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教廷

蒙古与教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伯希和,冯承钧 著
图书标签:
  • 蒙古帝国
  • 教廷
  • 中世纪史
  • 宗教史
  • 外交史
  • 历史研究
  • 文化交流
  • 中亚历史
  • 欧洲历史
  • 元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11197
版次:2
商品编码:1074337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11-01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卷一“大汗贵由致因诺曾四世书”,引用了大量的拉丁文和波斯文史料、教会史书以及一些西方学者写作的有关著作和论文,有不少是我们不易见到的。卷二是对聂思脱里派的列边阿答、阿思凌、安德-龙如美三人事迹的说明和考证以及十四世纪上半叶蒙古与教皇交涉的研究。该书对中外关系史、蒙古史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蒙古人西征打开了中国与欧洲交往的道路,导致罗马教延向蒙古大汗的一系列遣使。

目录

前言
绪言
第一卷 大汗贵由致因诺曾爵四世书
第二卷
第一章 聂思脱里派之审温·列边阿答
第二章 阿思凌
第三章 安德·龙如美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文件,教廷书记题作掌教(Catholicos)转致教皇信札。其开始部分如下:
“受教皇管辖的东方副司教列边阿答(Raban Ara)致书庄严之教皇陛下,向您请求教导,以帮助他的无能……您的美好来书,我们业已收到,……犹如将吾人之主耶稣基督托着送来的博士审温(Simeon)。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我们亲眼见过您的无边的德行。……此外,我们也获知您诅咒皇帝的事情,我们知道,那是由于他本人的罪恶和过失。如您所知,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曾经教导说:倘若你的兄弟对你犯罪,宽恕他吧。……现在,主啊!我向您的圣德,向列位大主教、主教和归您父权管辖的列位国王请求,宽恕这位皇帝的罪恶和过失吧!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我们基督教教侣免遭杀戮和掳掠,为了使圣地免遭破坏,为了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坟茔免遭前所未有的踏践。……现在您的儿子教侣……安德(Andreas)及他的伙伴受您派遣,受天主的庇护,将要亲自向你们面述在我们这里的所见所闻,……我们也通过您的使者,上述教侣,自东方中心,质言之,秦(Sin)土,给您带来一本小册子,此外还有一本小册子,那是尼西比(Nisibe)城大主教的信仰表白书,附署的还有另外两位大主教和三位主教,同他们一起署名的还有我们。赖主的灵光,我还要代我们的同国人耶路撒冷(Ltierosolymitano)大主教阁下,代您的那些安都的(Antiochiae)、特里波立的(Tri-poli)、阿迦的(Ac-con),以及生活在您的其他地方的东方基督教徒,向您提出另一个请求,望您继续关怀他们,使他们免遭他人的欺凌。”

