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教室:傳達意念、感動人心的基本方法 /港台原版繁体中文图书

小說教室:傳達意念、感動人心的基本方法 /港台原版繁体中文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根本昌夫 著,陳佩君 译
图书标签:
  • 小说创作
  • 写作技巧
  • 故事技巧
  • 人物塑造
  • 情节设计
  • 叙事方法
  • 文学创作
  • 港台图书
  • 繁体中文
  • 创意写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下雜誌
ISBN:9789863981688
商品编码:10513620925
出版时间:2016-05-26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不僅教您「寫」小說
更教您如何「讀」小說、「解析」小說、深入認識小說。

作者身為文藝叢書編輯,曾發掘過多位素人作家及讀遍多部文學投稿作品的經驗,大方分享小說的歷史到如何成為小說家、如何寫小說、讀小說的方法等等之外,也比較純文學與小說之間的不同,提出判斷自身是否成為小說家標準,並舉出多本書的例子,剖析名作家的小說寫法。書末附有與作家角田光代的對談,了解成為小說家的背景及成為小說家之後的種種等。寫小說雖然看似簡單,但實則是一大學問。透過本書將釐清小說的奧秘,讓您進一步了解小說、寫好好小說!

想寫小說,卻不知該如何下手?
總覺得自己寫的小說,總是少了些什麼?
快來日本資深文藝叢書編輯開設的紙上教室,聽聽專業的寫作技巧及指導吧!

寫小說絕非難事。小說很自由,但是沒辦法寫出不存在於自己內心的事物。
所謂寫小說,就是從內心的感受、想法、思緒、回憶之中,選出重要的事來表現。把重要的事寫下來,傳達給別人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感受、詮釋事物的方式都不一樣。要把自己內在的事傳達給和自己感受、詮釋方式不同的他人,是需要下功夫的。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功夫呢?請跟著本書一起探討吧!

名人推薦

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小說家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
胡衍南 臺灣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陳玉慧 《徵婚啟事》作者、2007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得主
喜菡 有荷文學雜誌發行人
葉揚 作家、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得主
謝承志 文藝推廣人、教育工作者、繪本演說人

作者簡介

根本昌夫(Masao Nemoto)

文藝叢書編輯,法政大學、帝京大學、明治學院大學講師。

一九五三年生,自就讀早稻田大學時擔任早稻田文學編輯室的一員展開活動。曾任文學雜誌《海燕》(Benesse)、《野性時代》(角川書店)的主編,協助島田雅彥、吉本芭娜娜、小川洋子、角田光代等多位名作家踏入文壇。在發掘、培育新進作家的功績深獲好評。從純文學到大眾文學的懸疑小說、非小說等領域,結識眾多作家,擁有廣大人脈。並在朝日文化中心開設小說寫作班,催生數名獲得新人獎的作家。

譯者簡介

陳佩君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的中日文口筆譯者。另譯有《我在書店等你:三浦紫苑的私房書評集》、《書店女子》等。

目錄

推薦序 能燒一手好菜,才是真美食家─推薦《小說教室》 胡衍南
推薦序 小說夢想起飛吧! 喜菡
推薦序 寫小說──替上班族人生開放一些可能 葉揚
推薦序 讀寫小說──這世界從以前就一直暗示著 謝承志

第1章 何謂小說?
1 小說不是「敘事」
散文和傳聞也是小說
小說是內在的「紀實文學(non-fiction)」
純文學和通俗小說有什麼不同?
「小說」這個業界的歷史
一本好小說擁有多重面貌
發揮語言擁有的力量來寫作

2 適合或不適合成為小說家的人
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小說的寫法和正確的語法不同
寫小說需要特殊的才華或經驗嗎?
小說家是普通人
小說其實是一種實業
當人興起「想要寫小說」的念頭時
不適合當小說家的人

3 目標成為小說家
今昔踏入文壇的方法
目標獲選新人獎
決定新人獎獎落誰家之前
研究趨勢和策略沒有意義
芥川獎是純文學的新人獎
踏入文壇後
當作家有適齡期嗎?
當小說家賺錢嗎?

