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耳鼻咽喉常见病丛书:中耳炎患者必读

认知耳鼻咽喉常见病丛书:中耳炎患者必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晓滨,谢景华 著
图书标签:
  • 中耳炎
  • 耳部疾病
  • 耳鼻喉科
  • 健康科普
  • 医学科普
  • 疾病预防
  • 家庭健康
  • 用药指导
  • 康复护理
  • 患者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44070
版次:1
商品编码:108134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在增加。由吉晓滨和谢景华主编的《中耳炎患者必读》重点介绍了中耳炎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知识,尤其提供了对付中耳炎的专家忠告。另外,对中耳的发生、解剖和生理知识也作了剖析。《中耳炎患者必读》采用了较多的精美图片,满足读者深度探寻耳奥妙的愿望。内容科学、全面、新颖、实用,让读者树立起正确的疾病观点。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病人及其家属、临床医师、医学生叁者阅读的主要资料。

作者简介

谢景华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鼻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市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常委。 199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肿瘤学医学硕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外科2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耳鼻咽喉科各类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尤其对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各型鼻炎、中耳炎、声嘶、鼾症等疾病,及对鼻咽癌、喉癌、甲状腺肿瘤、腮腺肿瘤等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开展了经鼻内镜下鼻咽血管瘤切除术、垂体瘤切除术等颅底、侧颅底手术、颈动脉切除术后重建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吉晓滨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从事耳鼻咽喉科学工作20多年。熟练诊治耳鼻咽喉头颈的常见、少发、疑难病和救治急危重症。擅长鼻、头颈和中耳外科,至2009年负责广东省科技厅、卫生厅、市科技局等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作为重点文献被刊出。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了一项成果的完成,并通过鉴定、获奖励。是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专家。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篇
一、耳是如何发生的
1.外耳是如何发生的
2.中耳是如何发生的
3.鳃弓神经是如何发生的
4.耳的结构及其原基

二、耳的解剖有什么谜团
1.外耳是怎样构成的
2.耳廓是怎样构成的
3.外耳道是怎样构成的
4.外耳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是怎样构成的
5.中耳是怎样构成的
6.鼓室是怎样构成的
7.鼓室有几个壁
8.鼓膜是怎样构成的
9.鼓室的内容有哪些
10.咽鼓管是怎样构成的
11.鼓窦是怎样构成的
12.乳突是怎样构成的
13.内耳是怎样构成的
14.骨迷路是怎样构成的
15.膜迷路是怎样构成的
16.内耳血管是怎样构成的
17.位听神经是怎样构成的
18.面神经的组分及其走行
19.面神经是如何分段的
20.面神经有哪些分支
21.面神经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有哪些

三、听觉是如何实现的
1.什么是空气传导
2.什么是骨传导
3.外耳有什么生理功能
4.中耳有什么生理功能
5.鼓膜有什么生理功能
6.听骨链有什么生理功能
7.如何认识中耳的传音增压功能
8.咽鼓管有什么生理功能

临床篇
一、患了中耳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1.什么是耳痛
2.什么是耳漏
3.什么是耳聋
4.什么是耳鸣
5.什么是眩晕
6.什么是面瘫

二、耳有什么检查方法
1.外耳如何检查
2.鼓膜如何检查
3.如何认识咽鼓管功能检查
4.如何认识听功能检查法
5.音叉试验
6.纯音听力计检查法
7.声导抗检测法
8.耳部影像学检查有哪些方法
9.中耳乳突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三、耳部疾病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什么是外耳道冲洗
2.什么是咽鼓管吹张
3.什么是鼓膜穿刺术
4.什么是鼓膜切开术
5.什么是鼓膜置管术
6.低温冷冻怎样治疗耳疾病
7.微波怎样治疗耳疾病
8.激光怎样治疗耳疾病
9.超短波怎样治疗耳疾病