前言/序言

  蒙古人西征打开了中国和欧洲交往的道路,导致罗马教廷向蒙古大汗的一系列遣使。教廷档案馆保留的文书,教会史书中的有关记载,都是这方面史实的鉴证,一直为学者们重视和研究。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在1923年至1931年间刊布于《东方基督教杂志》第23、24、28期的《蒙古与教廷》(Les Mongols et ia Papaut6)一文,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在这篇文章的绪言中,伯氏列举了他准备研究的十个题目,归纳起来可分两类。一类是以教廷档案中发现的蒙古统治者致教皇的文书为对象,如贵由致因诺曾爵四世波斯文答书、1268年阿八哈致教皇拉丁文书、阿八哈使臣致1274年里庸宗教大会拉丁文文件、1290年阿鲁浑蒙文信札、1291年阿鲁浑发给的蒙文护照、1304年哈赞蒙文信札等。另一类是对聂思脱里派的列边阿答、阿思凌、安德·龙如美三人事迹,以及十四世纪上半叶中国蒙古与教皇交涉的研究。实际上,伯氏此文仅完成其中一部分研究工作。即对贵由汗致因诺曾爵四世信札和列边阿答、阿思凌、安德·龙如美三人事迹这二个课题作出说明,其他则皆付诸阙如。
《蒙古与教廷》:一段被历史洪流席卷的跨文化对话 本书并非一本孤立的史学著作,而是一场宏大叙事中的重要章节,它将目光聚焦于那个在世界舞台上横空出世,留下深刻印记的蒙古帝国,以及与之交织,同样拥有深远影响力的西方基督教世界,特别是其精神核心——罗马教廷。这不是一部关于征服与被征服的简单记录,也不是对宗教冲突的单方面描绘。恰恰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探寻,一次对两个截然不同文明之间复杂而动态的互动关系的细致梳理,一次对历史长河中那些充满机遇、误解、合作与对抗的瞬间的生动呈现。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话”二字。在13世纪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蒙古人的铁蹄跨越了亚欧大陆,将遥远的东方与近代的西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政治版图,更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而罗马教廷,作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领袖,始终密切关注着东方这股新兴力量的动向。对于教廷而言,蒙古人的出现,既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也蕴含着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机遇。他们试图理解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结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并借此寻求在东方建立联系,甚至将基督教信仰传播到这片传说中的土地。 本书的叙事将从蒙古帝国的崛起这一宏大背景展开。我们将回顾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部落的首领,成长为一代天骄,如何用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我们将深入了解蒙古人的社会组织、军事策略、法律体系,以及他们独特的宗教观。蒙古人的扩张并非仅仅是武力的展示,更伴随着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们吸收和借鉴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和技术,这种独特的融合能力,是他们能够迅速崛起并维持帝国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本书也将审视13世纪的欧洲,特别是罗马教廷的处境。当时的教廷,正经历着教皇权力的巩固和神学思想的发展。面对来自东方蒙古人的信息,教廷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策略。一部分人视蒙古人为来自地狱的魔鬼,是基督教文明的巨大威胁;另一部分人则看到了与蒙古人建立联系的可能性,甚至将其视为上帝派遣的工具,用来打击穆斯林势力,从而为收复圣地创造机会。这种复杂的心态,直接影响了教廷对蒙古帝国的态度和政策。 本书将重点描绘那些通过丝绸之路,连接蒙古与教廷的关键人物和事件。我们将详细介绍那些勇敢的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崇山峻岭,远赴东方,成为东西方文明之间最直接的信使。例如,方济各会修士鲁布鲁克,他的东方之行,为欧洲人了解蒙古帝国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东方见闻录》,至今仍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文献。同样,柏郎嘉宾的蒙古之旅,也为教廷提供了关于蒙古人的重要情报,对理解教廷的对蒙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书将深入剖析教廷与蒙古帝国之间的外交往来。我们将看到,教廷并非单方面地向蒙古人施压或传教,而是进行着一场复杂的、充满试探性的外交博弈。蒙古统治者,如贵由汗、旭烈兀等,也对来自西方的使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他们试图了解欧洲的政治格局,并从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或盟友。这种互动,既有宗教上的沟通,也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流。 本书不会回避蒙古帝国与教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例如,在旭烈兀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与部分基督教地区之间存在复杂的利益纠葛。虽然蒙古人对某些基督教群体表现出宽容,但其征服行动本身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动荡和破坏。同时,宗教上的隔阂和误解,也始终是双方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廷对蒙古人的最终宗教皈依抱有期望,但这种期望往往难以实现,其原因复杂,既有蒙古人自身文化和信仰的根基,也有欧洲方面未能充分理解东方文化和宗教的局限性。 本书的另一重要层面,是对丝绸之路在中世纪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深入探讨。我们理解,正是这条古老而神秘的贸易路线,成为了连接蒙古与教廷之间信息、人员和物品流通的生命线。本书将借由对蒙古与教廷关系的分析,来展现丝绸之路在那个时代所发挥的,超越单纯商业贸易的,更为深远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意义。 本书的研究方法将力求严谨,基于大量的史料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中西方史学家的著作、当时的游记、官方文件、宗教文献等。我们将运用比较史学、文化史、政治史等多种研究视角,力求对这段历史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我们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揭示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同时,我们也注重宏观的把握,将个体事件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 本书的叙事风格将力求生动,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理解那些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体会那段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深刻互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一次关于人类文明交流、碰撞与融合的深刻思考。 总而言之,《蒙古与教廷》旨在通过对13世纪蒙古帝国与罗马教廷之间复杂而充满张力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一个被历史洪流席卷的时代,两个伟大文明之间如何进行着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跨文化对话。它将展现,在那个充满未知与变革的时代,人类的探索精神、外交智慧、宗教热情以及对理解与沟通的渴望,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去理解一段被遗忘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蒙古与教廷》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视野。我一直对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的联系比较感兴趣,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角度。它不仅仅是关于两个大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互动,更是关于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世界观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作者对蒙古帝国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其早期形成和扩张的阶段,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使得我对“蒙古”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片面描述。而教廷,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组织,更是欧洲政治版图上的重要玩家。这本书巧妙地将这两股力量联系起来,展现了它们在相互试探、相互影响过程中的复杂动机和深层逻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挖掘,比如某些史料的解读、一些历史人物的动机分析,都显得非常到位,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充满了迂回、曲折和意想不到的转折。