第2章 提筆寫小說
1 寫小說這回事
「如何」描寫「某物」
無法直接寫出現實
語言具有任意性
「想寫的事」和文章之間的距離
什麼是具有真實感的小說?

2 決定主題
要寫純文學還是通俗小說?
要寫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
「轉捩點」與「危機」就是主題
一定存在只有你才寫得出來的小說
小說主題的靈感
如何查證想描寫的領域

3 小說的種種寫法
寫出簡單的設計圖
直覺讓小說更有趣
寫出角色人物的小檔案
主角要用第幾人稱?
「juewu僅有」的好標題
開場白是小說整體的縮圖
好作品都有精彩的開場白
文風可隨作品而異
如何精進描寫的手法
生動的對話
寫親身體驗時該注意的事項
結局不可缺少之物
創作通俗小說的重點
寫作遇到瓶頸時
沒有不遇到瓶頸的人
讓作者突飛猛進的「絆腳石」
動搖「理所當然」的事

4 實踐篇: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練習寫小說
試以「家庭」為題寫小說
範例文

第3章 深入閱讀,細細品味
1 小說的讀法
閱讀要廣泛,寫作要精簡
小說有四種和四次的讀法
好小說具有「架構」和「多重性」

2 作品解說1: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
成為小川洋子轉捩點的作品
《上帝的筆記本》所代表之物
對阪神虎隊的愛
理想的男女關係

3 作品解說2:山本周五郎《城中之霜》
以「安政大獄」史實為題材
掌握小說關鍵的辭世詩
受到無名小卒的支持

4 作品解說3: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村上春樹為何獨佔鰲頭
同時並行的兩個故事
阻止「九一一」事件

5 作品解說4:綿矢莉莎《欠踹的背影》、《這樣不是太可憐了嗎?》
高中女生小初的孤寂
與《金色夜叉》的意外關係
初實苦澀的夏日回憶
絹代離去的原因
活在消費社會的年輕人
受符號擺佈的危險世代

6 作品解說5:町田康《阿楠與大黑》
滑稽的正統派文學
尋找失去之物的代償
不捨棄就無法前進的世代
角色的名字所隱含的意義
處女作是宣示的場地

7 參考文獻
人為何要寫小說?──做為後記
寫小說的魅力
愈寫愈有意思
從過去某個時刻重活一次
站在約定俗成的世界之外
沒有枉然的人生

書末對談 角田光代×根本昌夫
──慢慢寫下相信的事物
寫小說是難為情的事?
不讀書就寫不出來
好小說具有讓人一讀再讀的鋪排
慢慢思索答案
寫下自己想要相信的事
吃過苦的作家實力堅強


  
能燒一手好菜,才是真美食家─推薦《[實踐]小說教室》 胡衍南

不少教授在大學裡開小說寫作課,更多作家在校園外指導小說寫作,然而就我所知,其中多數人並不認為創作是可「教」可「學」的。我們一旦非得開課或演講,往往就是帶頭賞析作品,總以為只要多閱讀,並且讀出一點意思,假以時日自然能寫出一篇(篇)好小說來。

在賞析作品之外,我們也根據自己或別人的經驗,多少談一點誰適合寫小說、敘述與描寫、角色人物和結構布局、純文學或通俗文學……這一類的原則、理論或趨勢。但是心裡其實清楚,寫作這檔事只能心領神會,眼前的學生(學員)寫不出或寫不好小說沒關係,至少這個社會能因而多幾個讀者,如此則足矣!

