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质地,青石。高六六厘米,广六八厘米。字体,正书。二六行,六七七字。一九一九年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出土。徐世昌旧藏。《六朝墓志检要》著录。
书法点评:此志书法,凝练厚重而不失清雅之韵,丰腴绰约而不乏骨力,深得外柔内刚之妙。望之也亲,即之可敬。习此志者,若能悟得书之筋、骨、血、肉兼融之法,是得其神髓矣。

内容简介

《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墓志是放在墓穴里记述墓主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多不具书者姓名,又因长期掩埋地下,故其影响不及碑刻远甚。然墓志书法的成就绝不逊于碑刻,尤其是达官贵人的墓志,更是当时书法高手所为。更为重要的是墓志书法可补碑刻书法之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碑刻立于地表,长年风吹日蚀,人工捶拓,加之历时久远,早期拓本绝难见到,故而书之精神面貌实难想见。而墓志久埋于地下,不受风化,无虞人捶,故多保存完好,字口清新,尤可想见书之笔法风神。更有其时书丹上石而未刻就者保存至今,直可睹古人之墨法矣。其二,习书尤讲究“取法乎上”,古人谓“楷法晋唐”,唐碑传于今者固然不少,若一云乎上,则当上溯六朝。然六朝楷书实不多见,传于今天的钟王楷书,屡经翻刻,形神实难保全,而六朝碑刻又绝少见。故而数量庞大、精美纷呈的六朝墓志,自然成为学习楷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墓志有如此两大优势,故自来为学习书法和研究书法者所重视。然而这些墓志的精善之拓,无论公私收藏,世人搜寻起来尤为不便。这对书法的学习与弘扬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墓志不只宏富,尤具特色。不只有新、旧善拓,更有原石保存;不只风格多样、种类繁富,更多精品名品;不只有拓本,更有朱书、墨书之真迹。为将如此丰富精彩的艺术至宝奉献给社会,故宫博物院决定推出“故宫珍藏历代墓志”系列,并以精美的印制、典雅的风貌陆续面世。
为方便读者学习、欣赏与研究,我们在每册封面的反面放置了整幅墓志的图版,以便读者了解原作的章法与整体.风貌。而临习所用的正文图版则据整幅墓志重新剪拼,并稍作放大,以便读者更清晰地把握笔法与结构。至于释文,我们在正文图版旁附上简化字释文,同时又在封底的背面加上繁体字释文,以期为读者的学习提供较多的方便。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沧桑百年:北魏乐陵王拓跋浑墓志铭考 引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作为重要的王朝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融合与政治变迁,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墓志铭作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承载着逝者的生平、家族渊源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本书旨在深入考证一通特殊的墓志——“乐陵王拓跋浑墓志铭”,通过对其文字、书法、材质及出土背景的细致分析,还原这位北魏宗室的真实面貌,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北魏晚期皇室成员的政治命运与文化归属。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地名或某一特定官职(如“魏洛州刺史”)的全面梳理,而是聚焦于一个具体人物的侧面——乐陵王拓跋浑。我们深知,洛州刺史这一官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辖区与职权,但本书的重心并不在于描绘洛州这一地理区域的治理,而是将拓跋浑的生平置于北魏太武、文成、献文、孝文诸朝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第一章:墓志的发现与初步解读 1.1 墓葬背景与出土简述 本书的起点是追溯乐陵王拓跋浑墓志的发现过程。不同于那些已在清代或民国时期被广泛关注的碑刻,拓跋浑墓志的发现相对较为隐秘,其首次被系统记录和整理的年代、地点以及发现时的具体情境,构成了我们理解其价值的基础。我们将详细描述墓葬形制、随葬品(若有)以及墓志石的物理特征,包括其材质(如青石或花岗岩)、尺寸、刻制工艺的精细程度。 1.2 铭文内容的文本重构与校勘 墓志铭的文字是研究的核心。本书将提供拓跋浑墓志铭的全文影印件(或拓片摹本)以及精确的释文。我们将逐字逐句分析铭文中的关键信息,包括: 孝行与德行描述: 墓志中惯常描绘的对祖先的追慕、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个人品德的自我赞颂。 官职履历的梳理: 重点解析拓跋浑历任的封号、爵位(如乐陵王)及重要的军政职务。我们将交叉比对史书(如《魏书》、《北史》)中的相关记载,核实铭文的准确性,并指出史料中的缺漏或矛盾之处。 亲属关系的追溯: 墓志是重建宗室谱系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详细列出其祖先、父辈、兄弟及子嗣的名单,这对于理解拓跋浑在拓跋氏宗室中的具体地位至关重要。 第二章:乐陵王的身份建构与历史定位 2.1 拓跋氏宗室的血缘脉络 乐陵王拓跋浑作为北魏皇室的重要一员,其血缘关系决定了其政治起点。本书将运用宗谱学的方法,将拓跋浑置于拓跋鲜卑的谱系树中,分析他与早期重要君主,如拓跋珪、拓跋焘等人的亲疏关系。这种血缘上的亲近性,直接影响了其封地的选择和获得的政治资源。 2.2 “乐陵王”封号的政治意义 “王”的封号在北魏历代有着不同的含金量。我们将考察乐陵王封号授予的时间点,分析其是否与特定的军事行动、政治功勋或皇位继承的权力平衡有关。本书将探讨在北魏由部落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宗室王爵的实际权力范围与象征意义的变化。 2.3 军事生涯与边疆治理的侧面印证 尽管墓志不一定详述每一场战役,但其中提及的军事活动或驻防地,能为我们了解北魏的军事部署提供佐证。我们将结合其他史料,推测拓跋浑可能参与的重大军事事件,尤其是在北魏与柔然、南朝的边境冲突中,宗室王爵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文化意涵:书法、丧葬习俗与时代风气 3.1 墓志书法的艺术风格探析 墓志的书法艺术是研究北魏晚期审美取向的窗口。拓跋浑墓志的书法风格如何?是承袭了北魏早期的古朴遒劲,还是已显露出向秀美转变的趋势?本书将邀请书法史专家对铭文的书法特征进行细致点评,包括刀法、结体、章法布局,并将其与其他同时期著名墓志进行对比,确立其在北魏碑刻史上的风格定位。 3.2 汉化进程中丧葬仪式的变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贵族在衣冠、礼仪上日益汉化。拓跋浑的墓志铭文的用词、句式以及对逝者功绩的描述方式,都反映了这种文化融合的程度。我们将分析墓志中是否大量使用儒家伦理词汇,以及对佛教思想的引用情况,从而判断其家族在文化认同上的倾向。 3.3 墓葬环境与社会阶层的反映 如果墓葬遗址或相关描述允许,本书将探讨其墓葬的规模、陪葬品等级,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宗室王爵在当时社会经济地位的直观证据。一个高级别宗室的丧葬规格,往往是当时国家资源的集中体现。 第四章:历史的交叉与反思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乐陵王拓跋浑墓志铭”的深入解读,反思北魏后期宗室成员的命运轨迹。我们不聚焦于洛州这一地理概念的治理细节,而是将视角集中于: 宗室的政治生态: 权力继承的复杂性、皇权与宗室权力的动态平衡。 文化身份的演变: 鲜卑贵族如何在坚守民族特性的同时,主动或被动地融入汉文化体系。 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 拓跋浑个人的生平如何被时代的风云变幻所塑造,以及他所代表的贵族阶层最终的走向。 通过对这块墓志铭的详尽梳理,我们力求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立体的北魏宗室图景,展示历史文献之外,实物资料所能提供的独特且珍贵的历史信息。本书旨在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超越单纯的文字罗列,发掘墓志背后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人物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它的专业深度和资料的详实程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更是一部具有长期研究价值的学术专著。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和比对不同版本拓片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这保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每一次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远去的时代图景,充满了对古代工匠和书写者的想象。它激发了我进一步去查阅相关史料的兴趣,完成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探索”的转化,这对于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来说,是最高的赞誉。对于任何一位严肃的历史爱好者而言,这本书都应当是案头必备的珍藏。

