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什娜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药剂学
  • 药物研发
  • 有机化学
  • 实验
  • 药物代谢
  • 生物利用度
  • 药代动力学
  • 药物设计
  • 药物分析
  • 生物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0329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996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介绍:药品的体内作用是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目标,需要药剂学及药动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支持。生物药剂学就是在这关键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实了生物药剂学的重要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生物利用度以及生物等效性方面的贡献,已经成为药品质量控制和药品审批的重要依据。

目录

1生物药剂学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1. 1 生物药剂学概论

1.1.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

1.1.2 物理药学:物理-化学原理

1.1.2.1 溶解度(性)

1.1.2.2 亲水性义亲脂性

1.1.2.3成盐形式和多晶型

1.1.2.4 稳定性

1.1.2. 5 颗粒和粉末的特性

1. 1.2.6 解离和pKa

1.1.3 制剂处方

1.1.4 生理学7生物学原理

1. 1.4. 1药代动力学

1.1.5 生物药剂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药动学原则的结合

1.1.5.1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1.1.5.2 物理/化学性质对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1.1.5.3如何获得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1.2 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1.2.1 生物药剂学在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1.2.2 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选择候选药物

1.2.3 临床前研究:I期临床研究的预试验

1.2.4 早期临床研究

1.2.5 进一步临床研究

1.2.6上市后的生物药剂学研究

1.2.7 管理部门的观点

1.3 小结

2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1简介

2.2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口服吸收的影响

……

前言/序言


《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揭示药物研发的奥秘与未来 前言: 人类对疾病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药物的探索史。从古代的草药应用到现代的精准医学,药物的研发过程始终是科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生物药剂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连接着药物的化学本质与人体内的生理环境,决定着药物能否有效、安全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本书《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正是聚焦于这一关键领域,深入探讨了生物药剂学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着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我们将打破常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药物研发的全局,不仅仅是关注药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更将重点放在药物在体内的“旅程”——如何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以及这些过程如何被生物药剂学原理所指导和优化。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奠定新药研发的基石 在本章中,我们将为读者构建起生物药剂学的理论框架。首先,我们会回顾药物研发的简史,引出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的诞生与发展。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生物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药物递送系统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后续章节内容的基础,我们将用详实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并辅以经典的案例研究,让读者对这些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生物利用度:药物抵达靶点的能力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口服药物疗效的关键指标。它指的是药物在吸收后进入全身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率。我们将详细介绍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各种因素,例如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首过效应以及制剂因素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读者将能理解为何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疗效。 生物等效性:仿制药的质量保证 生物等效性是评价仿制药能否安全有效替代原研药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解释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并介绍其评估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研究。理解生物等效性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促进药物市场的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递送系统:精准投送,高效治疗 传统的给药方式往往存在靶向性差、副作用大等问题。生物药剂学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本章将介绍各种先进的药物递送技术,如脂质体、纳米颗粒、微球等,并探讨它们如何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半衰期、实现靶向递送,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第二章:体外模型与体内外相关性 (IVIVC):预测药物行为的智慧之窗 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成本高昂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往往需要谨慎选择。生物药剂学提供了强大的体外模型和体内外相关性(IVIVC)工具,能够有效地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从而指导药物研发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实验。 经典的体外渗透性测试:Caco-2细胞模型 Caco-2细胞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体外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药物的肠道渗透性。我们将详细介绍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培养以及药物渗透性测试的实验方法,并分析其在药物研发早期筛选中的优势。 溶解度测试与溶出度测试:药物释放的动力学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速率。我们将介绍不同溶剂体系下的溶解度测试方法,并深入探讨溶出度测试,这是一种模拟药物在胃肠道释放过程的体外评估方法,对于预测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至关重要。 建立IVIVC:连接体外观察与体内现实 体内外相关性(IVIVC)是连接体外数据与体内结果的桥梁。本章将详细阐述IVIVC的建立原理、数学模型以及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可靠的IVIVC,研发人员可以预测药物的体内吸收和分布,从而优化制剂设计,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第三章: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与优化策略 药物的吸收是其发挥药效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本章将聚焦于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生物药剂学手段进行优化。 口服给药的挑战:溶解度与稳定性 口服药物面临着胃肠道的复杂环境,包括pH变化、消化酶的降解以及首过效应等。我们将分析这些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介绍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的策略,例如成盐、共晶、无定形分散体等。 皮肤渗透的难题: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能够规避肝脏的首过效应,实现平稳的药物释放。然而,皮肤作为一道天然屏障,限制了许多药物的透皮吸收。本章将介绍各种促进皮肤渗透的技术,如微针、离子导入、声波导入以及各种助渗剂的应用,并展望其在精准给药领域的潜力。 鼻腔、肺部给药:高效快捷的途径 鼻腔和肺部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较大的表面积,为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提供了可能。我们将探讨鼻腔和肺部给药的优势,并介绍相应的递送系统,如鼻腔喷雾剂、干粉吸入剂等,及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中的应用。 第四章:药物分布、代谢与排泄 (ADME):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命周期 药物进入体内后,并非静止不动,而是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生物药剂学在理解和预测这些过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药物分布的奥秘:血脑屏障与靶向递送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血流灌注、组织亲和性以及屏障的存在。我们将深入探讨血脑屏障等特殊的生理屏障,以及如何通过生物药剂学手段突破这些屏障,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例如利用纳米载体或设计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药物分子。 药物代谢的“化工厂”:肝脏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中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在药物代谢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章将介绍CYP酶系的功能,以及药物相互作用(DDI)的发生机制,并探讨如何利用生物药剂学原理预测和规避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排泄的“净水系统”:肾脏与胆汁排泄 肾脏是药物和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而胆汁排泄也对一些药物的清除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将分析肾脏排泄的机制,以及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并介绍如何通过药物设计优化药物的排泄途径,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第五章:生物药剂学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人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和生理状态下,对药物的反应会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药剂学为理解和优化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老年人群:生理变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肾功能下降、肝脏代谢能力减弱等。