沒想到作為同行的根本昌夫,竟然可以用一顆更熱切的心、zui明白易懂的陳述,告訴讀者「把小說理解為『什麼都可以』也無妨」,所以「寫小說絕對不難」。其次提醒讀者,一旦意識到有「難以壓抑的想法」,覺得自己「過剩或欠缺了什麼」,人人都可以寫小說。他甚至不在意純文學和通俗小說的界線,因為兩者同樣需要故事和哲學,只不過「故事或哲學所佔的比例並不一樣」而已。

根本昌夫把小說寫作變得自由、具體、簡單,態度可以選擇是神聖的或世俗的,關乎個人技藝的開篇、謀局、架構、寓意乃至文風也都可以一步步演練成熟——只差沒有宣稱「小說寫作是全民運動」!

至於為什麼要寫小說?其中的魅力是什麼?他引用職棒選手桑田真澄的教球理念,為指導小說寫作提供新的理由:

不需要每個想寫小說的人都成為職業作家。重要的是,自己親自動手、讓心自由翱翔,試看看寫小說。這麼一來,就會愈寫愈覺得有趣,閱讀的時候也能更加深刻地品味小說。

不僅如此,對事物的看法、想法也會更具深度,就連「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充滿喜悅。

老實說,至少我自己吧,並沒有經常強調—會寫小說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領略經典、並且讓一己的生命更加豐富。至少,沒有根本昌夫那麼理直氣壯。

很多人都看過周星馳的電影《食神》,因此一定記得唐牛質疑史提芬64周的那句話:「你算什麼食神!你懂不懂燒菜啊?你會不會拿剷子、會不會拿刀啊?」能燒一手好菜的人,才能當食神。同理,懂得寫小說的人,才能讀出小說的好,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根本昌夫的《[實踐]小說教室》,除了解決大部分關於小說寫作的困惑,也提供他賞析日文小說名著的路徑,更重要的是,他給了所有人關於寫作的「本格」信念。

(本文作者為臺灣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推薦序

小說夢起飛吧! 喜菡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說夢。夢如紙鳶飛在廣闊的天空,遇見風雨,可能斷線,可能失了方向。而拉扯小說夢,需要方法,需要足以讓夢飛揚的技巧與力道。

什麼人適合寫小說?小說家也是普通人,或者是拎著菜籃上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或者是邊趕公車邊啃土司的上班族;或者是憂心明日青春痘往哪個方向迸裂的學生。無論你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大小,社經地位高低,當你「想寫了」,小說夢就有了雛形。所以,生活隨筆是小說;臉書的囁囁嚅嚅是小說;子夜驚醒的夢境是小說。拿捏好「想寫的」和「寫下的」距離,貼近讀者耳邊說一個高潮迭起的故事是「通俗小說」;給讀者多一點哲學思考是「純文學小說」,你與讀者靠得多近多遠,就決定你的高度及深度。

然而,單有「熱情」與「幹勁」是不足的,如何倚靠小說成為實業家,正是這本書要告訴你的。

「優於別人的感受力」、「懂得慢慢思考」是小說家的先決條件。如何穩健的一步步踏出小說路,如何在眾目睽睽下展演你的繁華與精彩,書中一項項告訴你。包含小說敘述的節奏脈絡與觀點角度;如何由日常生活、社會現實、以及幻想的現實中尋覓題材;長短篇如何經營;如何掌握生活中的「發展性危機」與「狀況性危機」成為小說;如何規劃如何起頭;如何建立吸引人的標題;作者根本昌夫甚至不藏私的提供寫作班的批閱內容。全書文筆淺顯,卻能緊握重點,毫無虛言。

除了以上,帶領讀書會多年的喜菡zui感受惠的,當屬「小說的讀法」單元。包含日本名小說家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山本周五郎《城中之霜》、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不侷限「通俗小說」或「純文學小說」,作者皆能掌握細微,充分說明閱讀入門及深讀的方法。

至於文學獎的攻掠,雖然針對日本當地獎項,但台日文學獎文化近似,本地讀者依舊能由其中領略概況。

一般指導小說創作的書,經常將創作寫得高不可攀,讀完全套書,依然摸不著頭緒,在原地打轉。本書的好,在於「務實」,不唱高調,不硬扣學理,反而因此親民近民,值得推薦。

(本文作者為有荷文學雜誌發行人)

