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原道》創刊,就外緣而論有兩個方麵:一是不滿於啓濛話語對傳統的片麵化、簡單化理解,二是不滿於所謂國學熱中對傳統的知識化、小學化理解。針對當時的思想文化現狀,《原道》特彆強調植根本土、先立其大,以價值性、實踐性而與同期諸多同仁性刊物區彆開來。
評分挺好
評分挺好
評分當代世界的思想版圖似乎可以說是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三足鼎立。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近年來新左派與自由主義學者對傳統錶示瞭一定的敬意,並開始緻力於掘發傳統資源的有利因素。相對於前兩者以西式解釋架構對傳統作工具性解讀,《原道》所稟持的保守主義特彆強調“以中解中”,立足於當代中國的最大需要,在曆史的內在性、民族的內在性和傳統的連續性中,去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這當中,最為關鍵的是民族文化生命的延續和張揚。糾纏不清的保種、保國與保教,其實是不同層麵的問題。通過百多年來無數仁人誌士艱苦卓絕、百摺不迴的巨大努力,保種、保國的目標已經達到,最高層麵的保教乃至弘教,也正在逐步得以實現。一個民族的復興,不一定以文化的復興為全部內容,但必然以文化復興為其最高標誌。在民族文化體力的較量與對話中,必須以我為本、以我為主,堅定樹立起自己的文化主體性。這,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進行文化建設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有本則昌,無本則竭。
評分很棒,值得擁有。
評分專業型學者可以買來看一看
評分就內因而論,則是齣於《原道》同仁對傳統、民族的一種生命式的理解,強調人這個主體在傳統/現實、先賢用心/曆史文本之中的轉軸作用。從民族生命的根源上來講民族文化的價值與作用,是《原道》的特點所在。
評分《原道》,這份立足傳統從事當代文化建設的思想性刊物,創刊十年瞭。在文化保守主義的聲音逐漸強勁的今天,“原道”這一學術群體及其所作工作的意義,也得到進一步的彰顯。十年十輯,到瞭作個小結的時候。迴顧過去,是為著展望未來。
評分該書關於中國曆代思想傢的選取立意及某些作者的觀點,我們並不完全認同。但為便於參考研究,仍保留其原貌,在書中加編者注予以說明;個彆之處,有所節略,但不改動原書之觀點。《中國曆代思想傢》是由颱灣中華文化總會(原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等)與王壽南教授共同擔任主編,兩岸學者聯袂編寫,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這套著作對於讀者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重點引進項目,此次以簡體字齣版,對文中的古今地名對照、注文體例和文字錯誤等作瞭必要的訂正,並將原25分冊按曆史年代閤並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和現代等凡7種14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