四、如何认识急性大疱性鼓膜炎
1.什么是急性大疱性鼓膜炎
2.常见病因有哪些
3.有什么样的病理改变
4.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有哪些并发症
6.如何治疗

五、如何认识分泌性中耳炎
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2.常见病因有哪些
3.有什么样的病理改变
4.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检查所见
6.如何治疗
7.如何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

六、如何认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1.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病因和感染途径有哪些
3.典型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4.如何鉴别诊断
5.有哪些并发症
6.如何治疗
7.如何预防
8.什么是急性乳突炎,它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什么关系
9.什么是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10.如何认识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的特点

七、如何认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常见病因有哪些
3.如何分型
4.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理、临床表现有哪些
5.骨疡型的病理、临床表现有哪些
6.胆脂瘤型的病理、临床表现有哪些
7.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
8.如何治疗
9.如何预防
10.儿童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为什么凶险
11.什么是隐蔽性中耳炎

八、如何认识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
1.如何认识耳源性并发症
2.什么是耳后骨膜下脓肿和瘘管
3.什么是颈部Bezold(贝佐尔德)脓肿及Mouret脓肿
4.什么是迷路炎
5.什么是岩锥炎
6.什么是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7.什么是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
8.什么是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9.什么是耳源性脑膜炎
10.什么是耳源性脑脓肿
11.有什么样的病理改变
12.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3.如何诊断
14.如何鉴别诊断
15.如何治疗
16.什么是脑脊液耳漏

九、如何认识慢性中耳炎的后遗症
1.什么是粘连性中耳炎
2.什么是鼓室硬化
3.什么是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十、如何认识中耳炎的外科手术
1.什么是鼓室成形术
2.什么是鼓室成形术Wullstein分型
3.什么是AAoo分类
4.什么是Pomnann分类
5.什么是单纯乳突凿开术
6.什么是乳突根治术
7.什么是改良乳突根治术
8.如何认识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9.目前鼓室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如何
10.术前要做哪些检查
11.手术适应证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2.鼓室成形术的移植材料有哪些
13.鼓室成形术是怎样实施的
14.鼓室成形术的成功率如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5.激光在鼓室成形术中有什么作用
16.中耳乳突手术用内镜辅助有什么作用
17.组织黏着剂在鼓室成形术中有什么作用
18.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后会复发吗
19.单纯型中耳炎的远期效果如何
20.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十一、如何认识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1.什么是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2.常见病因有哪些
3..病理机锏有哪些
4.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如何治疗

十二、中耳炎的中医药诊治
1.什么是耳胀耳闭
2.什么是脓耳
9.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如何通过鼓膜穿孔来判断病情
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何分期
11.如何鉴别3种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2.听骨链的病变有哪些
13.化脓性中耳炎为什么容易引起并发症
14.中耳炎与面神经麻痹有什么关系
15.如何早期发现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16.中耳炎治疗后不流脓了,为什么仍然耳聋
17.什么是中耳结核
18.中耳炎会转变成中耳癌吗
19.患中耳炎,可以乘飞机吗
20.如何正确滴耳
21.滴耳后为什么会头晕
22.为什么有些化脓性中耳炎用药效果不好
23.化脓性中耳炎怎样选择滴耳液
24.为什么不提倡散剂、偏方治疗中耳炎
25.患分泌性中耳炎时,为什么要用滴鼻剂
26.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
27.家长怎样配合治疗儿童中耳炎
28.中耳炎都需要手术吗
29.胆脂瘤型中耳炎为什么要尽早手术
30.中耳炎手术有什么并发症
31.中耳炎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32.怎样预防中耳炎
附录
参考文献
《认知耳鼻咽喉常见病丛书》后记