推薦序

寫小說──替上班族人生開放一些可能 葉揚

我的diyi篇小說,是在出差的時候,坐在飯店的空浴缸裡寫出來的。獨自一個人出差,有時候會莫名怕鬼,所以我窩在浴室裡,寫關於阿媽的事。那個時候,我其實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獎、會出書,我只是像這本書的作者說的那樣,寫一個存在在那裡很久的,只有我才寫得出來的故事。

我是一個興趣很少的人。

不會烹飪,不喜歡運動,只要是圓的東西通通都不會玩,不知道什麼是作畫,跳起舞來簡直跟講笑話沒有兩樣。只有小說能讓我在日子裡覺得快樂,我經常迷戀一個作家,會花上幾個月把他所有出版過的書看完,我很感謝願意一直寫著小說的人,感謝他們替我上班族的人生,開放一些可能。

我其實是那樣學習寫小說的,把可能性寫進去,把平常生活中非常忍耐才沒有流下眼淚來的東西、把不能輕易承認的事實瀟灑地放出來。我記得自己的diyi篇小說得了文學獎,我跑去跟爸媽說,他們雙雙站起來,露出這種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表情。有個論壇裡的網友,花了不小的篇幅,講了一些工整性文學性這類的辭彙,一直罵我的小說,我很厚臉皮地把這些評論都拋到腦後,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以自己的腦筋,自己的話語慢慢思索,從而獲得進步,後來有某些時候,有人會說他喜歡我的文章,害我小人得志地又寫個不停。

我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給想要寫小說的人,是因為作者根本昌夫知道身為初級小說家心裡會冒出來的大部份問題: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我適合當小說家嗎?要寫長篇還是短篇?主角要用第幾人稱?告訴別人自己在寫小說是不是很丟臉?

這一段日子裡,我試過幾種文體與創作,但小說zui讓我感到自由,在小說裡,我可以裸奔卻不被看到,我把想說的話,用平常沒有辦法解套的模式,放到角色的舌尖上,我閉上眼睛,就把討厭的人寫成一隻綠色的鳥,頭頂沒有毛。

出了幾本書以後,我開始認識一些作家,在茫茫書海中,我明白自己是個不起眼的作者,也體會到當小說家要維持家計的困難。作者根本昌夫說:「吃過苦的作家實力堅強。」這句話有效地起了作用,我告訴自己,只要可以寫出更好看的情節,故事本身就會成功,我就像是一隻骨瘦如柴的小狗,等著主人拎著食物回來,那盼望是一條臍帶,連接著我與小說裡的每個我。

歡迎你到小說教室來,這裡的老師人很好,同學也不錯。

(本文作者為作家、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得主)

推薦序

讀寫小說──這世界從以前就一直暗示著……謝承志

十九歲那年,我有過一次難忘的聽講經驗。

那是一場大學專題講座,一位演講者、一支麥克風,在舞台上述說自己的文學與生活。當時,又因為實驗劇場的黑幕氛圍,彷彿小說開頭的diyi句話,使聽眾一瞬間就能進入故事的世界。我永遠記得,台上的他說演俱佳,一段「不良少年的成長故事」,如小說般的情節曲折,若不是生活真過得那麼精采,便是講者誇大其詞。

重要的是,他時不時能抓住聽眾的目光,國台語交錯、真假音聲線演繹,那些幽默口吻下的字句背後,盡是人生領會過的哲理。

他就是黃春明,無論小說、電影,還是繪本,都可看其創作或改編的蹤跡。

黃春明是台灣國寶級文學大師,著作《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喲娜啦再見》等重要臺灣鄉土小說眾所周知。閱讀他的作品,不僅能讓自己思索「我是誰」、還能懷有「同理心」,甚至當年因為讀到他的一句話,「大人的世界沒希望了,孩子是我們創造未來的材料,如何對待小孩子就決定我們的未來。」影響良深,而讓我踏入教育這條路。

寫小說與成為小說家需具備的條件?

