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巧

太極拳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鄒玉春 著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武術
  • 傳統文化
  • 養生
  • 健身
  • 運動
  • 中華文化
  • 拳術
  • 技擊
  • 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齣版社
ISBN:9787508709956
版次:1
商品編碼:1051243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眾體育技巧叢書
齣版時間:200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5
字數:165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外大眾體育已經經曆瞭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曆程,可以說其在大眾體育事業的組織管理體製、大眾體育政策、相關健身活動內容與條件的開發方麵均已形成比較係統的科學體係。現今,體育鍛煉也成為越來越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大眾體育技巧叢書》收集瞭普遍的體育鍛煉項目,如遊泳、颱球、太極拳、籃球等運動。本叢書是當今大眾體育健身的新潮流,也提高瞭大眾體育生活質量。 本冊為《大眾體育技巧叢書》之《太極拳技巧》。

目錄

知識篇
1 太極拳概述和基本知識
1.1 太極拳的起源
1.2 太極拳經典著作
1.3 太極拳理論的古典哲學基礎
1.4 太極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1.5 各太極拳種的特點
1.6 練習太極拳的主要過程及其特點
2 四十八勢太極拳
2.1 四十八勢太極拳特點
2.2 四十八勢太極拳基本技術要領
2.3 四十八勢太極拳練習步驟
2.4 四十八勢太極拳動作圖解說明

訓練篇
3 四十八勢太極拳套路介紹
3.1 白鶴亮翅
3.2 左摟膝拗步
3.3 左單鞭
3.4 左琵琶勢
3.5 捋擠勢(三)
3.6 左搬攔捶
3.7 左擁捋擠按
3.8 斜身靠
3.9 肘底捶
3.10 倒捲肱(四)
3.11 轉身推掌(四)
3.12 右琵琶勢
3.13 摟膝栽捶
3.14 白蛇吐信(二)
3.15 拍腳伏虎(二)
3.16 左撇身捶
3.17 穿拳下勢
3.18 獨立撐掌(二)
3.19 右單鞭
3.20 右雲手(二)
3.21 右左分鬃
3.22 高探馬
3.23 右蹬腳
3.24 雙峰貫耳
3.25 左蹬腳
3.26 掩手撩拳
3.27 海底針
3.28 閃通背(一)
3.29 右左分腳
3.30 摟膝拗步(二)
3.31 上步擒打
3.32 如封似閉
3.33 左雲手(三)
3.34 右撇身捶
3.35 左右穿梭
3.36 退步穿掌
3.37 虛步壓掌
3.38 獨立托掌
3.39 馬步靠
3.40 轉身大捋
3.41 撩掌下勢
3.42 上步七星
3.43 獨立跨虎
3.44 轉身擺蓮
3.45 彎弓射虎
3.46 右搬攔捶
3.47 右掤捋擠按
3.48 十字手
4 太極拳百問
附錄:
吳式太極拳傳承概覽
楊禹廷師爺業績考
雲龍鳳虎應物自然——李經梧小傳
太極大師王培生事跡錄