精彩书摘

耳鸣是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它是发生在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常感到耳中有一些特殊的声音,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耳鸣分类:
(1)传导性耳鸣和神经性耳鸣。传导性耳鸣是因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掩盖体内声音的作用,使体内声音能被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我们用手捂住耳朵,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传导性耳鸣。病因有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耳鸣以低频为主,像刮风似的呼呼声。
神经性耳鸣的原因是耳蜗内外毛细胞的细胞膜透性障碍或改变、毛细胞突触代谢障碍、听神经纤维间短路等引起。病因有药物中毒、噪声外伤、梅尼埃病等;听神经遭受外伤、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颅内病变影响到听中枢。多呈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2)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即只有患者自己能感受到的耳鸣。可为一侧或双侧性,可呈铃声、嗡嗡、嘶嘶、马达轰鸣、尖锐的哨声、汽笛声、蟋蟀叫声、虫鸣声等。
客观性耳鸣又称为他觉性耳鸣,是自己与他人都能听到的耳鸣。这种情况少见。它与主观性耳鸣不同,确实有音源,但音源不在外界,而在本人耳附近的体内。一种音源是中耳或咽部肌肉挛缩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是血管搏动的声音。正常情况下,血管搏动的声音是感觉不出来的,但当血压升高及搏动声提高,或向外逸散受阻,或发生颅内及颈部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时,血管的搏动声就构成了耳鸣。耳鸣可为有节律的马蹄声、钟摆声或其他无节律杂音。
……

