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世界小史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 作者:贡布里希 | 译者:吴秀杰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8.00 | 页数:368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4956274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1、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2、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非常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3、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雾气蒙蒙的不确定的未来。所谓命运,就是水滴在浪花升落过程中的挣扎,而即便只有这样一个瞬间,我们也要利用好,因为如果大家都去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它必定会到来!
本书由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撰写,一经出版便受到热烈欢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1909—2001),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在二战期间,他曾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专门负责监听德语广播;战后在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所工作,后来一直担任该校教授。
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讲述严肃的主题,他既有给学者阅读的专业著作,也写过很多给普通读者阅读的入门书,受到学者的尊敬与普通读者的喜爱。他的《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被认为是有关视觉艺术历史*通俗易懂的作品。这本《世界小史》则是贡布里希第一部作品,也是出色才华的*早展现,自1936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年龄层读者的高度评价。
2004年版前言
di一章 从前…… 001
第二章 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发明家 007
第三章 尼罗河畔的国家 015
第四章 太阳日,月亮日…… 025
第五章 唯一的神 034
第六章 你能拼读 040
第七章 众英雄和他们的武器 043
第八章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051
第九章 一国中的两个小城邦 059
第十章 觉者和他的国家 069
第十一章 一个伟大民族的“至圣先师” 078
第十二章 *伟大的冒险 085
第十三章 新的战斗者和新的战斗 098
第十四章 历史的敌人 108
第十六章 福音 122
第十七章 帝国及其边界上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129
第十八章 暴风雨 139
第十九章 群星闪耀的夜晚来临 147
第二十章 安拉之外别无他神,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 154
第十五章 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112
第二十一章 一个也能统治的征服者 166
第二十二章 一场争夺基督教世界统治权的斗争 175
第二十三章 有侠义精神的骑士 185
第二十四章骑士时代的皇帝 195
第二十五章 城市和市民 209
第二十六章 一个新时代 219
第二十七章 一个新世界 229
第二十八章 一个新信仰 239
第二十九章 争斗中的教会 248
第三十章 一个令人震惊的时代 256
第三十一章 一位不幸的国王和一位幸运的国王 264
第三十二章 当时在东欧发生了什么 272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新时代 281
第三十四章 暴力带来的动荡 290
这本书简直是知识的海洋,我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开篇的叙事手法非常吸引人,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史式的枯燥记录,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发展脉络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历史画卷。读到关于古文明兴衰的那一部分时,我尤其震撼,作者对于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的洞察力,远超一般通史读物。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让原本冰冷的文字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重大历史转折点时,总能捕捉到那些看似微小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细节,这使得整个叙事充满了张力和说服力。行文间,那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关怀,也透过字里行间流淌出来,让人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部充满哲思的导读手册,引导读者如何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试图用一套简单的理论解释复杂历史的著作感到厌倦,但这本却让我耳目一新。作者的笔触极其灵活,他似乎能够随意切换视角——有时像一个俯瞰众生的全知叙事者,宏观地把握人口迁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时又瞬间聚焦到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社会群体的微观体验,使得那些宏大的叙事拥有了人情味和温度。关于“全球化”的早期形态的探讨尤其精彩,作者巧妙地将丝绸之路与大航海时代的经济逻辑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人类追求互联互通的内在驱动力。语言风格的跳跃性很强,前一页还在探讨复杂的经济模型,后一页可能就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一个晦涩的哲学概念。这本书不要求你记住每一个日期,它更强调的是理解历史的“模式”和“趋势”。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严肃的学科,变成了一场充满智慧交锋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会。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看似不高,但其思想的深度却需要细细品味,属于那种每隔一段时间重读都会有新发现的类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处理“冲突与融合”这一主题的手法。他没有简单地将历史描绘成善恶对立的战场,而是极其细腻地展现了文化摩擦、技术借鉴以及观念冲突是如何共同催生出新的社会形态。在描述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时,那种对复杂因果链条的梳理能力,简直令人叹服。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反而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分析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对技术进步的接受度时,作者引入了大量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使得分析维度更加立体丰满。我感觉作者在写作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距离感,既不盲目赞美,也不过度贬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或文明,这种中正平和的态度,正是优秀历史著作所必需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喝了一杯层次丰富、回味悠长的陈年佳酿。它的叙事结构非常别致,不同于我以往接触的任何一部全球史著作。作者似乎故意打乱了我们习惯的时间线认知,通过主题而非时间来组织材料,这在一开始确实需要读者集中精力去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不同文明之间建立的那些意想不到的联系,比如某项东方哲学思想如何间接地影响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某些思潮,这种跨文化的参照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文字的雕琢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句子结构多变,用词精准考究,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它成功地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勾勒出了人类文明曲折上升的宏伟轨迹。读完后,我的感觉是,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碎片,终于在脑海中找到了它们应有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更清晰、更具逻辑性的整体框架。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最初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世界小史”这样的标题听起来似乎有些轻描淡写,生怕内容不够扎实。然而,阅读过程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作者展现了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广博,但在处理信息时却保持了惊人的克制和精准。他不像某些历史学家那样热衷于罗列冗长的人名和事件,而是聚焦于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核心驱动力——技术创新、思想碰撞和环境制约。比如,关于近现代工业革命的论述,作者没有花费过多篇幅去描述机器的构造,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社会结构的重塑过程,那种洞察力,令人拍案叫绝。语言风格上,时而如雄辩家般充满激情,时而又像冷静的科学家般严谨求证,这种节奏的切换处理得炉火纯青,让原本厚重的历史主题变得易于消化,即便是对历史不甚感兴趣的读者,也能被其叙事的魅力所吸引。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参与一场精彩绝伦的跨学科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