我们将分析这些变化如何影响药物的ADME过程,并探讨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优化药物剂量和剂型,提高用药安全性。 儿童人群: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性 儿童的生理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将讨论儿童药物研发的特殊性,例如儿童剂量的确定、药物的体外模型选择以及生物利用度评估等,并强调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母婴健康的双重考量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和婴儿产生潜在影响。本章将探讨药物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以及如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指导。 第六章:先进的药物递送技术与生物药剂学的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剂学在药物递送技术领域不断涌现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新药研发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纳米技术赋能的精准医疗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类纳米载体,如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胶体药物递送系统等,以及它们如何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控释释放和提高药物稳定性。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中的生物药剂学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的热点。生物药剂学在这些新兴疗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病毒载体的设计、非病毒载体的递送效率以及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功能调控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药物研发的模式。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AI和大数据预测药物的ADME特性、优化药物制剂设计、加速IVIVC模型的建立,从而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结语: 《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生物药剂学如何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阐述,能够激发更多科研人员对生物药剂学领域的兴趣,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最终造福于全人类的健康。药物研发的道路充满挑战,但生物药剂学的光芒将指引我们不断前行,驶向更健康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医学研究充满热情的学生,目前正在攻读药学相关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生物药剂学”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它似乎是连接药物化学和药理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一直困惑于,为什么有些药物效果显著,而有些却疗效甚微,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我关于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旅程”的疑惑。它是否会深入浅出地讲解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生物药剂学技术,例如微针、脂质体、纳米粒等,以及它们在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和靶向性方面的应用?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包含具体的实验设计思路或者案例研究,这样我就能更直观地理解生物药剂学原理是如何应用于药物研发的。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药物研发的前沿动态,并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的化学工程师,虽然我的工作领域与药物研发并不直接相关,但我对科学的兴趣从未减退,尤其对那些能够将基础科学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项目充满敬意。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立刻被它所吸引。“生物药剂学”这个术语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我深知,任何伟大的工程都离不开对物质特性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展示生物药剂学是如何在药物研发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它是否会解释,为什么有些药物能够被身体有效地吸收,而有些则不行?它是否会介绍一些方法,用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和浪费?我对于那些能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流程的书籍情有独钟,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药物研发流程的概览,并突出生物药剂学在其中的关键环节,我将感到受益匪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对药物的诞生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生物药剂学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而将其与药物研发联系起来,更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药物如何进入人体、分布、代谢和排泄这些复杂的生化过程充满兴趣,也深知理解这些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至关重要。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药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名对科学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展示生物药剂学是如何在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的。例如,它可能会解释,为什么有些药物口服后效果很好,而有些则需要注射;或者,它会如何帮助我们预测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差异。我对那些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情有独钟,特别是当它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药物背后的科学原理时,更是觉得物超所值。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药物研发神秘面纱的窗户,让我对这个造福人类的领域有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或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健康生活的启示。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被那些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甚至挽救生命的药物深深吸引。而药物的研发过程,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与疾病的精密博弈。我尤其对“生物药剂学”这个词感到好奇,它似乎揭示了药物与人体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介绍枯燥的理论,而是能够展现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这个充满挑战性的过程中,是如何被智慧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它会不会讲述一些科学家如何通过调整药物的剂型,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或者,如何通过理解药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性,来设计出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我对那些能够揭示科学创新背后故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分享一些成功的药物研发案例,并详细阐述其中生物药剂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洞察力,让研究人员能够设计出那些真正有效的药物。

评分

作为一名在制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研发人员,我深切体会到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流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我手头的很多文献资料都偏向于理论深度,对于如何在实际研发中落地应用,能够提供系统性、操作性指导的书籍却不多见。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的宝典。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药物递送系统设计、生物利用度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生物药剂学原理优化药物处方的内容。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阶段,从早期靶点验证到临床前研究,再到上市后的药物警戒,生物药剂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精准的生物药剂学研究,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例如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率、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或者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我迫切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新的灵感和方法论,提升自身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能力。

评分

适合新药研究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评分

买来涨知识的!专业人士看看不错!

评分

一部贴近药物研发的生物药剂学专著。适合处方设计和产品开发人员阅读

评分

纸张和印刷都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就是价格太贵了,希望物有所值!

评分

纸张和印刷都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就是价格太贵了,希望物有所值!

评分

图书很不错,值得借鉴。

评分

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一部贴近药物研发的生物药剂学专著。适合处方设计和产品开发人员阅读

评分

买来涨知识的!专业人士看看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