前言/序言


耳鼻咽喉领域的璀璨明珠:深入探索疾病的奥秘 本书系“认知耳鼻咽喉常见病丛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耳鼻咽喉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易于理解的疾病认知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症状和治疗方案,而是力求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维度,系统地解析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我们深信,清晰的认知是有效管理和战胜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一章:耳部疾病的深层解析 本章我们将聚焦于耳朵这一精巧而脆弱的感官器官,深入剖析与其相关的常见疾病。 中耳炎:不仅仅是“耳朵进水” 病因探源: 我们将首先追溯中耳炎的根源。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急性感染,如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到慢性炎症反应,再到与鼻咽部相连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我们将一一剖析其发生发展的链条。特别会强调儿童中耳炎的高发原因,例如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腺样体肥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仰卧喝奶)等。 发病机制揭秘: 深入理解炎症如何在镫骨、锤骨、砧骨所在的鼓室、咽鼓管咽口及咽鼓管咽口等关键部位蔓延,以及黏膜的渗出、肿胀、脓液积聚等病理生理变化。我们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炎症对鼓膜、听骨链乃至内耳结构可能造成的损害。 临床表现多维度: 除了常见的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我们还将细致描述不同类型中耳炎(如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耳鸣、流脓(脓液的性质、颜色、气味)、眩晕等,并分析这些症状的出现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关系。我们会提醒读者,尤其要警惕儿童可能出现的非典型症状,如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发热等。 诊断的严谨性: 介绍医生在诊断中耳炎时会采取的各种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如既往耳部病史、过敏史、感冒史等)、耳镜检查(观察鼓膜的完整性、颜色、活动度、标志性改变)、听力学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以及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并解释这些检查的意义和价值。 治疗的个体化: 探讨当前治疗中耳炎的主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抗生素、消炎药、减充血剂等的使用时机和原则)、物理治疗(如鼓膜按摩、耳道冲洗等),以及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术、鼓室探查术等)的适应症和效果。强调“个体化”的重要性,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其他常见耳部疾病: 外耳道炎: 深入讲解外耳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细菌、真菌感染、物理损伤(如挖耳、游泳)等导致外耳道炎的原因。详细描述其疼痛、瘙痒、分泌物等症状,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如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药物治疗等。 耳鸣与眩晕: 探讨耳鸣和眩晕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可能引发的症状。我们将分析其可能与内耳病变(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听神经损伤、脑血管问题、颈椎病等相关联的复杂关系。介绍诊断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线索,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思路。 听力下降: 区分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及混合性听力下降,并分析各自的常见病因,如鼓膜穿孔、听骨粘连、耳硬化症、噪音暴露、年龄性听力减退、药物性耳毒性等。强调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保护残余听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鼻部疾病的精细解读 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本章将深入剖析鼻部常见疾病。 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诱因与过敏机制: 详细解析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并阐述免疫系统对这些物质产生异常反应的过敏机制。对于慢性鼻炎,则分析其可能与反复感染、环境刺激、解剖异常等因素的关系。 症状的细微差别: 区分不同类型鼻炎的典型症状,如喷嚏、流涕(清涕、粘涕)、鼻塞、鼻痒等,并强调其发作规律、持续时间、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自我识别。 诊断的科学性: 介绍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诊断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以及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在诊断慢性鼻炎中的作用。 治疗策略的优化: 探讨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以及过敏原免疫疗法(脱敏治疗)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慢性鼻炎,则侧重于抗感染、改善鼻腔通气等方面的治疗。 鼻窦炎(急性与慢性): 感染与炎症通路: 深入剖析鼻窦解剖结构,以及鼻窦黏膜发炎、分泌物引流不畅所导致的感染和炎症。详细解释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在病程、症状和治疗上的区别。 潜在的并发症: 强调鼻窦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眼眶蜂窝织炎、颅内感染等,并提醒读者重视相关症状。 诊断的准确性: 介绍鼻内镜检查、鼻窦X线片、鼻窦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鼻窦炎中的重要性,以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治疗的综合性: 讨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鼻腔冲洗、鼻用激素喷雾、祛痰药等保守治疗方法,以及鼻内镜手术(FESS)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 鼻出血: 病因的多样性: 详细列举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如鼻黏膜干燥、炎症、外伤、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和全身因素(如高血压、血液病、肝脏疾病、药物副作用)。 紧急处理与预防: 提供详细的紧急止血方法,如按压鼻翼、填塞等,并强调就医的重要性。同时,也讲解如何通过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抠挖等方式进行预防。 鼻息肉: 形成机制与影响: 阐述鼻息肉的形成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过敏等密切相关,以及鼻息肉对鼻腔通气、嗅觉、睡眠等可能造成的影响。 治疗方法: 介绍药物治疗(如鼻用激素)和手术治疗(鼻息肉摘除术)的适应症和效果。 第三章:咽喉部疾病的细致分析 咽喉部作为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其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章将详细阐述咽喉部常见疾病。 咽炎(急性与慢性): 感染与刺激: 探讨引起咽炎的各种因素,包括病毒、细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粉尘、烟雾)、不良用声等。 症状的辨别: 详细描述咽部疼痛、异物感、干燥感、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并区分急性咽炎与慢性咽炎的特点。 治疗与调养: 介绍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局部消炎药)、家庭调养(如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以及不良用声习惯的纠正。 扁桃体炎(急性与慢性): 感染与反复发作: 深入解析扁桃体炎的感染途径、细菌和病毒的致病作用,以及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危害。 鉴别诊断: 强调区分急性扁桃体炎与咽峡炎、会厌炎等其他咽部炎症的重要性,以避免误诊。 治疗选择: 讨论药物治疗(抗生素)、保守治疗以及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和利弊。 喉炎: 急性喉炎的紧急性: 重点强调急性喉炎,特别是儿童喉炎(如声门下型喉炎)的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喉梗阻,需要紧急就医。 慢性喉炎的诱因: 分析长期声带劳损、吸烟、空气污染等对喉部黏膜造成的慢性损伤。 症状与治疗: 详细描述声音嘶哑、喉部疼痛、咳嗽等症状,以及治疗原则(如禁声、药物治疗、病因去除)。 声带息肉、小结与喉部囊肿: 声带病变的成因: 详细解释声带息肉、小结等声带黏膜病变与长期不当用声、用声过度有关,而喉部囊肿则可能由先天因素或后天炎症引起。 对发声的影响: 阐述这些病变如何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进而导致声音嘶哑、发声费力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 介绍喉镜检查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 第四章: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本章将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率,并有效管理已有的疾病。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强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对免疫系统的支持作用。 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免疫力增强的基础。 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戒烟限酒: 烟酒对耳鼻咽喉黏膜具有直接的刺激和损害作用。 改善环境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与湿润: 避免空气干燥或过于潮湿。 减少接触过敏原: 对于过敏体质者,采取措施减少与已知过敏原的接触。 远离噪声源: 保护听力,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 注重个人卫生: 正确清洁耳鼻: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挖耳,正确擤鼻涕。 勤洗手: 减少病原体传播。 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就医: 认识到症状的潜在性: 任何持续存在的耳、鼻、咽喉部不适都应引起重视。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规范性。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主动询问: 鼓励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 遵从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复查,是康复的关键。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耳鼻咽喉常见疾病认知宝典。