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5
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卡特琳·文慕贝(Catherine van Moppès),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64年获准来华自由行,成为首批采访新中国的西方女记者之一。在中国期间曾见证法国驻华使馆在北京的开馆仪式。1965年,她与法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汉学家马克·孟毅在北京认识并结婚。他们都是著名的中国通,曾夹在工农群众的队伍里,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他们是法国大使和中国官方联系的桥梁,接触过许多中共高层和各界名人,多次见过周恩来、陈毅等人。她的作品还包括纪实性的《美国的坏家伙》,小说《爱米莉爪哇1904》。
评分卡特琳·文慕贝,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64年获准来华自由行, 一位外国女记者的中国情缘 再现“文革”前夕的中国社会。在那个年代,一个对中国很友好的外国人。1965年,卡特琳·文慕贝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纪实性作品《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法文版在法国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各大报刊纷纷介绍和连载
评分LG看中许久的一本书,在实体书店是一分钱都不少,真是不便宜的呢!书还算有些意思,我没翻完,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需要有时间慢慢来阅读哦!对于这样题材的书籍平时很少看,倒是LG,非常喜欢,家里有一系列类似的,他喜欢这种纸质书籍的感觉,比电子的更让人感觉舒服!这次JD大促的活动确实优惠不少,当时对相同的图书在YMX、DD、SN及TB多家电商的平台上做了精确对比,最终还是选了JD。不过一个ID只能领一次券,也确实比较遗憾,要买的书不是这几本呀!没有办法,只能是从中选择最近比较需要且价格有最有优势的了!因为这种购物模式,现在已经是基本不去实体书店了!电子书看起来费劲,实体书店又基本没有折扣,而且购书的环境也不敢恭维(空气不流通、嘈杂纷乱、货品不全等等),所以网络购书成为非常好的渠道。当然各家之间的不同营销手段使得消费者也容易眼花缭乱,做出比较有价值的选择需要费些功夫!如此炎热的天气,在家动动鼠标就能搞定,当然胜过自己一脸油汗跑出去买!只是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书记都是胶装的,在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下,这种书记非常容易开裂,真真是桑心...还是以前那种线装的好,过了二三十年,除了纸张泛黄,其他都还好啊!好传统的东西千万不要丢掉呀!
评分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 京东网有卖,价廉物美,读者年龄老少咸宜,可以买来一阅。
评分 评分这本书轻松好读,写的是一位法国女记者在中国的旅行见闻,基本上包括了最重要的中国城市,很有情趣,可以一口气读完,也可以读一段放下。作者来的那个时代,正值文革岁月,好多事儿现在读来可算是有点怀旧的味道了;另外,自《江城》以来,这种老外的视角看中国、看30多年前的中国的角度,还是留露出一种异样情调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至今习以为常的,在老外写来,却是那么有趣。在我看来,这就是这本法国畅销书的最大两个特点。
评分 评分彭怡,文学硕士,法语译审,长期从事文化传播工作,主要译著有《世界的秩序》《灰色的灵魂》《戛纳电影节的故事》等。
评分【欧洲时报记者张新报道】“我是中国的老朋友,对我们两国间发生的一切都非常关心。”这是法国著名女作家、记者文慕贝对《欧洲时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文慕贝是首批采访新中国的西方女记者之一,曾在50年前见证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的开馆仪式,她的作品《每个人的中国》、《爱米莉·爪哇·1904》等与中国有关的作品都获得了极大成功。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之际,文慕贝表示了对灾情的关注,她曾说“我和我的丈夫都很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深有感情。”
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