评分

这本“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的出版,对于整个碑志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事件。它展现了一种扎实而深入的研究路径,避开了浮华的叙事,专注于原始资料的挖掘与解读。作为一名对古代书法艺术亦有所涉猎的读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墓志隶楷书法的风格分析。 那些严谨的线条、古朴的结构,在现代印刷技术下依然能展现出原有的韵味。作者在分析书法风格时,巧妙地将其置于当时的审美取向和社会思潮中去考量,使得碑刻不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这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容易被不同领域的读者所接纳和欣赏。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古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切入点——一位地方官员的墓志铭,但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却折射出了一个大时代的侧面。书中对乐安王生平事迹的梳理,结合了正史与其他地方志的记载,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让人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立体而丰满的认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在文物保护和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系统性地整理并出版如此专业且具有文献价值的作品,实属不易。每次翻阅,我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细节,无论是对某一碑文的释读角度,还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探讨,都极具启发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咀嚼、时常翻阅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评分

老实说,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书籍时,我还有些担心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墓志铭”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有些“冷门”。然而,这部作品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引人入胜。作者巧妙地在严谨的学术考证和流畅的文本表达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他没有将所有内容都堆砌成枯燥的考据条目,而是通过合理的章节安排和详略得当的阐述,引导读者逐步深入。读起来,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一步步探访历史的遗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阅读体验,使得即使是对碑志研究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收获。

评分

这本《魏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那些热衷于历史文化、金石碑刻的朋友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看得出来,作者在整理和呈现这些珍贵资料时是下了大功夫的。光是那些拓片的清晰度和细节还原度,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研究者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随便翻开其中一页,就能看到对墓志铭文字的逐字考证和细致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翻译,更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生平、乃至丧葬习俗的深入剖析。比如,对于某些特定称谓的考据,作者似乎追溯了数百年间的沿革变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那些冰冷的石刻文字,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

好东西!所以确定买了全套。

评分

不错的书,有待进一步研读。

评分

好东西!所以确定买了全套。

评分

造型险峻,笔法丰富。

评分

造型险峻,笔法丰富。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