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积极面对治疗,最终实现身心健康,重拾生活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上班族,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和各种电子产品,耳朵的不适感常常会悄悄袭来。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耳朵总是感觉闷闷的,听声音也有些模糊,让我担心是不是中耳炎找上了我。正当我为此焦虑不安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没想到,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也让我对中耳炎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在介绍中耳炎的风险因素方面,非常贴合我的生活实际。它详细列举了例如长时间佩戴耳机、暴露于噪音环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读完这些内容,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都可能成为中耳炎的“导火索”。书里还提到了季节性因素,例如秋冬季节是中耳炎的高发期,这让我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中耳炎的诊断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我过去只知道去医院找医生,但从来不清楚医生会通过哪些方式来确诊。书中介绍了包括耳镜检查、听力测试、鼓室图检查等多种诊断方法,并且解释了这些检查的原理和意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就医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减少了不必要的猜测和担忧。 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缓解中耳炎症状的实用技巧。例如,在急性期,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方法来减轻疼痛感,以及在康复期,如何通过一些练习来帮助恢复听力。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而且易于操作,让我即使在症状不严重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改善。书里还强调了保持心情舒畅的重要性,这对于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感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健康顾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中耳炎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更给了我应对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我不再对中耳炎感到恐惧,而是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它。对于像我一样,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你拥有的健康之书。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身体的疾病,了解是战胜它的第一步。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对于知识的渴求从未停止,即使是关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我也希望能够深入地了解。当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耳炎的医学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甚至战胜它的智慧宝典。 这本书在描述中耳炎的解剖学基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在书中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文字讲解下,我能够轻松理解中耳、咽鼓管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中耳炎发生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感冒或者鼻炎会很容易引发中耳炎,原来是咽鼓管这个“桥梁”在起作用。这种对病因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在中耳炎问题上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深知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同时也关注着下一代。书中不仅针对儿童中耳炎的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还特别指出了老年人在中耳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例如,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敏感,或者合并症较多,需要更谨慎的治疗。这让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也能为家里的晚辈提供更科学的健康指导。 书中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万能药”的答案,而是根据中耳炎的不同类型、病情轻重以及个体差异,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我了解到,有些情况下,保守治疗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有些情况则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鼓励读者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这让我不再盲目地追求快速见效,而是更加注重治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种被尊重和被赋权的感觉。它没有把我当作一个被动的患者,而是把我当作一个有能力理解和参与自己治疗的智慧个体。我从中不仅获得了关于中耳炎的知识,更收获了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医学书籍的范畴,它是一份关于健康生活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中耳炎患者量身打造的!作为一名长期受中耳炎困扰的人,我尝试过各种偏方和药品,但效果总是时好时坏,让我对治疗这件事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时,我被它的标题深深吸引住了:“中耳炎患者必读”。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吗?迫不及待地买回家,细细品读。 首先,这本书在讲解中耳炎的成因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吓唬读者,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解,将复杂的医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时候我的耳朵会反复发炎,原来是与我经常感冒、鼻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里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在中耳炎发生上的差异,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中耳炎的各种类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过去,我总是对自己的中耳炎类型感到模糊,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本书则清晰地划分了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等,并且为每种类型提供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的建议。我还了解到,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习惯,比如游泳姿势不当,也可能诱发或加重中耳炎。 这本书在日常护理和预防方面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如何正确清洁耳朵和如何避免耳朵进水的内容。过去,我总是担心过度清洁会损伤耳朵,或者耳朵进水后不知所措。现在,我有了明确的指导,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大大降低了中耳炎复发的几率。书里还提到了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比如热敷和按摩,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也给了我更多的选择。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患者,转变为一个主动了解、积极应对疾病的主人。我不再对中耳炎感到恐惧和无助,而是充满了信心,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耳朵,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我强烈推荐所有中耳炎患者,甚至是有中耳炎家族史的朋友们,都来阅读这本书,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我一直对身体的“小毛病”保持着高度警惕,总觉得一旦发现了什么不适,就应该尽快去了解它。我的耳朵最近总是有些异样,时常会感到疼痛,有时甚至会流出一些分泌物,这让我非常担忧。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书,它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专业指导和心理慰藉。 这本书在讲解中耳炎的病理过程方面,做得非常深入。它并没有简单地描述症状,而是带领读者一步步了解病灶是如何形成的,炎症是如何一步步加剧的,以及不同类型的病变会带来哪些具体的损伤。例如,它详细解释了鼓膜穿孔、听骨链受损等情况,并配以清晰的解剖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变化对听力的影响。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理解了医生治疗的必要性。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对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全面介绍。它不仅涵盖了药物治疗,还详细探讨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案。对于每一种治疗方式,它都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以及适用的病情范围。例如,对于慢性中耳炎,它详细介绍了鼓室成形术等手术的原理和术后恢复过程,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有了更清晰的预期,也能够更好地与医生进行沟通和选择。 书中关于并发症的论述,让我对中耳炎的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详细列举了例如面神经麻痹、迷路炎、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且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症状,而是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种警示作用,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专业、严谨但又不失温度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耳炎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我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面对疾病的勇气和力量。我非常感激这本书,它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耳朵的健康问题,继续享受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评分

