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合单99/10买的,划算,不一一评述。正版。
评分评分
嘉庆二十二年(1817),包世臣赴京应试,未中,这年他与张翰风同时参加考试,在京逗留了一段时间,直到九月才出都。他说:“嘉庆丁丑,余与翰风同滞都下,以书相切磋,简札往返无虚日”[9],也就是这年他写成了《述书上》。此年大挑,吴平湖、松蒙阻之于成邸,未能成功。所谓大挑,是在会试后拣选应考三次而不中的举人,由礼部分省造册,咨送吏部,派王大臣共同拣选。选取者分为二等:一等以知县试用。二等以教职铨补。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十五年(1820)连续两年赴考,未中。道光二年(1822)春赴京应试,此年为恩科,未中。仲冬,包世臣就食直隶承宣使署,调阅架存各州县所送地图贴说,及漳河旧卷,将现行水道撮其大要著于篇,分畿南、北、东三路,作《记直隶水道》。道光三年(1823),赴试未中。道光六年(1826)再逢春闱,依然未中,这年的大挑,汪山阳阻之于惇邸。道光九年(1829),三月,入都会试,未中。六月,乘船赶回扬州为母亲祝寿。可见为了考试,一外出就是三个多月。道光十二年(1832),逢清宣宗五旬万寿,改正科为恩科,包世臣入都会试,未中。第二年为正科的顺延,又考又未中。在他中举后的26年中,考了13次,均名落孙山,[10]终身未能考中进士,两次大挑也都未能成功,一心想走仕途的他无奈过着布衣的生活。《清史稿》称其“以布衣遨游公卿间”。他胸怀远大志向,却得不到施展,内心很压抑。
评分评分
经典好书,值得收藏与阅读,谢谢京东。
评分评分
京东图书折扣,值得收藏,物有所值,习惯好评。
评分千百年来,被读书人奉为法典而遵循的,仍然是:“书”的品格,其最高境界还是“人”的品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