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古與教廷

濛古與教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伯希和,馮承鈞 著
圖書標籤:
  • 濛古帝國
  • 教廷
  • 中世紀史
  • 宗教史
  • 外交史
  • 曆史研究
  • 文化交流
  • 中亞曆史
  • 歐洲曆史
  • 元朝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11197
版次:2
商品編碼:10743374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8-11-01
頁數:22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捲一“大汗貴由緻因諾曾四世書”,引用瞭大量的拉丁文和波斯文史料、教會史書以及一些西方學者寫作的有關著作和論文,有不少是我們不易見到的。捲二是對聶思脫裏派的列邊阿答、阿思淩、安德-龍如美三人事跡的說明和考證以及十四世紀上半葉濛古與教皇交涉的研究。該書對中外關係史、濛古史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濛古人西徵打開瞭中國與歐洲交往的道路,導緻羅馬教延嚮濛古大汗的一係列遣使。

目錄

前言
緒言
第一捲 大汗貴由緻因諾曾爵四世書
第二捲
第一章 聶思脫裏派之審溫·列邊阿答
第二章 阿思淩
第三章 安德·龍如美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文件,教廷書記題作掌教(Catholicos)轉緻教皇信劄。其開始部分如下:
“受教皇管轄的東方副司教列邊阿答(Raban Ara)緻書莊嚴之教皇陛下,嚮您請求教導,以幫助他的無能……您的美好來書,我們業已收到,……猶如將吾人之主耶穌基督托著送來的博士審溫(Simeon)。我們這樣說,是因為我們親眼見過您的無邊的德行。……此外,我們也獲知您詛咒皇帝的事情,我們知道,那是由於他本人的罪惡和過失。如您所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曾經教導說:倘若你的兄弟對你犯罪,寬恕他吧。……現在,主啊!我嚮您的聖德,嚮列位大主教、主教和歸您父權管轄的列位國王請求,寬恕這位皇帝的罪惡和過失吧!這樣做的原因是:為瞭我們基督教教侶免遭殺戮和擄掠,為瞭使聖地免遭破壞,為瞭使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墳塋免遭前所未有的踏踐。……現在您的兒子教侶……安德(Andreas)及他的夥伴受您派遣,受天主的庇護,將要親自嚮你們麵述在我們這裏的所見所聞,……我們也通過您的使者,上述教侶,自東方中心,質言之,秦(Sin)土,給您帶來一本小冊子,此外還有一本小冊子,那是尼西比(Nisibe)城大主教的信仰錶白書,附署的還有另外兩位大主教和三位主教,同他們一起署名的還有我們。賴主的靈光,我還要代我們的同國人耶路撒冷(Ltierosolymitano)大主教閣下,代您的那些安都的(Antiochiae)、特裏波立的(Tri-poli)、阿迦的(Ac-con),以及生活在您的其他地方的東方基督教徒,嚮您提齣另一個請求,望您繼續關懷他們,使他們免遭他人的欺淩。”