我是一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由于工作性质,经常需要在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中生活,这让我的耳朵饱受折磨,特别是中耳炎,简直成了我旅途中的“常客”。以前,我总是在症状出现后才仓皇地去看医生,每次都感觉是被动地接受治疗,效果也总是治标不治本。直到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对中耳炎的认知盲区。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中耳炎早期症状的精准描述。很多时候,我都会把耳朵的轻微不适当作是疲劳或者耳垢堆积,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书中用非常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中耳炎初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细微信号,比如耳鸣、闷胀感、听力下降等,并提醒读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应该引起高度警惕。这让我学会了如何“倾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从而能够更早地介入治疗,避免了病情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疾病的诊断,而是深入探讨了中耳炎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我过去只关注耳朵本身的疼痛和不适,却很少意识到,如果不加以控制,中耳炎甚至会影响到我的听力,甚至引发眩晕等更严重的问题。这本书让我对中耳炎的危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积极治疗的决心。它详细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这让我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此外,这本书在讲解用药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药物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类别药物的作用原理、适应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我以前总是对医生开的药感到一头雾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药是抗生素,有些是消炎药,以及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起作用。书里还强调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储存和使用药物,这让我对药物治疗更有信心,也更懂得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患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健康管理者。我不再盲目地依赖他人,而是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并与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这本书不仅帮助我解决了中耳炎的困扰,更让我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像我一样经常需要出差,或者生活在环境多变地区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你们的必备指南。

评分

3.外耳有什么生理功能

评分

17.组织黏k着剂在鼓室成形术中有什么作用

评分

4.如D何鉴别诊断D

评分

30条

评分

一本很好的书,非常喜欢

评分

三、耳部疾病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评分

3.L什么是耳聋

评分

消化内科常见病用药处方分析

评分

5.中耳是怎A样构成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