近日讀完《[實踐]小說教室》之後,整理了幾項成為小說家的條件,除了擁有基本的「幹勁」與「熱情」之外,還得擁有「大量閱讀小說」、「掌握小說語言」、「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不要看到以上這些條件,就嚇得不敢寫小說了,容我再舉一例。從事寫作超過三十餘年的村上春樹,在新作《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提及「小說,每個人都可以寫」,便如同作者根本昌夫在本書所說,「不同於別人,自己只是世界上duyi無二的自己」,光這樣就足以具備寫小說的門檻了。

不論村上春樹或是根本昌夫說的話,在小說創作這條路上,重要的是培養「觀察的習慣」和「盡量去思考」。然而仔細一想,這能力不也適用於人生的各領域、各階段嗎?因此若是從不讀小說和寫小說的人的角度來閱讀根本昌夫這本書,並不會有所隔閡,也能在其中領略看世界的方法。因為閱讀方法無所侷限,我們皆能以不同的角度在一本書裡,解讀出不同的面貌;每個人藉著同樣一本書,也能各自擁有不同的收穫。

將小說教室搬到紙上

作者根本昌夫身為文藝叢書編輯,發掘過多位新手作家與閱讀過多部文學投稿作品,除了不吝於分享成為小說家、如何寫小說、讀小說的方法之外,也將他指導的「小說寫作班」,如何點評學生作品的過程,詳細描述於書中。他並深度剖析日本小說《博士熱愛的算式》、《城中之霜》、《海邊的卡夫卡》、《欠踹的背影》、《這樣不是太可憐了嗎?》、《阿楠與大黑》其中的架構、鋪排,及多重面貌。

我常在寫作課上與學生們分享,在閱讀面向中,應該為「雜食性閱讀」。如純文學作家需閱讀通俗小說,了解該小說的故事性;通俗小說作家需閱讀純文學作品,領會該作品的哲學性、技術性。普遍來說,我的學生對大眾文學較感興趣,但我並不會阻止他們閱讀,畢竟我常說:「大眾文學沒什麼不好,而是當你的閱讀面向若只偏向它,那就真的不好了。」我所認為的閱讀,是每個讀者都能從這個世界感興趣開始,進而展開閱讀一本書的旅程。

世界,無論如何都需要小說!

這世界從以前就一直暗示著,每當我們讀小說,為何有些情節竟活生生地於現實生活中上演?其實那就是因為,不論是讀小說、寫小說,透過它,我們能夠看見自我、發現生命的價值,並且理解複雜的人際關係。即便是讀一隻貓的故事,牠也會和我們一樣擁有相仿的人生風景。

《[實踐]小說教室》是一本關於寫小說、讀小說的方法書,想要走小說家這條路,藉此不斷反覆的作業,真切領會「假作真時真亦假」,功力自會無形提升。倘若像我這樣不寫小說的讀者,透過這本書,也可學會如何選擇小說、品讀小說,深度探訪其境界,不再是看熱鬧而已;而你也有機會透過這本書,從一個湊熱鬧的讀者,變成一個發掘世界的寫作者。

儘管買書的人少了,但我深信讀書的人永遠都在。zui後希望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光是學習,而是能夠展開一個屬於自我的新世界。

(本書作者為文藝推廣人、教育工作者、繪本演說人)