前言/序言

  濛古人西徵打開瞭中國和歐洲交往的道路,導緻羅馬教廷嚮濛古大汗的一係列遣使。教廷檔案館保留的文書,教會史書中的有關記載,都是這方麵史實的鑒證,一直為學者們重視和研究。法國著名漢學傢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在1923年至1931年間刊布於《東方基督教雜誌》第23、24、28期的《濛古與教廷》(Les Mongols et ia Papaut6)一文,是這方麵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在這篇文章的緒言中,伯氏列舉瞭他準備研究的十個題目,歸納起來可分兩類。一類是以教廷檔案中發現的濛古統治者緻教皇的文書為對象,如貴由緻因諾曾爵四世波斯文答書、1268年阿八哈緻教皇拉丁文書、阿八哈使臣緻1274年裏庸宗教大會拉丁文文件、1290年阿魯渾濛文信劄、1291年阿魯渾發給的濛文護照、1304年哈贊濛文信劄等。另一類是對聶思脫裏派的列邊阿答、阿思淩、安德·龍如美三人事跡,以及十四世紀上半葉中國濛古與教皇交涉的研究。實際上,伯氏此文僅完成其中一部分研究工作。即對貴由汗緻因諾曾爵四世信劄和列邊阿答、阿思淩、安德·龍如美三人事跡這二個課題作齣說明,其他則皆付諸闕如。
《濛古與教廷》:一段被曆史洪流席捲的跨文化對話 本書並非一本孤立的史學著作,而是一場宏大敘事中的重要章節,它將目光聚焦於那個在世界舞颱上橫空齣世,留下深刻印記的濛古帝國,以及與之交織,同樣擁有深遠影響力的西方基督教世界,特彆是其精神核心——羅馬教廷。這不是一部關於徵服與被徵服的簡單記錄,也不是對宗教衝突的單方麵描繪。恰恰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探尋,一次對兩個截然不同文明之間復雜而動態的互動關係的細緻梳理,一次對曆史長河中那些充滿機遇、誤解、閤作與對抗的瞬間的生動呈現。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話”二字。在13世紀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濛古人的鐵蹄跨越瞭亞歐大陸,將遙遠的東方與近代的西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聯係在一起。他們的崛起,不僅改變瞭政治版圖,更催生瞭前所未有的文化、技術和思想的交流。而羅馬教廷,作為中世紀歐洲的宗教與精神領袖,始終密切關注著東方這股新興力量的動嚮。對於教廷而言,濛古人的齣現,既帶來瞭潛在的威脅,也蘊含著可能改變世界格局的機遇。他們試圖理解這個龐大帝國的政治結構、社會文化、宗教信仰,並藉此尋求在東方建立聯係,甚至將基督教信仰傳播到這片傳說中的土地。 本書的敘事將從濛古帝國的崛起這一宏大背景展開。我們將迴顧成吉思汗如何從一個部落的首領,成長為一代天驕,如何用其非凡的軍事纔能和政治智慧,統一濛古各部,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我們將深入瞭解濛古人的社會組織、軍事策略、法律體係,以及他們獨特的宗教觀。濛古人的擴張並非僅僅是武力的展示,更伴隨著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他們吸收和藉鑒瞭被徵服地區的文化和技術,這種獨特的融閤能力,是他們能夠迅速崛起並維持帝國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本書也將審視13世紀的歐洲,特彆是羅馬教廷的處境。當時的教廷,正經曆著教皇權力的鞏固和神學思想的發展。麵對來自東方濛古人的信息,教廷內部齣現瞭不同的聲音和策略。一部分人視濛古人為來自地獄的魔鬼,是基督教文明的巨大威脅;另一部分人則看到瞭與濛古人建立聯係的可能性,甚至將其視為上帝派遣的工具,用來打擊穆斯林勢力,從而為收復聖地創造機會。這種復雜的心態,直接影響瞭教廷對濛古帝國的態度和政策。 本書將重點描繪那些通過絲綢之路,連接濛古與教廷的關鍵人物和事件。我們將詳細介紹那些勇敢的傳教士、外交官和商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崇山峻嶺,遠赴東方,成為東西方文明之間最直接的信使。例如,方濟各會修士魯布魯剋,他的東方之行,為歐洲人瞭解濛古帝國的社會生活、政治製度、宗教信仰提供瞭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的《東方見聞錄》,至今仍是研究濛古史的重要文獻。同樣,柏郎嘉賓的濛古之旅,也為教廷提供瞭關於濛古人的重要情報,對理解教廷的對濛政策起到瞭關鍵作用。 本書將深入剖析教廷與濛古帝國之間的外交往來。我們將看到,教廷並非單方麵地嚮濛古人施壓或傳教,而是進行著一場復雜的、充滿試探性的外交博弈。濛古統治者,如貴由汗、旭烈兀等,也對來自西方的使節錶現齣不同程度的興趣,他們試圖瞭解歐洲的政治格局,並從中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或盟友。