评分

读完《蒙古与教廷》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隐藏在无数个微小的细节和个人命运之中。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13世纪那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教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刻画,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教会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在野心与信仰之间摇摆的教皇们,都描绘得入木三分。同时,蒙古帝国崛起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文化、宗教、贸易上的全面碰撞。书中对东西方交流的细节描述,比如传教士的艰辛跋涉、商队的往来不绝、甚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眼神交流,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文明冲突”这个概念,原来在历史的长河里,所谓的冲突与融合,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对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史料时的严谨态度,许多论断都有坚实的史实支撑,但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历史的互动性有了新的理解,实在是受益匪浅。

评分

读完《蒙古与教廷》,我感到自己对那个遥远时代的认知被极大地拓宽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探讨历史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和影响。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教廷的权力格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那个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复杂互动。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接触点的细致描绘,比如宗教的传播、商业的往来、甚至是信息的传递,这些微小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宏大的历史图景。它让我意识到,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个体的选择和命运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教廷如何应对来自东方的“挑战”和“机遇”的论述感到着迷,这其中包含了政治的权衡、信仰的坚持,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思考良久的著作。它并非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娱乐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书中所描绘的蒙古帝国及其向西的扩张,对于当时的欧洲,尤其是教廷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作者没有简单地将蒙古人描述为“野蛮的征服者”,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虽然是萨满教,但与后来的接触有很大的不同),以及他们对待异教的态度。我被书中关于蒙古皇帝对待不同宗教的策略所吸引,这种务实而又灵活的统治方式,在当时的其他帝国中是难以想象的。而教廷,在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来自东方的未知力量时,所表现出的恐惧、好奇、以及试图理解和拉拢的复杂心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那些远赴东方的传教士和使节的描写尤其令人动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广袤的土地,只为传递信仰、寻求联盟,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令人赞叹。读完后,我开始反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地理和政治格局,有多少是源于那个时代,那些看似遥远而模糊的事件?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切。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史学巨著,它以一种宏大而又精致的笔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忽略,但却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我一直对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格局和其与东方世界的互动充满了好奇,而《蒙古与教廷》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作者以惊人的耐心和学识,将遥远的蒙古帝国及其向西的扩张,与当时欧洲的核心——罗马教廷——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蒙古人宗教政策的分析印象深刻,以及教廷在面对这个新兴强权时,其内部出现的各种声音和派别。它让我理解到,在历史的伟大潮流面前,无论是强大的帝国还是神圣的教会,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都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书中对那些试图弥合东西方鸿沟、促进理解的个人,比如几位著名的传教士和使节,他们的努力和牺牲,被赋予了应有的历史地位,让我为之动容。

评分

这时她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她算不上绝色,但绝对是美女,柔顺飘逸的长发,苗条高挑的身材,走到哪里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她丰满的胸部,坚挺、结实。她性格很大方、开朗,又很会体贴人,温婉可人而不失坚强,而且成绩优秀,是系学生会的学习部长,追她的男生多如夏夜的青蛙,不计其数。

评分

伯希和是法國著名的漢學家,精通多種語言。這使得他在從事研究時可以參酌東西各種史料。這部《蒙古與教廷》書不厚,但集中了伯希和對蒙古與歐洲教廷關係的重要觀點,分量很足。

评分

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这是为了重新发现这样一个地区:它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充作西方与远东之间一切陆路交通的走廊。

评分

我很喜欢这套书,实在很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满意。

评分

买来慢慢看

评分

看一下,中华书局的。。。

评分

包装也太差尽了,书都变形了

评分

我很喜欢这套书,实在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