作者: 根本昌夫 

譯者:陳佩君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05/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981688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文学的匠心:创作的基石与灵魂》 第一章:观察与捕捉——发现故事的火花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发现”这一创作的初始阶段。我们探讨如何从日常琐事、人际互动乃至自然景象中提炼出具有文学价值的元素。 细节的魔力: 优秀的小说家是细节的捕手。本章将分析如何捕捉那些常人忽略的微小瞬间——一个眼神的闪烁,一次不经意的停顿,一缕拂过脸颊的风——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有力工具。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丰富场景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灵感的源泉: 灵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精心培育的结果。我们讨论如何建立个人的“素材库”——无论是通过阅读、旅行、访谈还是纯粹的沉思。重点将放在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连接,使之在关键时刻能够被有效地调用。 冲突的萌芽: 故事的张力总是潜藏在对立之中。本章将深入剖析如何识别潜在的冲突点,无论是内在的道德挣扎,还是外在的环境压力。我们将学习辨别“表面冲突”与“深层矛盾”的区别,理解冲突如何自然地从人物的欲望与阻碍中生长出来。 第二章: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一个平庸的角色会迅速抽干故事的活力,而一个复杂、真实的人物则能让读者久久难忘。本书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人物构建方法。 动机与欲望的构建: 深入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什么是他们最深切的渴望?又是什么东西在阻碍他们实现目标?本章会指导如何通过“冰山理论”来设计人物的可见行为和隐藏的心理结构,确保人物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支撑。 性格的多维性: 真实的人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将探讨如何避免“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即如何为角色赋予优点、缺点、怪癖和秘密。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习惯、肢体动作、甚至他们所处的环境,来间接展现其复杂的内在世界。 人物弧光的设计: 角色成长(或堕落)是叙事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角色的“成长曲线”,即他们在面对核心冲突后所经历的认知转变和行为改变。我们将分析“催化剂事件”在人物转型中的作用。 第三章:结构的布局——搭建故事的骨架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需要一个坚固且富有弹性的结构来承载其内容。本章侧重于叙事蓝图的绘制与维护。 经典叙事模型解析: 从亚里士多德的“开端、中段、结尾”到更复杂的“三幕剧”结构乃至“英雄之旅”,我们将对比不同叙事框架的优缺点,并指导作者根据自身故事的特质选择最合适的结构。 节奏的控制: 叙事节奏决定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我们讨论如何通过场景长度、信息密度和高潮点的设置来调节故事的快慢。何时应该放慢脚步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何时又需要快速推进以制造悬念? 悬念与铺垫的艺术: 悬念并非凭空制造的紧张感,而是基于读者对“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权衡。本章教授如何巧妙地埋下伏笔(Chekhov's Gun原则),确保每一次揭示都具有震撼力,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章: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运用 “谁在讲述故事?”这一选择对小说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视角不仅关乎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关乎读者与故事世界的亲密程度。 第一人称的局限与力量: 深入分析“我”的视角如何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和主观性,同时也带来信息盲区的风险。如何利用这种限制来增强人物的可信度或制造认知失调? 第三人称的灵活度: 探讨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聚焦于某一个角色)的区别。全知视角如何用于宏大叙事和背景铺陈?有限视角又如何保持亲密感的同时保证叙事的集中? 视角的切换: 在长篇小说中,适当地切换视角是必要的。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平稳、有目的的视角转换,避免让读者感到迷失或突兀。 第五章:语言的雕琢——文字的质感与力量 叙事是骨架,语言则是血肉。文字是作者最直接的工具,其精准度和音乐性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文学品味。 清晰性与精准性: 强调选择“最恰当的词汇”而非“最华丽的词汇”。探讨如何通过精确的名词和强有力的动词来代替冗余的形容词和副词,使文字更具冲击力。 意象的营造: 意象是连接抽象情感与具体感知的桥梁。本章教授如何发展和重复关键意象,使其在潜意识层面与故事的主题产生共鸣,深化读者的情感体验。 句式的韵律: 探讨不同句式结构(长句的舒缓与短句的断裂)如何模仿人物的呼吸、情绪的起伏,从而创造出具有音乐感的散文节奏。 第六章:主题的升华——思想的回响 伟大的作品不仅能讲述一个故事,更能引发读者对人类境况的深层思考。主题是故事的灵魂所在。 主题的自然呈现: 强调主题不应是说教式的口号,而应是人物行动和情节冲突的必然结果。我们将探讨如何让读者“自己发现”主题,而非被动接受。 象征与寓意: 如何在不破坏故事连贯性的前提下,巧妙地植入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让作品在不同的阅读层次上都能提供新的解读空间。 超越时代的回响: 探讨如何将具体的故事融入更宏大的人类经验之中,使作品具备跨越文化和时间的普遍性,使短暂的叙事获得永恒的价值。 本书旨在为致力于提升写作技巧的创作者提供一个全面、实用的指南,从捕捉灵感到最终的语言打磨,助力写作者构建出既能精准传达思想,又能深深打动人心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小說教室》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將看似艱深的寫作技巧,化為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我一直對如何塑造立體、真實的人物感到困惑,常常寫出來的角色都顯得扁平,缺乏生命力。但書中的「角色塑造」章節,徹底顛覆了我過去的認知。作者不僅僅討論了角色的背景、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如何引導你去思考角色的內在衝突、動機,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 我特別喜歡作者用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作為案例,詳細解析這些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被刻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不僅能理解理論,更能親眼看到實際的應用。這種「由淺入深」、「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教學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現在明白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是牽動讀者情緒的關鍵,而這本書,正是教你如何一步步打造出這樣的角色。