前言/序言



探索身心閤一的東方智慧:古法養生與武道傳承的瑰寶 這並非一本詳述特定武術套路或招式的書籍,而是對一種深邃而古老的東方哲學與身心修煉體係的深度挖掘與解讀。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河流,探尋人類追求健康、和諧與內在力量的智慧結晶,觸及我們與自然、與自身最本質的連接。 第一章:生命能量的脈絡——氣的奧秘與感知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氣”這個概念的廣闊天地。我們並非將其視為飄渺的玄學,而是從古籍、醫理、乃至現代科學的一些探索性研究中,力圖勾勒齣“氣”的物質性與能量性。我們將探討“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的核心地位,它如何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功能、情緒狀態乃至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通過對經絡學說的初步介紹,讀者將瞭解這些能量通道在身體中的運行規律,以及它們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聯係。 同時,本章也會引導讀者進行初步的“氣感”體驗。這並非要求立竿見影的奇特感受,而是通過一些溫和的練習,如緩慢的呼吸調整、身體的放鬆與覺察,來培養一種對身體內部細微變化的敏感度。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特定的姿勢、意念的引導,以及對身體感受的專注,來逐漸喚醒和增強這種內在的能量感知能力。這是一種由外嚮內、由粗糙到精微的覺察過程,旨在打破現代人普遍存在的身體脫節感,重新連接我們對自身生命活力的認知。 第二章:身形之韻——形體結構與內在協調 人的身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而許多古老的東方智慧,恰恰強調瞭對身體“形”的理解與運用。本章將聚焦於身體的結構性美學與內在協調的重要性。我們將從人體骨骼、肌肉、關節的基本構造齣發,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身體姿態,最大限度地發揮身體的潛能,減少不必要的耗損。這並非要求嚴苛的訓練,而是強調一種“順應自然”的原則,學習如何讓身體在最放鬆、最舒展的狀態下運轉。 我們將深入探討“中正安舒”的身體姿態,它不僅僅是指外在的挺拔,更是一種內在的平衡與穩定。通過對身體重心的理解,以及如何運用腰胯來帶動四肢的運動,讀者將學會如何讓身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僵硬的組閤。本章還會介紹一些基礎的身體舒展練習,這些練習旨在放鬆緊綳的肌肉,打開僵硬的關節,促進身體內部的血液循環與能量流動。我們將強調在練習過程中,對身體感受的細緻體察,區分“用力”與“用巧”,理解真正的力量來源於身體的協調與放鬆。 第三章:心念之舞——意念引導與精神力量 在東方智慧的體係中,“心”與“身”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身體的健康離不開精神的寜靜,而精神的強大也需要身體作為載體。本章將著重探討意念在身心修煉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對心念的引導,來激發內在的潛能。我們將剖析“意念”的多種層麵,包括專注力、想象力、以及更為深層的“心境”。 我們將介紹一些基礎的意念練習方法,如“守一”、“入靜”等,它們並非神秘的冥想,而是通過特定的呼吸與意念配閤,來幫助讀者達到一種更為專注、更為放鬆的精神狀態。通過對身體感受的持續關注,以及將意識導嚮身體的特定區域,讀者將學會如何更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緩解壓力,並提升內在的平和感。本章還會探討“意念”如何與身體動作相結閤,形成一種“以心馭氣,以氣運身”的協同效應,從而使身體的運動更加精妙、高效。 第四章:呼吸的韻律——生命的源泉與調控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最持續的活動,它連接著我們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本章將深入探討呼吸的科學與藝術。我們將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呼吸的機製,以及它如何影響著身體的氧氣供應、能量代謝乃至神經係統的穩定。然而,本章的重點將超越單純的生理層麵,而是聚焦於如何通過有意識的呼吸調整,來達到養生保健、舒緩情緒的目的。 我們將介紹多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方法,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以及一些與特定動作相結閤的呼吸技巧。這些練習旨在幫助讀者糾正不良的呼吸習慣,拓寬呼吸的深度與幅度,從而更好地吸收天地間的“精華之氣”,排齣體內的濁氣。我們將強調在呼吸練習中,對氣息進齣的細緻體察,感受每一次呼吸帶來的身體變化,以及如何通過呼吸來引導身體的放鬆與能量的充盈。 第五章:內外兼修的智慧——長壽之道的探索 “長壽”並非僅僅是生理年齡的增長,更是一種生命力的充沛、身體的健康、以及內心的平和。本章將融匯前幾章的精髓,探討一種整體性的、內外兼修的生命養護之道。我們將審視古人關於長壽的經驗與智慧,從“勞逸結閤”、“順應四時”、“飲食有節”等樸素的道理齣發,結閤對人體能量運行規律的理解,來構建一種現代人可以實踐的養生框架。 本章會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日常養生建議,例如如何通過調整作息來符閤自然節律,如何選擇有助於身心健康的飲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簡單的運動與放鬆技巧。我們將強調,真正的長壽之道,並非追求某種神秘的丹藥或秘籍,而是迴歸到對生命本質的理解,通過持之以恒的身心調養,來達到一種內在的和諧與外在的健康。這是一種持續的學習與實踐過程,旨在幫助讀者開啓一段更加健康、更加充實、更加有智慧的生命旅程。 結語: 本書並非旨在教授一套具體的招式或套路,而是提供一種觀察、理解與實踐身心連接的視角與方法。它鼓勵讀者以開放的心態,去探索身體的智慧,去感受內在的能量,去體會心念的力量,最終達到一種身心和諧、生命充盈的理想狀態。這是一種古老而永恒的東方智慧,等待著每一個渴望探索自身無限潛能的生命去發掘與踐行。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接觸這類武術書籍,我原本是抱著一種“學點花架子”的心態翻閱的,沒想到裏麵的內容居然如此嚴謹和係統。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齣色,大量的黑白照片清晰地捕捉瞭動作的瞬間,使得那些看似飄忽不定的招式有瞭一個清晰的參照物。作者在敘述中大量引用瞭古代拳譜的原文,並結閤現代運動科學的視角進行瞭解讀,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人耳目一新。特彆是關於“沉肩墜肘”的講解部分,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要這樣做,而是詳細分析瞭如果不這樣做會對身體的哪些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輔助練習來修正錯誤的姿勢。我嘗試書中介紹的“樁功”練習方法,堅持瞭一周,發現腰胯的穩定性確實有瞭顯著提升,那種“根植大地”的感覺是以前練習中缺失的。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書中對步法的講解略顯抽象,尤其是“開閤”之間的轉換速度控製,沒有給齣具體的節奏提示,我需要對照視頻資料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這本書更像是寫給有一定基礎,希望精進技藝的習武者,而非完全的新手入門指南。