這種互動,既有宗教上的溝通,也有政治和經濟上的交流。 本書不會迴避濛古帝國與教廷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例如,在旭烈兀西徵過程中,濛古軍隊與部分基督教地區之間存在復雜的利益糾葛。雖然濛古人對某些基督教群體錶現齣寬容,但其徵服行動本身也給這些地區帶來瞭動蕩和破壞。同時,宗教上的隔閡和誤解,也始終是雙方關係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教廷對濛古人的最終宗教皈依抱有期望,但這種期望往往難以實現,其原因復雜,既有濛古人自身文化和信仰的根基,也有歐洲方麵未能充分理解東方文化和宗教的局限性。 本書的另一重要層麵,是對絲綢之路在中世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深入探討。我們理解,正是這條古老而神秘的貿易路綫,成為瞭連接濛古與教廷之間信息、人員和物品流通的生命綫。本書將藉由對濛古與教廷關係的分析,來展現絲綢之路在那個時代所發揮的,超越單純商業貿易的,更為深遠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意義。 本書的研究方法將力求嚴謹,基於大量的史料文獻,包括但不限於中西方史學傢的著作、當時的遊記、官方文件、宗教文獻等。我們將運用比較史學、文化史、政治史等多種研究視角,力求對這段曆史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我們關注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揭示曆史真相的蛛絲馬跡,同時,我們也注重宏觀的把握,將個體事件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 本書的敘事風格將力求生動,避免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用清晰流暢的語言,將曆史事件娓娓道來。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理解那些人物的思考和抉擇,體會那段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深刻互動。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曆史故事,而是一次關於人類文明交流、碰撞與融閤的深刻思考。 總而言之,《濛古與教廷》旨在通過對13世紀濛古帝國與羅馬教廷之間復雜而充滿張力的關係的深入研究,揭示一個被曆史洪流席捲的時代,兩個偉大文明之間如何進行著一場充滿挑戰與機遇的跨文化對話。它將展現,在那個充滿未知與變革的時代,人類的探索精神、外交智慧、宗教熱情以及對理解與溝通的渴望,如何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並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本書將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阻隔,去理解一段被遺忘卻又至關重要的曆史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思考良久的著作。它並非那種可以輕鬆翻閱的娛樂讀物,而是需要讀者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書中所描繪的濛古帝國及其嚮西的擴張,對於當時的歐洲,尤其是教廷來說,無疑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巨變。作者沒有簡單地將濛古人描述為“野蠻的徵服者”,而是深入探討瞭他們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雖然是薩滿教,但與後來的接觸有很大的不同),以及他們對待異教的態度。我被書中關於濛古皇帝對待不同宗教的策略所吸引,這種務實而又靈活的統治方式,在當時的其他帝國中是難以想象的。而教廷,在麵對這樣一個強大的、來自東方的未知力量時,所錶現齣的恐懼、好奇、以及試圖理解和拉攏的復雜心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書中對那些遠赴東方的傳教士和使節的描寫尤其令人動容,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廣袤的土地,隻為傳遞信仰、尋求聯盟,他們的勇氣和毅力令人贊嘆。讀完後,我開始反思,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地理和政治格局,有多少是源於那個時代,那些看似遙遠而模糊的事件?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切。

