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文集(第6卷)

潘光旦文集(第6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乃穆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405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285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0-12-01
页数:4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潘光旦先生(1899-1967)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是一宗很有价值的学术遗产,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潘光旦文集》将编入现今收集到的作者的主要著作,包括论著、译作、论文、书评、诗词、日记等,在潘光旦学术纪念基金的资助下陆续出版。本文集的出版,不仅便于国内外读者了解和研究潘光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也有助一起广大学人研究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前进,作出新的贡献。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文集》对原作的内容和文字保持原貌,不予改动。

目录

辑印弁言
上篇
一 说童子操刀(一九四六)
——人的控制与物的控制
二 文明往那里走?(一九四七)
——一个讨论会的述评
三 欧洲局势与思想背景(一九三六)
四 《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一九四七)
五 荀子与斯宾塞尔论解蔽(一九四六)
六 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一九四七)
——再论解蔽
七 派与汇(一九四六)
——作为费孝通《生育制度》一书的序
八 中国人文思想的骨干(一九三四)
中篇
九 国难与教育的忏悔(一九三六)
一○ 再论教育的忏悔(一九三六)
一一 说乡土教育(一九四六)
一二 生计、事业、兴趣(一九四七)
一三 一封给大学生的公开信(一九三四)
一四 欢送游美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一九三四)
一五 省察第一 (一九四七)
——为清华大学三十六周年纪念作

下篇
一六 学与政与党(一九四六)
——政学关系三论之一
一七 政治信仰与教学自由(一九四六)
——政学关系三论之二
一八 政治必须主义么?)(一九四六)
——政学关系三论之三
一九 说军与屉(一九四六)
二○ 未经“国定”的一种公民读本(一九四六)
——费著《作之民》序
二一 所望于协商会议者(一九四六)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二 毋我斯和平统一(一九四五)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潘光旦先生极有洞察力,思想很深刻

评分

潘光旦先生在三十年代提出的中国教育问题,读起来仿佛就是在探讨今日中国之教育弊病。针砭时弊,酣畅淋漓。

评分

   然而不幸的是,几十年过去,先生所盼求之拾回针线依旧未能实现,倒是本土文化被越抛越远。今日之中国在全力奔向国际化、现代化,一代接一代的年轻人都忙着学西方的文化,学外语,学西洋乐器,学西式礼仪。究竟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血脉?

评分

1907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与于右任、张季鸾同为“关学”余脉。1911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班。1912年春,清华学校因清廷倒台,民国改制而暂时休学,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北方“乡下人”吴陀曼,被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学所讥笑,他们趁吴陀曼课间外出,便在黑板上写下颇具讽刺意味的“糊涂men”。待吴陀曼进门,教室里扬起一阵笑声。他莫名其妙地环视四周,方发现在同学们的笑声里,是把“吴陀曼”与黑板上“糊涂men”连在一起。于是,他决定以后在发表言论的场合,用“吴宓”,而不用“吴陀曼”。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先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璧德教授,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评分

我这次不满意

评分

评分

潘光旦文集第六卷,潘先生的两部专著,观点历久弥新,值得一读。

评分

潘光旦先生的文集 可以暂时不能凑齐

评分

很好 大真正的大家 印刷的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