評分

從一名長期練習八卦掌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我發現瞭許多有趣的共通之處,但也看到瞭太極拳體係在某些方麵的獨特側重。這本書對“中正安舒”的詮釋,達到瞭極高的境界,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人體中軸綫在運動中的保持與變化。作者在論述步法移動時,非常強調腳底與地麵的“粘滯感”,這與我們八卦掌追求的“鏇空”略有不同,卻同樣強調瞭對地基的控製。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勁力層次”的劃分,從皮膚、肌肉到筋膜,再到內髒器官的聯動,這個層層遞進的描述,讓我對自身發力的薄弱環節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的圖解雖然是靜態的,但配閤文字描述,可以構建齣一個立體的運動模型,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閤需要獨立學習的人群。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作者在介紹如何化解來自側麵的突然打擊時,提供的應對策略略顯保守,更側重於自身的穩固,而沒有展現齣太極拳在主動化解和反擊方麵的迅猛。但瑕不掩 एनीमिया,這本書依然是理解太極拳體係的優秀讀物。

評分

這本關於中國傳統武術的書籍,從我翻開第一頁起,就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妙的動作原理所深深吸引。作者似乎對太極拳的理解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招式演示,而是深入到瞭哲學的層麵。書中對“陰陽”和“剛柔相濟”的闡述,簡直是醍醐灌頂。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每一個套路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細緻,每一個轉摺、每一次蓄力,都有詳盡的圖解和文字說明,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拳師在我身邊手把手地指導。書中提到如何通過呼吸來引導氣流運行,這一點對於我這種練習多年卻總感覺“不得法”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找到瞭關鍵的鑰匙。遺憾的是,對於一些高階的聽勁和掦勁的技巧,書中似乎沒有給齣更多實戰層麵的深入解析,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建構上,如果能增加一些真實的對練案例分析,或者對不同體型練習者如何調整發力的側重點進行更細緻的區分,那就更為完美瞭。總體而言,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之作,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拳架,更是一種生活和修身養性的智慧。

評分

坦白講,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我對太極拳的理解還停留在公園裏老人們打的那種舒緩的運動層麵。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觸,剖析瞭太極拳在技擊層麵的潛力。書中對“接觸點”和“力的傳遞路徑”的描述,讓我意識到這門武術絕非簡單的肢體運動,而是一門精密的力學應用。有一章專門討論瞭如何利用對手的重心變化來四兩撥韆斤,其邏輯嚴密程度,不亞於高等數學的證明題。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鬆緊轉換”的獨特見解,他強調“鬆”不是鬆懈,而是一種高度集中的、隨時可以爆發的內斂狀態。我花瞭很長時間去揣摩他對“意”與“形”關係的闡述,感覺自己對“用意不用力”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唯一的不足是,書中對器械套路(比如太極劍或刀)的內容著墨不多,篇幅主要集中在徒手套路,略感遺憾,期待後續能有更全麵的版本問世。

評分

這是一本充滿“野趣”和“真傳”的書,它沒有時下流行的那些華麗的色彩和浮誇的宣傳語,全書以一種樸實到近乎古舊的風格呈現。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錯覺,仿佛正在閱讀一本塵封已久的手稿。作者的語言充滿瞭強烈的個人風格,他似乎對那些流於錶麵的“養生”概念嗤之以鼻,直指太極拳的核心——“爭”與“化”。書中對“引進落空”的解析尤為精彩,它不是簡單地讓開,而是通過巧妙的引導,將對方的力量導嚮虛處,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我嘗試將書中的幾個關鍵要領(比如“虛領頂勁”的調整)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與人交談時保持心態的平和與穩定,竟然也齣乎意料地有效。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逼迫讀者去思考,去體會,去反復印證,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對於那些渴望瞭解太極拳深層內涵的內傢拳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一份難得的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