評分

《濛古與教廷》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曆史視野。我一直對中世紀的歐洲和亞洲的聯係比較感興趣,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角度。它不僅僅是關於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互動,更是關於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世界觀之間的碰撞與交融。作者對濛古帝國內部的情況,尤其是其早期形成和擴張的階段,有著非常深入的瞭解,這使得我對“濛古”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真實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上的片麵描述。而教廷,在那個時代,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組織,更是歐洲政治版圖上的重要玩傢。這本書巧妙地將這兩股力量聯係起來,展現瞭它們在相互試探、相互影響過程中的復雜動機和深層邏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挖掘,比如某些史料的解讀、一些曆史人物的動機分析,都顯得非常到位,讓我對許多曆史事件有瞭豁然開朗的感覺。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進程,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直綫,而是充滿瞭迂迴、麯摺和意想不到的轉摺。

評分

讀完《濛古與教廷》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宏大敘事往往隱藏在無數個微小的細節和個人命運之中。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13世紀那個風雲變幻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教廷內部權力鬥爭的刻畫,那些復雜的政治博弈、教會的意識形態衝突,以及在野心與信仰之間搖擺的教皇們,都描繪得入木三分。同時,濛古帝國崛起帶來的震撼,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徵服,更是文化、宗教、貿易上的全麵碰撞。書中對東西方交流的細節描述,比如傳教士的艱辛跋涉、商隊的往來不絕、甚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眼神交流,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它讓我重新思考瞭“文明衝突”這個概念,原來在曆史的長河裏,所謂的衝突與融閤,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二元對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時的嚴謹態度,許多論斷都有堅實的史實支撐,但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讓枯燥的曆史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人類曆史的互動性有瞭新的理解,實在是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史學巨著,它以一種宏大而又精緻的筆法,為我們揭示瞭一個被許多人忽略,但卻對世界曆史進程産生深遠影響的時期。我一直對中世紀晚期的歐洲格局和其與東方世界的互動充滿瞭好奇,而《濛古與教廷》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知識的渴望。作者以驚人的耐心和學識,將遙遠的濛古帝國及其嚮西的擴張,與當時歐洲的核心——羅馬教廷——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濛古人宗教政策的分析印象深刻,以及教廷在麵對這個新興強權時,其內部齣現的各種聲音和派彆。它讓我理解到,在曆史的偉大潮流麵前,無論是強大的帝國還是神聖的教會,都麵臨著生存與發展的挑戰,都需要做齣艱難的抉擇。書中對那些試圖彌閤東西方鴻溝、促進理解的個人,比如幾位著名的傳教士和使節,他們的努力和犧牲,被賦予瞭應有的曆史地位,讓我為之動容。

評分

讀完《濛古與教廷》,我感到自己對那個遙遠時代的認知被極大地拓寬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事件,更是在探討曆史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和影響。作者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將濛古帝國的崛起與教廷的權力格局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展現瞭那個時代世界範圍內的復雜互動。我非常喜歡書中對不同文化接觸點的細緻描繪,比如宗教的傳播、商業的往來、甚至是信息的傳遞,這些微小的細節共同構成瞭宏大的曆史圖景。它讓我意識到,在曆史的宏大敘事背後,個體的選擇和命運往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教廷如何應對來自東方的“挑戰”和“機遇”的論述感到著迷,這其中包含瞭政治的權衡、信仰的堅持,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評分

剛看瞭不到5秒鍾,我就心虛瞭,把目光嚮下移。

評分

5.你沒有錯,想做就做吧。你和我們下瞭不同的判斷,是因為參考瞭不同的經驗。但是……不需要依靠那種東西做齣選擇吧。相信你自己,還是相信我和他們,調查兵團的組織呢?

評分

濛古族建立的帝國橫跨亞歐大陸,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往來創造瞭良好的環境。

評分

牛嶠 望江怨一首

評分

很好的圖書,早都想買瞭,這次活動都買瞭,很喜歡。

評分

可是又看到瞭她更美麗的胸部。

評分

立東方語言學校(Eco1e Nation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 Vivantes),專攻東方各國語文曆史。曾從師法國漢學傢E.E沙婉(1865—1918)等人學習,誌力於中國學研究。

評分

我笑笑,自從遇見你開始吧。你喜歡?那我就送你。

評分

他的手指修長,銀色的剪刀唰唰的運轉飛快,最後,他撫著我的長發,說,你的長發留瞭多久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