评分

這本書的「場景描寫」部分,著實讓我大開眼界。過去我總覺得,只要把故事講清楚就行,場景的描寫可有可無。然而,《小說教室》告訴我,場景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影響人物情緒、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元素。作者透過生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運用五感去描寫一個場景,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我還記得書中提到,即使是同樣的空間,不同的心境下,讀者感受到的也會截然不同。這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去的寫作,總是在「交代」場景,而沒有去「營造」氛圍。書中教導的,是如何透過光影、聲音、氣味,甚至是觸感,將場景注入情感,讓它成為一個活著的有機體。讀完這部分,我對「畫面感」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渴望在自己的寫作中,能夠捕捉到更多細膩的畫面。

评分

这本《小說教室》真的讓我對寫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閱讀之前,我一直以為寫小說僅僅是天賦和靈感的堆疊,但書中闡述的「傳達意念、感動人心」這幾個核心概念,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過去摸索的許多盲點。作者用非常細膩且具體的方式,剖析了如何將抽象的想法轉化為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的情感,每一個字句的選擇、每一個場景的鋪陳,都充滿了學問。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強調了「意念」的重要性,它不只是故事的骨架,更是靈魂所在。作者並沒有空泛地談論「主題」或「訊息」,而是深入探討如何透過人物的成長、情節的推演,以及細節的描寫,讓讀者的內心產生共鳴。讀著讀著,我彷彿能看見作者在課堂上,一步步引導學生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並將之注入筆尖,成就一篇篇動人的篇章。這本書不只教你「如何寫」,更教你「為何而寫」,以及「如何寫得有溫度」。

评分

這本《小說教室》讓我徹底告別了過去那種「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莽撞式寫作。書中對於「文字的錘鍊」和「情感的精準傳達」的指導,猶如為我的寫作注入了一股精確的力量。作者不厭其煩地強調,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應該服務於「傳達意念、感動人心」的最終目標。 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有些作家,即使寫的內容並不驚天動地,卻依然能讓我潸然淚下。這本書讓我學會去審視自己的用詞,去尋找最能觸動人心的詞語,並學會如何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埋下情感的伏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只會「講故事」的學徒,而是開始理解如何「編織情感」,讓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溫暖的、能夠與讀者心靈產生共振的橋樑。

评分

《小說教室》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於「敘事結構」的拆解與重組。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故事,只要情節有趣,就能吸引讀者。但書中讓我明白,情節的安排、故事的起承轉合,甚至敘事視角的選擇,都對讀者的閱讀體驗有著巨大的影響。作者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了不同的敘事技巧如何產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鋪陳」和「留白」的討論。作者並非鼓勵讀者寫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在適當的地方,如何運用「少即是多」的原則,引導讀者去想像、去思考。這種「留給讀者空間」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參與感,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成為故事的共同創作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好的敘事,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在與讀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